糖尿病 傷口

千萬別小看小小傷口,若未適當照顧,不僅難以痊癒也容易引發感染,尤其是發生在糖尿病與慢性疾病患者身上,即使是不嚴重的外傷,一不小心也可能導致傷口潰爛惡化。新光醫院整形外科林育賢主任表示:「只要一般傷口超過 4 到 6 週還沒復原,或者超過傷口本身的合理癒合時間,這樣的傷口就屬於『慢性傷口』。」

許多患者常因傷口無法癒合而造成日常生活極大困擾。目前可以利用換藥、清創、敷料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傷口復原,尤其是糖友往往因為血管病變、血液循環不好,血液中的養分與氧氣無法到達受傷的組織,在傷口無法「正常呼吸」的情況下,即便用了各種方式,傷口也可能久不癒合。如今出現了更積極的治療策略,能提早結束傷口發炎時期並促進組織修復,加上醫院有傷口中心的多專科整合照護,更能替患者擬定完整的治療方針。

為什麼會有慢性傷口?7-8 成來自於糖尿病

一般來說,傷口會隨時間越變越小,但像是糖尿病患者傷口就不容易癒合,是慢性傷口中的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為週邊傷口血液循環不好,氧氣、藥物、營養素無法作用,光是糖尿病的傷口問題就佔慢性傷口中 7-8 成。

根據國健署公布資料,糖尿病患者一生約有 25 %機會發生足部潰瘍,進而導致截肢。林育賢主任也提到:「現代人罹患糖尿病人數越來越多,過往還沒發生糖尿病足前,會因為周邊血管病變過世,現在共病控制很好餘命拉長,也導致糖尿病足問題跟著變多。」

傷口癒合快慢與三大關鍵指標有關

過往糖尿病足治療觀念是讓傷口保持乾燥,但新的照護觀念則是濕潤度適中,同時運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幫助傷口復原,還有三大關鍵指標也會影響傷口癒合狀況。

  • 濕潤度:傷口保有一定的水分,搭配氧氣供應才能幫助癒合。
  • 組織有無感染:細菌易讓傷口慢性化,一旦感染就會讓癒合能力下降。
  • 患者身體狀態:如果本身有慢性病、相關共病、周邊血管疾病都會讓傷口受到影響。

林育賢主任分享近期臨床上遇到一名個案,一名年約 60 歲的王姓患者,明明只是一個外科手術造成的傷口,卻超過半年以上都沒有癒合,最後從骨科轉介至傷口中心治療,原來該名患者本身有二十年的糖尿病病史,「現在傷口治療不只是看傷口本身,而是需要從傷口猜想病人狀況。」林育賢主任說道。

糖尿病足潰瘍有新的治療方針!

在醫學的進步下,雖然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以提供傷口適當的保護,在對抗外來細菌的同時也能維持傷口的溼潤度,卻很少有藥物能直接作用在傷口上進而促進組織修復,而目前出現了新的治療方式能夠突破此困境。

在傷口受傷到癒合的過程中,傷口組織會經歷發炎期、增生期、重組期,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傷口往往一直處於發炎時期。林育賢主任說:「新的治療方式就是能讓發炎階段提早結束,只要傷口藉由藥物作用下停止發炎,就能更快進入下個階段開始復原,新藥的出現就像是開啟傷口復原的鑰匙。」

每位患者無疑都希望傷口儘早恢復,王姓患者也是嘗試使用新藥進行治療,大約一個月後傷口出現明顯變化,當看到治療後的改變,王姓患者坦言:「之前是有一個洞在腳上,怎麼樣都長不好,很開心嘗試了新的藥物治療,現在終於看到肉都長好了,慢慢走路比較有信心,也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此外,新藥不像特定醫材需要繁瑣的操作,換藥上方便性提高,林育賢主任說:「塗抹藥膏的方式患者都能自行方便操作,在家都可自己換藥,尤其在疫情之下也減少患者到醫院。」

傷口中心讓治療更精準、徹底!

新光醫院的傷口中心至今成立四年,目前已協助超過三萬名的患者「修復傷口」。傷口中心不只是治療傷口的地方,同時也擁有教育患者的責任,更重要的是長期追蹤患者的情況,即使傷口癒合後,傷口中心團隊仍會規律地檢視患處變化,甚至檢視腳指縫與腳指頭,避免沒發現的感染或是小傷口,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林育賢主任說:「不只是糖尿病足這樣的慢性傷口,傷口中心還治療包含下肢靜脈潰瘍、放射性治療產生的傷口與急性外傷等等。病人有問題也可以直接打來傷口中心,由護理師幫助他解決問題。」王姓患者更感謝有傷口中心的協助,從初期手術清創、包紮到後期預防疤痕、追蹤,都是一整套完整的治療策略,由整個專業團隊教會患者如何照顧傷口。

面對難處理的傷口問題,如今能夠選擇新的藥物幫助,讓治療事半功倍,而治療過程也需要專業的傷口照護團隊與患者耐心配合,才能讓受傷傷口儘早恢復原來的健康樣貌。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者除了每天的血糖控制,也要多關心自己足部的變化!
糖尿病併發症一不小心會截肢!護理師 3 步驟清潔預防糖尿病足
9 旬阿公剪趾甲「把趾頭也剪了」!醫:糖尿病人有灰指甲更要小心

 

糖尿病傷口照護,一個月內再生傷口照顧,把握黃金期,使傷口癒合快。

      

糖尿病傷口,當醫師告訴家屬要截肢要怎麼辦?WeE 周邊血管糖尿病傷口中心,吳典育醫師與黃維超醫師逆轉糖尿病傷口截肢命運!
糖尿病足最高危險是合併感染與缺血的情況,很有可能截肢。
我們緊急啟動傷口照顧與安排下肢血管灌流,才有免截肢可能。

吳典育與黃維超醫師團隊聯絡0800-209-008,  line ID: wee_clinic 請快速傳照片給黃維超醫師)

搶救被截肢命運,如去找各大醫院皮膚科、骨科、整外、高壓氧科,沒有足夠治療經驗,接下來截肢可能性很高,我們治療糖尿病傷口的處理方法如下:

最嚴重狀況已經被宣判要截肢:糖尿病傷口合併感染與血管阻塞

糖尿病傷口有50%的病人有周邊血管阻塞,糖尿病患者多半是許多段落的狹窄,而且是更末梢的血管更塞,治療上非常困難。當合併傷口感染,下肢組織會快速壞死,導致截肢命運。

局部感染加上血管阻塞,截肢機會高達80%,許多醫學中心也是束手無策只有以下方法可以逆轉這個命運 

治療糖尿病傷口合併感染與下肢血管阻塞把握治療黃金期

我們會引導你們最快時間

1. 高階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

2. 再生啟動糖尿病傷口

急性期進入慢性穩定期

從急診收治住院(有可能因為醫院滿床須在急診一天,但到急診就開始治療),

高階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 住院期間會做高階血管超音波,了解血管阻塞部位,再安排進入週邊血管攝影室(此系統與做心導管不完全相同),經由表皮局部麻醉後,將一約 0.2 公分的導引鞘經由皮下直接穿刺置入總股動脈中,隨後便可經由此導引鞘作下肢動脈血管攝影,並定位下肢動脈血管阻塞的位置及其嚴重程度。

一旦確定下肢動脈血管阻塞,便可同時經由此導引鞘,針對阻塞的動脈血管做球囊擴張術,必要時放血管支架,以確保動脈血管的暢通。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洗腎患者,下肢三條血管一般都不容易順向性打通,必須合併逆行性方史與使用刀片式球囊導管才有辦法把嚴重鈣化阻塞,進而打通,照著血管區供應的觀念, 促進潰瘍傷口及或壞疽的癒合,而能避免截肢的情況發生。  

經皮穿腔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傷口小,不需全身麻醉。打通後抗生素可以運輸到下肢感染也可以很快控制.研究證據顯示,對於下肢周邊動脈血管阻塞並,經由有效成功的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來打開三條(前脛動脈供應足背、後脛動脈足底內側與腓動脈足底外側)阻塞的血管,將有助於減截肢的機會發生。

經皮穿腔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的非常困難,全台灣目前吳典育醫師黃維超醫師團隊有能力整合這方面的治療擴張後動脈血管容易發生再狹窄,而且術中我們使用低劑量顯影劑可預防腎功能惡化。目前臨床上已有些方法可減低動脈血管再狹窄的發生,包括 刀片式球囊導管、動脈血管支架、塗藥式動脈血管支架以及塗藥式球囊導管等的使用。

慢性期:下肢血管打通後,傷口感染受到控制,啟動傷口再生癒合,治療方法包括門診傷口照顧、內科治療、復健運動訓練。

1.傷口再生療法

傷口在急性期中已經打通血管,壞死組織也清除、這兩點就可做很好的感染控制,接下來傷口照顧需用1. 利用水動力做傷口床準備2.利用負壓啟動傷口床3. 再生傷口照顧,這傷口換藥過程需要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

經過血管照顧這樣傷口床準備,原本舖露的肌腱韌帶,傷口環境適合細胞爬行入傷口床,肉芽組織開始生長,傷口也自動癒合

2.內科治療部分

危險因子的改善: 包括血糖高血脂控制,感染監測與足部壓力點的改善,根據研究顯示,戒菸並積極的控制高血脂症,有助於心肌梗塞的風險,良好的血糖及血壓的控制,可大幅降低患有下肢周邊動脈血管再阻塞的風險,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藥物治療方面,以抗血小板藥物為主,這包括阿斯匹林(Aspirin) 及保栓通(clopidogrel ,商 品名 Plavix) 。一般以阿斯匹林為首選,若病患對阿斯匹林過敏,或無法承受服用阿斯匹林後 所產生的副作用(如消化性潰瘍或腸道出血),則可用保栓通加以取代。另外兩種藥物,福流 (Pentoxifylline ,商品名 Forflow) 及普達錠 cilostazol ,商品名 Pletaal) ,則可改善血液血液循 環,減輕間歇性跛行的嚴重程度。根據研究顯示,對於間歇性跛行的改善,臨床上的效果普達錠會優於福流。 

3.  動訓練

肢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經由律動訓練,就算是不良於行也可以運動,可改善血管內皮細胞擴張血管 的功能、改善骨骼肌的代謝以及血液的黏稠度進而增加氧氣的利用率,減少缺血的情況發生。一般建議,整個運動訓練計劃超過六個月,每天至少三次,每次大 於三十分鐘,每次病患運動持續至最大程度為止。嚴謹且持續的律動訓練,在多達 二十個以上的研究中被證實,是所有治療中最具效果的。

4. 這個保留肢體的治療

有部分需要負擔自費部分,包括可能須支架(8-10萬)維持血管順暢,傷口再生療法(6000-8000/次/一個傷口)。

5. 居家照顧

傷口居家照顧的重要性

糖尿病下肢傷口或慢性潰瘍的照顧是一個中長期的工程,醫院治療只是把急性期卻缺血處理與感染作處理,但受限於健保醫療資源有限,這些傷口到後期需要居家照顧,這是照顧上的重要一環,居家傷口處理方法

l  區分: 傷口組織型態,所謂TIME原則,所謂T組織I感染、紅腫或膿,M滲液處理,E上皮化傷口狀況,我們最擔心居家產生的問題包括:突然性的壞死、感染或膿瘍、傷口擴大,我們個人不建議自行處理或找鄰近診所處理,需要配合傷口團隊。

患者兒子紀錄對傷口照顧的結語

感謝這一路走來,曾照顧過我父親的醫療人員,還有曾幫助過我們的人。這幾年來陪著父親進出醫院,大概有上百次了吧,也衍生很多各種不同狀況,

這一路的歷程,現想起來仍舊很頭痛,很灰暗,很荒唐…所幸逆境中,有很多人適時給予協助,這些經歷,伴隨我們成長,

在這過程,父親身心狀態變得很差,特別是心理,求生意志微弱,也許牽涉到很多個人或外在因素等…

我們該以什麼心態去面對?長期磨下來,家屬難免跟著扭曲,也影響到了生活. 工作. 生涯規劃等等…

從最開始積極奮鬥,到中期消極. 絕望. 痛苦...

也許是我表達能力不足,很難形容那種心情有多沮喪,搞得自己都快沒動力呼吸了,

但意外的是,父親生命最後半年,因緣際會下碰到了黃維超醫師 & 吳典育醫師,

雖當時父親右下肢已截肢,差點也截肢的左下肢,兩位醫師在最後這段時間,給了我們很強大的協助,

並安然度過2013.08那次在新店慈濟的病危,順利返家休養,

在休養期間,即使父親處境很差,但知道傷口狀況每天都有進步,父親心情也逐漸脫離低潮,以更平靜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即使他這輩子曾收過很多次病危通知,也幸運度過難關,而後期那樣心態轉變,比起脫離病危險境,還要更令我振奮,

記得第一次回去檢查下肢血管狀況時,醫師對父親說狀況OK,父親在回程時表示「聽了真的很爽!」,

當下我明白了什麼叫人助自助,在這麼多事情發生之後,我曾跟父親說過,如果能有讓你解脫的辦法,只要合法一定幫你,

但是就是因為無法,所以只能想辦法讓你過得更舒適,希望彼此能互相。

在這最後的一切,很意外的感覺到,父親終於能放下,勇敢去面對他自己的狀況,不再像從前總是喪氣絕望,

而是變得平靜且積極地,去度過剩下的時光,我跟弟弟很遺憾沒能完成父親的傷口照護,但我知道我們所作的並沒有白費,

決定作一份父親的病歷概述,將這段歷程分享給大家參考,如果能夠幫助到其他人,相信我父親會很安慰的。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