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性 齒 槽 炎

Facebook

電子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 密碼

忘記帳號?

註冊

無法處理你的請求

處理這個請求時發生問題,我們正盡快修復。

  • 返回首頁

  • 中文(台灣)
  • English (US)
  • Español
  • Français (France)
  • العربية
  • Português (Brasil)
  • Italiano
  • 한국어
  • Deutsch
  • हिन्दी
  • 日本語

  • 註冊
  • 登入
  • Messenger
  • Facebook Lite
  • Watch
  • 地標
  • 遊戲
  • Marketplace
  • Meta Pay
  • Oculus
  • Portal
  • Instagram
  • Bulletin
  • 募款活動
  • 服務
  • 投票資訊中心
  • 《隱私政策》
  • 隱私中心
  • 社團
  • 關於
  • 刊登廣告
  • 建立粉絲專頁
  • 開發人員
  • 工作機會
  • Cookie
  • Ad Choices
  • 使用條款
  • 使用說明
  • 聯絡人上傳和非用戶
  • 設定
  • 活動紀錄

Meta © 2022

很多人都有拔牙的經驗,拔牙的疼痛讓很多人對牙科望之卻步,其實一般人拔牙後的疼痛都算輕微,只要服用止痛藥,拔牙三、四天後疼痛就逐漸緩解。但在少數情況下,有一些些患者拔牙後傷口,會有難忍受的劇痛產生,而且會發出難聞的臭味,服用止痛藥,也沒有辦法減痛,仔細一看拔牙傷口,沒有任何血塊形成,僅露出白色壞死的中空齒槽骨壁,病人罹患的症狀是乾性齒槽症。

乾性齒槽症,又稱做齒槽骨炎或痛性乾性齒槽炎。它是一種拔牙後傷口血塊溶解喪失,進而引起齒槽骨壁緻密骨的急性局部骨髓炎。它通常在拔牙後二到三天發生,在臨床上可見當時血塊已破壞液化,露出白色壞死的中空齒槽骨壁,並無任何軟組織覆蓋其上。

在正常的情況下,拔牙傷口因牙周膜破裂而出血,齒槽骨內壁會被血塊充塞。約一個星期,血塊即會被肉芽組織所取代,到第二個週末時,傷口已再重新覆蓋上一層完整的上皮了。在第三週後傷口治癒已進入最終階段,未成熟骨漸為成熟骨所取代。緻密的齒槽骨壁在失去牙齒之後逐漸消失。而最後的復元期歷時最久,往往在一年之後仍然隱約可見齒槽之外形存在。

之所以有乾性齒槽症,乃是因為缺乏正常的癒合過程,再加上齒槽骨壁內的末稍感覺神經豐富,對外界刺激敏感,因此患者會有極疼痛的情形產生。有些傷口會發出臭味,甚至流出一些褐色的液體血水。

根據統計,拔牙後的傷口產生乾性齒槽症機率百分之一至三,經常發生在外傷性或困難性拔牙,發生的部位以下頜臼齒區居多。這可能與此部位齒槽骨內壁較緻密硬化,拔牙較一般狀況困難有關。此外,血流供應減少而易感染,癒合較一般為慢,都是相關因素。或是病人患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者,也都會促使乾性齒槽症的罹患率增高。

治療的原則一方面要控制感染,另一方面要保護開放性的齒槽。病程通當會拖延二到三個星期,治療的首要目標乃以減緩病患的疼痛為主。齒槽可以輕輕刮除,每天以生理食鹽水沖洗拔牙傷口。也可以將氧化鋅及丁香酚充填劑的紗布置入傷口,可以讓病患的疼痛緩解一番。但數日後傷口疼痛緩解之後,最好儘快移除,否則會妨礙患者傷口之癒合。除此之外,可以給予抗生素及止痛劑,並用漱口水,清漱傷口,都是一些不錯的輔助療法。

智齒又稱第三大臼齒,是最常被拔除的牙齒。有些人天生就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他們的嘴中新長出來的智齒。那些沒有空間來容納額外牙齒的人就會發生阻生智齒,這種狀況就是牙齒仍然被埋在牙齦下面,或是長到原本的齒列之外。當智齒的生長被阻礙而埋在牙齦線以下的話就可能引起疼痛,腫脹,與其他牙齒擠在一起或是推擠其他牙齒造成移位。

當智齒 - 或任何牙齒 - 拔除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手術後併發症,包括:

  • 感染
  • 神經損傷造成下唇或舌頭麻木
  • 下顎疼痛
  • 乾槽症

什麼是乾槽症?
牙齒拔除後,血液會在之前支撐牙齒的牙槽內形成血凝塊,這樣這個區域就會被密封,以便痊癒。乾槽症的發生是由於血凝塊破裂或脫落,而露出骨骼和神經。拔牙後第 5 天左右是最關鍵的時間點,這個時候乾槽症發生的風險是最高的。乾槽症可以非常疼痛!如果您認為您發生了這個狀況,請馬上聯絡您的牙醫。

治療
一般來說,您的牙醫會沖洗空牙槽,取出任何碎片並且使用含藥的敷料來保護這個地方,並減少疼痛。牙醫也可能開立抗生素以防止感染,以及止痛藥來緩解不適。牙醫會囑咐您的飲食禁忌,以及如何清潔和護理乾槽症的部位。有適當的照護和休息的話,乾槽症應該在7到10天內癒合。您的牙醫可能會幫您安排一次回診以觀察癒合的狀況及您的情形。

©版權所有 2011 高露潔棕欖公司

牙科專家建議拔掉牙齒的原因有很多,這個過程又稱之為拔牙。除了最普遍的移除智齒,拔牙亦用於治療感染及牙周病,或矯正牙齒擁擠問題。

拔牙過程非常簡單,但病人應注意於癒合期間出現的問題,如乾性齒槽炎。了解更多乾性齒槽炎的資料及預防方法。

甚麼是乾性齒槽炎?

在拔掉恆齒後,牙齒位置會出現血塊,保護空洞齒槽內的骨頭及神經末梢。

乾性齒槽炎的成因為血塊脫落、溶解或不成形,使骨頭及神經末梢暴露在外而易於感染。這種病症也會引發口腔及面部劇痛。患者應儘快尋求牙科專業人士的協助。

為甚麼會出現乾性齒槽炎?

當空洞齒槽遭受創傷或外力,血塊便有機會脫落。血塊脫落及不成形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有機會導致乾性齒槽炎的風險因子:

  • 感染
  • 口服避孕藥
  • 傷口沒有得到適當照護
  • 吸煙或使用煙草產品

如何預防乾性齒槽炎?

乾性齒槽炎通常會於拔牙後五天內出現。要預防這個情況,必須避免任何有機會影響傷口的活動。簡單如使用吸管及大力吐痰均有機會導致血塊脫落。

吸煙及使用煙草產品會使拔牙後更易出現乾性齒槽炎。在拔牙前後24小時避免使用這些產品,並諮詢牙醫師,了解日常服食的藥物是否會阻礙血液凝固,找出能夠減少或消除患病風險的方法。

您的牙醫師或口腔外科醫師會為您提供拔牙後的居家照護及提示,包括多喝水、不要於手術後的24小時內刷牙、避免某些食物、使用抗菌漱口水等,亦會根據您的口腔健康病史、免疫系統健康及正在服用的藥物提出具體建議。

這些建議能夠有效預防乾性齒槽炎,使拔牙後的癒合過程更健康順暢。

定義

乾性齒槽炎經常發生在拔牙後的併發症,尤其是拔智齒後。如果在拔牙後3~4天患部開始劇烈疼痛,可能為乾性齒槽炎的症狀,若有症狀請盡速就醫。
正常而言,在拔牙後的患部會有血塊覆蓋著,保護傷口及幫助修復,而乾性齒槽炎是因為傷口上血塊的脫落,導致傷口暴露或受到細菌感染等造成的併發症,且會隨著患部產生劇烈疼痛。

%E5%BC%B5%E6%99%BA%E5%A8%81

症狀

乾性齒槽炎的症狀通常在拔完牙齒後所出現的症狀,其中包括:

%E5%BC%B5%E6%99%BA%E5%A8%81

  • 拔牙3~4天後嚴重疼痛

    %E5%BC%B5%E6%99%BA%E5%A8%81

  • 患部沒有血塊包覆著

    %E5%BC%B5%E6%99%BA%E5%A8%81

  • 口中有異味

    %E5%BC%B5%E6%99%BA%E5%A8%81

  • 輕微發燒

    %E5%BC%B5%E6%99%BA%E5%A8%81

  • 疼痛範圍呈輻射擴散:包括耳朵、眼睛、頸部、頭部等牙齒周遭部位。

    %E5%BC%B5%E6%99%BA%E5%A8%81

病因

乾性齒槽炎是拔牙後的併發症。當牙齒被移除時,牙床會有個凹槽,正常而言會有凝結的血塊保護著骨頭與神經,加速傷口的癒合。但當傷口缺乏血塊時,會造成傷口的暴露,罹患乾性齒槽炎。

%E5%BC%B5%E6%99%BA%E5%A8%81

  • 細菌感染

    %E5%BC%B5%E6%99%BA%E5%A8%81

  • 手術中骨頭與組織損傷

    %E5%BC%B5%E6%99%BA%E5%A8%81

  • 牙齒根部的小碎片沒有清除乾淨,遺留在牙床中

    %E5%BC%B5%E6%99%BA%E5%A8%81

診斷

醫師可以直接透過患者的症狀及直接進行口腔檢查即可診斷出乾性齒槽炎。除此之外,醫師會詢問患者症狀及近期的狀況進一步診斷。醫師有時會藉由口腔X光檢查排除其他的疾病,如骨頭感染。

%E5%BC%B5%E6%99%BA%E5%A8%81

治療和藥物參考

乾性齒槽炎的治療主要目的在於減緩症狀及疼痛,治療方式有以下方法:
口腔治療

%E5%BC%B5%E6%99%BA%E5%A8%81

  • 醫師會將患部進行清潔、消毒的動作,將殘留在傷口中的食物殘渣等移除,且會依據狀況進行治療。

    %E5%BC%B5%E6%99%BA%E5%A8%81

  • 將傷口利用藥物覆蓋,減緩疼痛情形。

    %E5%BC%B5%E6%99%BA%E5%A8%81

藥物治療
乾性齒槽炎的症狀會伴隨著劇烈的疼痛,因此為了減緩症狀,醫師會開立減緩疼痛或消炎藥物。
自我照護

%E5%BC%B5%E6%99%BA%E5%A8%81

  • 按時服用消炎藥物

    %E5%BC%B5%E6%99%BA%E5%A8%81

  • 使用食鹽水清理傷口

    %E5%BC%B5%E6%99%BA%E5%A8%81

  • 不可以大力漱口

    %E5%BC%B5%E6%99%BA%E5%A8%81

  • 攝取富含蛋白質食物,可以幫助傷口復原

    %E5%BC%B5%E6%99%BA%E5%A8%81

參考資料

  1. WebMD. (2015年11月29日). An Overview of Dry Socket. 2016年7月18日擷取自WebMD:
    //www.webmd.com/oral-health/guide/dry-socket-symptoms-and-treatment?page=2
  2. Mayo Clinic. (2013年7月16日). Dry socket. 2016年7月18日擷取自Mayo Clinic:
    //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dry-socket/basics/definition/con-20025990
  3. MedlinePlus. (2016年7月7日). Dry socket. 2016年7月18日擷取自MedlinePlus:
    //medlineplus.gov/ency/patientinstructions/000780.htm

更新日期2017-01-24

發佈日期2017-01-24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 HTC 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 119 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