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食道 逆流 看 中醫 還是 西醫 好

上週我們略為談了一些胃的生理機構、西醫的用藥觀念。並進一步提到了「脾虛」體質在胃酸逆流的西藥治療下的困境。本週我們就以中醫用藥的角度,來談談中醫處理胃酸逆流的方式。

基本上,仍然是從「胃酸分泌過多」和「脾胃蠕動/消化功能不良」兩個大方向著手:

「胃酸分泌過多」,大部份的情形,中醫認為是火氣太大。心肝胃的火氣都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因此比較常用的藥物是降肝火的黃芩、龍膽草;降心胃火的黃連;降胃火的大黃、蒲公英……等等,使用這些藥物,臨床上的確有減少胃酸分泌的效果。

另外,中醫也有一些藥,呈弱鹼性,可以中和胃酸達成酸鹼平衡的效果,如海螵蛸、浙貝等等。

至於在「腸胃虛弱」方面,中藥就有比較多的選擇性。像香砂六君子湯、平胃散、理中湯、四逆湯、烏梅丸、半夏瀉心湯、桂枝湯、葛根加半夏湯……等等,其實都有「強健脾胃」的效果,可以處理「脾虛體質」。

以我們常用的「半夏瀉心湯」為例,組成是:黃連、黃芩、人參、甘草、半夏、乾薑、大棗。如果勉強加以劃分的話,黃連、黃芩、半夏這組藥,算是可以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而人參、甘草、乾薑、大棗,都是補脾胃的藥物,可以幫助腸胃正常蠕動運作。

那麼,到底中藥和西藥那一種效果比較好呢?其實要看個人體質而定。

像是胃酸過多/胃火大的體質,西藥的制酸劑,效果的確是又穩定又迅速,尤其是PPI(氫離子阻斷劑)、H2 blocker(抗組織胺)等藥物,甚至能將胃中的pH值,從原來的2~3,提升到4 以上 (註1)。因此,不論什麼體質,吃了西藥,大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療效。相反的,在這方面,中醫一定要看體質,如果體質判斷的正確,效果才會好。

相對的,西藥中並沒有「補脾胃」的藥,而且可能愈吃脾胃愈虛。中醫在這方面的選擇性多,適用性強,而且療效就十分明顯。我個人認為,在脾胃功能的調理方面,中醫仍然是具有極大的領先優勢的。

所以,單純胃酸過多(如胃火體質)的患者,只要服一陣子的制酸劑,就能把症狀壓制下來。所以這一群患者,大部份在西醫門診就處理好了,比較少跑過來看中醫。

相對的,腸胃虛弱的患者,因為服用制酸劑的關係,消化功能愈來愈差,因此在停西藥後仍有胃酸逆流「復發」的情形,或甚至愈吃愈嚴重。這個族群就常常來中醫門診求助,可是多半已經拖得太久,拖得愈久,脾胃力量的損傷愈嚴重,要重新修復的時間,也就更久。

因此,當您發現自己有胃酸逆流的症狀(胸悶、燒心火、喉哽、不明原因乾咳……),除了到腸胃科門診做胃鏡、吃制酸劑治療以外;其實應該在第一時間給中醫把個脈,如果是脾虛體質的話,那麼建議,要使用中藥來加強脾胃功能。

至於吃了一個月以上的西藥,如果還是反反覆覆,效果不明顯的,不用考慮太多,八成您是脾虛體質(註二),趕快找個好中醫師把把脈看看。

更新的相關文章,請參考:「胃食道逆流,中醫居然說我是重症?(張錫純.鎮攝湯)」

( 註 1) 照教科書來說,用了 PPI 之後,通常胃裏面的 pH 值會從原來的 2~3 上升到 4 以上。所以如果有用 PPI( 氫離子阻斷劑 ) ,就不需要再加上用 prokinetic agent( 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因為理論上,這樣子的酸鹼值已經能夠制止食道發炎的產生 。不過臨床上,也許因為患者症狀的需要,還是很多醫生會把這兩味藥一起開。

( 註 2) 為什麼說「八 成是」呢?因為,胃酸逆流除了脾虛體質以外,還有很多的複雜體質,如痰濕、濕熱、肝經鬱熱、肝胃兩寒……等等,這裏只是用最常見的脾虛體質,做為代表,以利文章的書寫。並不是說,胃酸逆流只有「胃火大」 / 「脾虛」兩種體質而已。

(註3)研究中發現西藥,治療無效的胃酸逆流,有一群患者合併有「膽汁逆流」的情形,就是膽汁從十二指腸逆流到胃中。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本文所強調,脾虛體質和頑固型胃酸逆流的關聯性。

一名50多歲婦人,因長期生活壓力大,易緊張、焦慮,工作忙碌加上3餐不正常,導致胃酸逆流嚴重,不僅夜晚睡不好,白天也時常胃脹不舒服,加上更年期來臨的諸多不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賁門鬆弛的問題,西醫原先建議手術治療,但婦人擔心會有後遺症,而轉介中醫治療,在服用中藥調理半年後,胃酸逆流的情況大幅改善,其它症狀也跟著好轉許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胃食道逆流的主因,和糟糕的生活習慣有關

收治這名婦人的中醫師曾子澄指出,上述婦人的胃食道逆流情況較為棘手,屬於病因複雜的難治類型,即使照了胃鏡,也不見得能找出好的治療方法。現代人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明顯增加,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宵夜或情緒緊繃等,都會使消化機能變差,降低胃排空的速度,一旦胃酸分泌過多卻停留在胃裡,便會隨著腹壓上升向上擠壓而胃食道逆流。

曾子澄醫師強調,不同嚴重程度的胃食道逆流,其臨床症狀也不同。一般常見的火燒心、胸口灼熱感和胃酸逆流,已是病情較嚴重的表現輕微的胃食道逆流則會有慢性咳嗽、喉嚨沙啞、胸悶等症狀,由於較難與胃食道逆流做聯想,因此常被患者輕忽,或誤診為慢性咽喉炎,而看錯科別延誤病情。

曾子澄醫師表示,臨床上遇到許多民眾有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問題時,通常會先吃胃藥,暫時緩解不適,但需注意的是,胃藥的種類相當多,有針對胃痛、胃悶、胃脹氣、抑制胃酸等不同療效。許多患者看遍西醫各科別後,發現胃食道逆流仍反覆發作,才會轉介中醫。其實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是根據體質調理,並找出病因源頭,對症下藥,較能全面治療根本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飲食禁忌?

從中醫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主要是「飲食不節」和「肝氣鬱結」所致。「飲食不節」是指長期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功能不好,形成中醫所說的「脾胃氣虛」,臨床上會給予益氣補中、健脾胃的中藥。至於「肝氣鬱結」則是情緒影響肝氣,是指長期過度緊張、心情焦慮、壓力過大,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不完全只是腸胃問題,此時會酌加疏肝解鬱的中藥,對於放鬆心情頗有助益。

曾子澄醫師舉例,黃連、半夏、牡蠣、乾薑、海螵蛸及白芨等,都是治療胃食道逆流常見的中藥材。配合放鬆心情和改善飲食習慣,病情輕微者約1到2周即可見效,嚴重者約半年至1年,大部分患者平均治療1至3個月,症狀便有顯著改善。曾子澄醫師提醒,除了配合醫囑、按時服藥之外,平時盡量3餐正常,湯與飯分開吃,不要將飯泡在湯裡,會影響消化功能;吃飯7至8分飽即可,不暴飲暴食,不吃宵夜。腸胃虛寒較弱者,避免吃冰涼食物,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若知道哪些食物會引起自己胃食道逆流,應避開不吃,如此,根治胃食道逆流也不再遙不可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Now健康(原標題: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2021-04-24 11:25:00

▲曾子澄醫師表示,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是根據體質調理,並找出病因源頭,對症下藥,較能全面治療根本。(圖/NOW健康製作)

1名50多歲婦人,因長期生活壓力大,易緊張、焦慮,工作忙碌加上3餐不正常,導致胃酸逆流嚴重,不僅夜晚睡不好,白天也時常胃脹不舒服,加上更年期來臨的諸多不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賁門鬆弛的問題,西醫原先建議手術治療,但婦人擔心會有後遺症,而轉介中醫治療,在服用中藥調理半年後,胃酸逆流的情況大幅改善,其它症狀也跟著好轉許多。

收治這名婦人的中醫師曾子澄指出,上述婦人的胃食道逆流情況較為棘手,屬於病因複雜的難治類型,即使照了胃鏡,也不見得能找出好的治療方法。現代人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明顯增加,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宵夜或情緒緊繃等,都會使消化機能變差,降低胃排空的速度,一旦胃酸分泌過多卻停留在胃裡,便會隨著腹壓上升向上擠壓而胃食道逆流。

曾子澄醫師強調,不同嚴重程度的胃食道逆流,其臨床症狀也不同。一般常見的火燒心、胸口灼熱感和胃酸逆流,已是病情較嚴重的表現;輕微的胃食道逆流則會有慢性咳嗽、喉嚨沙啞、胸悶等症狀,由於較難與胃食道逆流做聯想,因此常被患者輕忽,或誤診為慢性咽喉炎,而看錯科別延誤病情。

曾子澄醫師表示,臨床上遇到許多民眾有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問題時,通常會先吃胃藥,暫時緩解不適,但需注意的是,胃藥的種類相當多,有針對胃痛、胃悶、胃脹氣、抑制胃酸等不同療效。許多患者看遍西醫各科別後,發現胃食道逆流仍反覆發作,才會轉介中醫。其實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是根據體質調理,並找出病因源頭,對症下藥,較能全面治療根本。

從中醫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

從中醫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主要是「飲食不節」和「肝氣鬱結」所致。「飲食不節」是指長期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功能不好,形成中醫所說的「脾胃氣虛」,臨床上會給予益氣補中、健脾胃的中藥

至於「肝氣鬱結」則是情緒影響肝氣,是指長期過度緊張、心情焦慮、壓力過大,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不完全只是腸胃問題,此時會酌加疏肝解鬱的中藥,對於放鬆心情頗有助益。

曾子澄醫師舉例,黃連、半夏、牡蠣、乾薑、海螵蛸及白芨等,都是治療胃食道逆流常見的中藥材。配合放鬆心情和改善飲食習慣,病情輕微者約1到2周即可見效,嚴重者約半年至1年,大部分患者平均治療1至3個月,症狀便有顯著改善。

曾子澄醫師提醒,除了配合醫囑、按時服藥之外,平時盡量3餐正常,湯與飯分開吃,不要將飯泡在湯裡,會影響消化功能;吃飯7至8分飽即可,不暴飲暴食,不吃宵夜。腸胃虛寒較弱者,避免吃冰涼食物,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若知道哪些食物會引起自己胃食道逆流,應避開不吃,如此,根治胃食道逆流也不再遙不可及。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胃食道逆流 胃酸逆流 中醫治療 飲食習慣 壓力大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中藥可以治療胃食道逆流嗎?

曾子澄醫師舉例,黃連、半夏、牡蠣、乾薑、海螵蛸及白芨等,都是治療胃食道逆流常見的中藥材。 配合放鬆心情和改善飲食習慣,病情輕微者約1到2周即可見效,嚴重者約半年至1年,大部分患者平均治療1至3個月,症狀便有顯著改善。

中醫如何治療胃食道逆流?

中醫裡的煅瓦楞子、烏賊骨、牡蠣可以抑制胃酸,減緩因嘔酸、心口痛造成的不適感,有西藥制酸劑的效果。 另外可酌加佛手、延胡索、川楝子來疏肝理氣,肝氣疏通,讓情緒平靜。 亦可加入代赭石、旋覆花來和降逆,讓氣可以順利往下。

胃食道逆流吃什麼中藥好?

有一類患者是因為長期胃病、天生脾胃較虛弱,久病導致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中醫處理方式-健脾益、益氣補血: 黨參、白朮、茯苓、山藥、黃耆都可以補脾益氣有些患者天生脾胃就比較虛,且長期胃痛,併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時,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來確診,避免沒有對症下藥,導致症狀更加惡化。

胃食道逆流針灸有效嗎?

除了藥物外,亦可透過針灸來改善症狀,穴位包括:足三里、內庭(位在腳背第二及第三角趾縫)、中脘等,對於促進部蠕動的排空或是抑制胃酸分泌有良好的成效。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