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股東 PTT

作者qqqptt (Q_Q)

看板book

標題[心得] 我的職業是股東

時間Sat Apr 4 17:36:26 2020

我的職業是股東--作者林茂昌 作者本身曾任期貨公司總經理,曾迷戀於股票的漲跌。 後更改自己的信念,不再頻繁進出股市。 書中夾雜著很多理論,用白話的文字令人容易理解~ 但,理論之所以為理論,便是基於它過目即逝的本質。 不過因為很多人討論ETF,加上自己也有買,所以對書中提到指數 型基金特別有印象。(指數型基金其實就是ETF的前身) 1.只要用ETF就可以簡單達到指數化的投資組合 2.ETF雖然買賣容易,但不能因此就頻繁買賣,這樣反而會錯失整體市場的報酬率 因為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測未來,所以第四章提到 「買指數就對了!買規模最大的ETF! 從來就沒有一檔能長期打敗大盤基金!」 ----------------------------------------------------- 【在沉悶中獲利】 公司有穩定的獲利能力,堅實的財務結構以及良好的董監陣容,但因為種種莫名因素, 一時之間不受市場垂愛。 買進時,市場成交量低;持有時間沉悶,股價要死不活,股市大起大落與我無關 股價上漲時,波動不大,很長的時間才有明顯變化; 基優股有沒有賣出都無所謂,因為那是好股票,每年都有一定水準的每股盈餘 ,就算股價再回降,以每股盈餘和我的原使持有成本來算,都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價值投資,沒有沉悶就不會有獲利。 【如果他是績優股,我更期待他下跌】 只要標的公司的基本面沒變,價值投資是不在意股票下跌的, 另一方面,每年都有收到一些股息,這些股息必須再投資,才會有複利, 當然是希望股價越低越好。 ex:40元*100,000股(100張),每年固定配息4元,五年後→ 市值6,442,040(每年複利10%) 這樣的報酬對股市投資人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但是對於定存股是不錯的投資 ↑就是在說我 結語: 世界上有那麼多投資理論,不就代表沒人說得準嗎? 一切的理論、策略都是基於我們無法預測股價開始, 只有當我們正放棄精準掌握股價之後,才算入門, 如果不能預測股價,還能穩定獲利,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我們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不要迷信大牌或主流, 挑個適合自己個性的理論去實踐,自己慢慢思考檢討, 就好像在散步一樣,最後就會找到自己的私房景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46.50 (臺灣) ※ 文章網址: //www.ptt.cc/bbs/book/M.1585992989.A.660.html※ 編輯: qqqptt (1.169.146.50 臺灣), 04/04/2020 17:42:07

semicoma: 推這本 不過你結語第一句不大對 很多投資理論代表的可能 04/05 12:55

semicoma: 更是每個人的聖杯不同 我賣滷肉飯能賺錢 你寫程式也能賺 04/05 12:56

semicoma: 錢的概念 04/05 12:56

ur83friend: (用心於不交易)也不錯 04/05 20:12

sailly: 推 兩本書都很不錯 04/15 18:12

作者AgileSeptor (S.Duncan_JB)

看板book

標題[心得] 《我的職業是股東》戰勝投資的忐忑

時間Mon Feb 8 19:15:45 2021

每當談到值得推薦給股票投資新手的書籍,《我的職業是股東》這本書幾乎都會被提起, 我也基於好奇買來拜讀。我閱讀之後的一句話心得是:這本書是白話的投資學教科書。 網誌好讀版以及書摘完整心智圖分享: //haosquare.com/professional-stockholder/ 作者林茂昌結合了他的金融業資深從業經驗與投資智慧,全面地介紹股市的生態以及多種 投資風格。可貴的是,這本書不會直接教你某種投資方法,而是用實戰經驗加上學術理論 ,客觀地講述各種投資策略如何能賺錢、又會有哪些賠錢的可能性會令人忐忑不安,讓讀 者依照自己的個性、考慮自己適合哪種投資策略。 書中介紹了許多投資方法,讓我收穫特別多的是作者對 ETF 投資的獨到見解。《我的職業 是股東》用理論與投資實務經驗提點我們:ETF 投資需要不看盤的耐心。 ## 列維飛行 《我的職業是股東》介紹了列維飛行理論:鳥類在叢林中飛行,會在某一區盤旋覓食一段 時間,等到該區食物資源耗盡,會突然往某個方向飛行一段長距離、再開始下一段盤旋。 股市更像是列維飛行,有很多時候在同一區盤旋(盤整)、在某幾個時間點才會長距離飛 行(大幅漲跌)。作者引用台股數據說明:台股 80% 的價格漲跌幅變動、只來自 45% 交 易日。 真正有影響力的漲跌幅來自於少數時候的「長距離飛行」、大部分時間只是盤旋,並且, 那些大漲大跌可能是源於股市的狂野、而不是單純地「反映資訊」。列維飛行理論以及數 據驗證給我們啟示:若是沒有花很多時間做功課理解市場,每天睜大眼看盤,至少有一半 是在浪費時間! 假如你選擇 ETF 投資,耐心地讓績效隨著時間發酵就好,別看盤了! ## 大盤真的很強,那就盡力跟好大盤 被動投資的問題之一是:投資大盤指數 ETF 的人,看到飆股或熱門基金,總是會覺得心癢 ,以撰寫此筆記的 2021 年初而言,總是會出現「投資台積電就對了」、「ARKK 基金比大 盤強多了!」這些說法,誘惑著只投入大盤的被動投資者。 對於這些誘惑,《我的職業是股東》提出了反向思考:當各家主動式選股基金都在宣稱要 「打敗大盤」,更顯示出「打敗大盤」是多麽困難、多值得拿出來說嘴的事 我們不該忘記真正的現實:很難有主動式基金績效長期打敗大盤指數,尤其在作者林茂昌 蒐集的資料中,能打敗大盤的主動式基金數量更是逐年減少。 如果我們的投資組合就是大盤 ETF,就不用怕被大盤打敗,聽起來很「平均水準」的大盤 市場報酬其實並不平庸,只跟著大盤指數績效就能超過許多主動式基金! ## 被動投資泡沫化? 現今,有太多書籍或者投資教學在提倡 ETF 以及被動投資的好處:不用費心研究、管理價 格低、歷史績效都遠勝定存。那會不會有朝一日,所有人都只買 ETF,使被動投資泡沫化 、變成新的危機? 作者林茂昌的觀點是,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會彼此平衡:「當大家都採被動式投資,就會 為主動式投資創造獲利機會」。 要是大家都買全市場指數而不研究基本面,會造成市場價格脫離實際價值、市場失去效率 。全部的人都只交易 ETF,就像所有股票都被綁在一起跑兩人三腳、齊漲齊跌,但是各家 股票的漲跌幅實際上不可能一樣、全部人都買 ETF 讓全股市一直上漲也怎麼不合理,例如 ,權值股有可能因此被高估,有見地的投資經理人終究會發現價值脫離的現象,自然就會 離開被動投資,轉向主動選擇投入被低估的股票、或者放空被高估的股票。因此,《我的 職業是股東》作者認為被動投資不會泡沫化,因為主動與被動投資會相生相剋,當一方過 度成長、就是另一方起死回生之時。 要確認被動投資是否泡沫化也可從實際數據探討,就台股 2020 年資料而言,ETF 在集中 市場的成交值佔比也只在 10% 左右,這個交易量只能說 ETF 投資熱門,短期內或許難以 斷定為泡沫化。被動投資愛好者,近期依然可以善用 ETF 工具,不用太擔心被動投資泡沫 化問題。 ## 小結 市場上有這麼多理論,就是因為沒有一套理論或投資策略可以 100% 獲勝、不同個性的人 適用不同的投資方法,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我的職業是股東》可以讓 你學習各種風格投資策略背後的思考方式,從多樣角度理解股市是相當有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36.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www.ptt.cc/bbs/book/M.1612782948.A.B1F.html

bgworld: 股市真的很難 02/08 21:32

djmay: 推 作者另一本著作似乎也頗受好評 02/08 23:46

ts00759231: 剛好在徵這本書@@ 有意願割愛的私敲我 02/09 00:24

pshuang: 本多終勝 02/13 22:52

新修訂版序

寧拙勿巧,股票世界裡沒有標準答案

「為什麼做股票的人,十個有九個賠錢?」「為什麼我這麼努力研究和操作,結果還是輸大盤?」你拿起這本書,我猜想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疑問。

股票投資是一種很特別的活動,在股票世界裡,常常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它既不同於樂器的學習,有固定技法可以熟能生巧;也不同於求學考試,只要努力讀書就可以拿滿分。當然,完全不下功夫更是沒有機會。那麼,在這個沒有答案、看不出因果關係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用功」呢?

這正是股票投資最令人崩潰的問題。試想,一位有為的年輕人,省吃儉用存了一筆錢,並花許多時間和精神做足功課,終於踏進股市開始奮鬥,最後卻有九成的機會賠錢出場,而且事後還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如何改進。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人自然就選擇遠離股市,終身脫離苦海。

當年,出版社邀請我寫一本股市投資的書,令我猶豫再三。一來,我不是股市名家,也沒有可歌可泣的輝煌戰果。二來,關於怎樣買股票賺錢的著作汗牛充棟,投資背後的道理豈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何況,這些道理在大家聽起來不過又是老生常談,沒多少人真有興趣耐心聽進去。如果投資人不能從現有的這麼多典籍當中獲益,我一枝禿筆,又能起什麼作用?不如敝帚自珍,反而逍遙自在。

但是,每當我看到身邊許多朋友,屢敗屢戰地把血汗錢浪擲在股海浮沉當中,以為這麼做就能換取驚人財富,我就會有一股衝動,想告訴他們:你們搞錯了,投資,真的不是這樣輕易買進又賣出的遊戲!

尤其今天,面臨席捲全球、遠比我們想像更為嚴重且複雜的低薪現象,我認為年輕人一昧等著政府去解決絕不是辦法,而是必須自尋出路,從省吃儉用開始,早日累積小額資金並長期投資股市。不要以為資金小就認為不可能或是太困難,其實只要有毅力,一點兒也不難,重點是持之以恆,讓複利效果出現。

我曾經在另一部拙著《用心於不交易》(大是文化出版,2018)中提到美國一位老太太,如何在1935年用她擔任秘書數年所存的錢,以每股60元買了3股亞培股票,接著股息再投資,只買不賣,到2010過世時,竟然累積達市值700萬美元之譜。

無獨有偶,一位在2014年過世的二戰退伍軍人李德(Ronald Read),先後當過加油站服務生和百貨賣場清潔工,竟然靠長期股票投資,累積市值約800萬美元的財富。他在遺囑中把總計約600萬美元的部位捐給當地的圖書館和醫院。他的持股多達95檔,許多股票抱了數年甚至數十年。李德生活甚為節儉,開著一輛二手的Yaris,朋友都不知道他原來是個百萬富翁!(用新台幣算,更是億萬富翁。)

我深信,任何人都可以經由勤奮節儉再加上股市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脫離所謂的流離階級。現在年輕受薪階級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請別忘了,長期複利效果是你們的最大優勢,好好把握,至少是一線希望。

胡適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並將源自朱熹的十六字銘言送給了陳之藩先生:「寧繁勿略,寧近勿遠,寧下勿高,寧拙勿巧」。

投資之路也一樣,我們共勉之。而如果您想認真研究股票,本書接下來的六堂課(舊版為五講),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最後,我要感謝王崇德先生、陳詩磊先生、何文川先生和宋德滿先生等幾位「股友」的長期友誼,和你們交換投資心得,讓我獲益良多。

感謝台証衍生性商品部和期貨時代的老戰友:珮玉、勝彬、志傑、祖豪、淑芬、怡穎、雅斐、春芬、建國,以及許許多多的老同事。當然,這一切都要感謝台証時代的吳東昇總裁與已經過世的林克孝博士的支持。我永遠懷念那段台証歲月。對了,差點漏掉廖宏遠先生,還有中國信託時代的老長官和老同事們。

我要感謝早安財經沈雲驄先生的鼓勵與支持,否則不會有這本書。感謝細心專業的黃秀如小姐與活潑熱心的陳威豪先生。

我要感謝父母親的栽培之恩,還有文馨和宇謙的包容與支持。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