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 的 孩子 結局


1928年間,在洛杉磯發生的這一連串的故事的關鍵字似乎可以說是「家庭
與孩子」。當然當時洛城警局的態度亦是悲劇的助燃劑,但一個家庭功能
不健全的孩子,未來會成為社會多大的未爆彈。

亞瑟(偽華特),我想這個小孩確實有某種程度的偏差。
不管是為了逃避後母也好,為了見偶像也罷,他卻開了這麼一個人命關天的玩笑。
電影中克莉絲汀對著睡著的亞瑟所說的那段告白,真的讓人很鼻酸。

假冒華特柯林斯的小男孩亞瑟,在克莉絲汀被關進精神病院後,在瓊斯隊
長的問訊下,亞瑟自白假冒的原因。電影的最後指出是警方與亞瑟串通的
結果,這邊的改寫我想是要加強警方腐敗的主軸。現實中亞瑟的生母在他
九歲時過世,而他之所以逃家,則是為了要遠離繼母。然而不管是為了逃
避後母也好,為了見偶像也罷,他卻開了這麼一個人命關天的玩笑。電影
中克莉絲汀對著睡著的亞瑟所說的那段告白,真的讓人很鼻酸。連續殺人
犯戈登,則是亂倫下的產物,悲慘的是他到審判時才知道母親是祖母,而
他更遭受到整個家族的性虐待。維基上所說的『entire family』我想可
能指的不僅僅是他家,或許還包含其他親戚。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他成年後
,強行帶走他的姪子桑福,並殘暴對待他的原因。也因為這樣失序的童年
,造成後面近二十個家庭的破碎。


我覺得這是本劇最有戲劇張力的一段。
驚訝的母親,笑面虎的警察,以及一個心懷鬼胎的小孩子。

二零年代,男女平權意識尚未抬頭,克莉絲汀雖然是中產階級,但身為單
親媽媽的她,不免在社會上有些格格不入,或者說動輒得咎。華特失蹤當
天,維基上的說法是,當時克莉絲汀給他錢讓他去戲院看電影,之後當克
莉絲汀在警局爭論時,『失職母親』的帽子很容易就扣上了。某種層面上
,華特也算是來自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孩子(真實情況是,華特父親因經營
私酒而入獄服刑中)。當然,我不認為父母健在就可以算是家庭功能健全
,畢竟上面所提的戈登是最好的反例。單親家庭可以給孩子的,跟雙親家
庭絕對一樣多,只是或許比較辛苦。單就電影中的情境來說,克莉絲汀因
為週末臨時要工作,不得已只好放華特一人在家,當下我所想的是:「為
什麼不能暫時寄放在鄰居家?」而接著當醫生帶著克莉絲汀與偽華特拜訪
鄰居時,鄰居似乎也不完全可以辨識華特,是否暗示著柯林斯一家與鄰居
的關係並不密切?而這是否與克莉絲汀是單親媽媽有關呢?


面對本來應該要保護自己的機構,卻反過頭來陷害自己,
不僅無助還坐如針氈。


只因為可能讓警方丟臉就被丟到精神病院?比小說還要詭異的真實...

劇中因為違抗『code 12』而被丟進精神病院的女性,大概可以跟『獵殺
女巫』畫上等號。因為這些女人違反了警方制定的價值。若是因為被警察
丈夫虐待都可以被當作瘋子而關進醫院裡,克莉絲汀這樣『失職的母親』
又有何不可?警方的腐敗,除了可以為了利益濫殺無辜,對女性而言還多
了父權的壓迫。我們無從介定真實中的克莉絲汀是否真的有所失職,但是
『失職』的指控對一個單親媽媽而言,卻是最不能承受之痛。尤其在當警
方帶著偽華特到她面前時,身為母親怎麼可以認不出自己的孩子?迫於警
方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克莉絲汀還是把男孩帶回去『適應』。當你的生
活都受到一個龐大的權力控制著,決定你該聽什麼、說什麼的時候,有一
天當你跟這樣大的價值意見相左時,你會不會懷疑自己瘋了?


雖然有一半的人相信警察,但我們也要慶幸還有一半的人不相信...

克莉絲汀為了找尋他的孩子,與洛城警局的官司纏訟數年,現實生活中的
瓊斯隊長以及戴維斯局長,有停職,但最後還是復職。真實情況跟電影的
大快人心結局還是有所分別的。不過劇中的牧師說:「有一半的人會相信
他們說的,但另一半則是打死都不相信。」劇中的牙醫與老師都非常熱心
的願意出庭作證。而警方中也還是有清流,若非這位警察相信桑福的說詞
,又違抗瓊斯隊長的命令,不僅農場中的冤魂不為人知,恐怕還會再添上
更多。


戈登的祖母

華特的遭遇沒人知道。現實生活中,戈登的(親生)祖母曾一度坦承殺害
華特,在戈登只坦承五條人命時,隨即又改口,最後則在戈登行刑後又再
次承認,服了12年刑期後假釋。這裡可以跟電影做連結的是,她最後的坦
承是不是警方的條件交換?好早點了結華特的案子,讓克莉絲汀閉嘴?真
實情況是怎麼樣都不得而知了,然而還是引人遐想。


桑福的遭遇很讓人不忍。除了被自己的叔叔性侵害,又被迫去殺害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
最糟糕的恐怕是,像電影中所說,因為有他在,所以小孩都比較敢上車
誘使小孩上車的罪惡感恐怕更讓他痛苦...所幸他最後並無偏差


現實中的桑福帶著警察到農場的資料照片。


當諾斯考特農場的謀殺案爆發時,讓人感到膽寒的是,當時的警方究竟壓
下了多少件失蹤兒童的案件?究竟拖延了多少時間?記得以前的失蹤案件
通報也是說要48小時找不到人後才通報。24小時、48小時,犯人足以將小
孩帶出國、虐待或是殺害了。謀殺案中的破碎骨骸,以當時科技不發達的
情況下,能確切辨識出的是少之又少,若是連兇手都不知道他所殺過的孩
子的名字,這又為失蹤案件的黑數再加上數條冤魂以及數個破碎的家庭。


電影與現實戈登比一比。還真是有些神似。

而令人好奇的是,那些失蹤而被戈登殺害的小孩,其中家庭不乏父母雙全
的,他們不像克莉絲汀有社會價值的弱點可以被脅迫,可是他們為什麼不
敢站出來質疑警方的散漫?而他們又是接受了多少官僚霸權的催眠,如此
得忍氣吞聲。由這點也就更顯克莉絲汀的勇氣,當時的社會下,女人雖然
被視為弱者,但身為母親的堅韌卻不是那些貪婪迂腐的官僚可以想像的。


有多少孩子慘死在這斧頭下....
人類的劣根性與殘暴似乎永無盡頭....

現實生活中,戈登的祖母最後雖然坦承殺害華特,但華特的衣物或是骨骸
一直未被尋獲,雖然不像電影裡還有個小孩證實華特跟他一起逃走。但死
要見屍,也像劇中最後所說:『如果有人可以活著逃出來,就還有一絲希
望。』電影【八釐米】中被虐殺的少女的母親最後寫信給偵探說,她曾經
非常痛恨他為什麼要告訴她這個事實,可是最終還是感謝他,至少讓她知
道她女兒發生了什麼事(即便是不好的)。在事情還未塵埃落定前,都應
該心存希望,即便這個希望既甘美又苦澀。


真實的克莉絲汀柯林斯。

陌生的孩子 --- 我要我的孩子回來!

        看完了去年底的這部《陌生的孩子Changeling》,覺得安潔莉娜裘莉真的演得很好,把一個面對失子之痛的母親詮釋得很入味,有扣住心弦的感覺。

             這部電影真的是裘莉從影以來的演技代表作,之前的性感狂野模樣,在片中完全看不到,全都包得緊緊的,那雙火辣的眼神換成了堅毅勇敢的神情。

             收起了矯健身手和強勢作風,裘莉這次扮演一個單身弱勢婦女克莉絲汀,兒子華特在她上班回來之後就不見人影。

             打去報案,對方卻是無關緊要的冷淡口吻,表示依法在二十四小都不算失蹤,一定在家附近玩耍忘記時間,明天一早一定就會回來。

             其實沒有人說依法辦理有錯,只是那無所謂的官方語氣,一點也沒有設身處地為人設想,聽了只會人更慌、心更涼吧!

             之後警察的處理更加草率,找到了個冒牌貨卻還硬塞給克莉絲汀,說服裘莉先擺姿勢讓媒體拍照,並要她先把孩子帶回去再說,說不定回去之後,慢慢地就會認出這小孩。

             但母子連心是天性、是本能,做媽媽的連自己的孩子都認不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才過幾個月,又不是經過幾十年。

             更扯的是,之後克莉絲汀向警方一再反映,卻都是熱臉貼冷屁股,警方態度強硬冷酷,不願再節外生枝、不管孩子死活的嘴臉實在可憎。

             一個母親在眼前心急如焚、滿臉涕淚,那警官卻依然故我,認其是已結的案,不願再自找麻煩。

             這是人民保姆嗎?還是冷血惡魔阿?

             看這部片的時候,真的讓人看到很生氣阿!真的是歸巴豆會(一肚子火)!

             當目睹克莉絲汀在提出證據的前一晚,被警方強迫且無由地送往精神病院,真的忿忿不平到極點了。

             結果接著看下去,才知道克莉絲汀並非個案,所有的12號病人,都是被迫害進來的,警察瀆職、卸責、貪功,竟然到了這麼嚴重的地步。

             我看他們根本就是一群有執照的流氓,看不順眼的、不配合警方動作的,反正就通通丟進去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成為了罪惡的幫兇,不是安撫與治癒傷痛的心靈,而是根本就把人給逼瘋、搞到精神耗弱才肯罷休,這樣看來精神病院還真是「名副其實」阿!

             這種種的不平等與冷漠,與克莉絲汀的堅強母性,那份鍥而不捨的尋子之心構成極大的對比與諷刺,一方是處心積慮要壓低聲息、趕緊滅火,另一方卻執著到底、永不放棄。

             但人心豈能這樣被壓迫與欺凌,越往下壓,反彈的力量越大,這是定律!
 

   
        因此最後雖然沒有尋回失子,但也令人滿意,與其找回愛子闔家團圓,我覺得這個結局比較有迴蕩的餘韻,比較美一點。

             那個屠殺二十個小孩的殺人兇手固然罪不可赦,但我覺得本片要凸顯的,其實是弱勢對抗強勢,最後扳回劣勢、討回公道的過程,以及社會對他人事務的冷漠與旁觀(別人的孩子死不了)。

             導演是「永遠的螢幕硬漢」克林伊斯威特,我想裘莉能發揮演技至如此深刻,能揣摩內心戲到這麼入裡,導演實是功不可沒。

             最後聊聊片名好了,其實Changeling的本意是「調換兒」,有一本暢銷小說《失竊的孩子》就是在講調換兒的故事,有興趣不妨可以一讀。

             調換兒是什麼呢?這裡節錄一下我《失竊的孩子》那篇讀書心得裡的文字:

             「調換兒(Changeling)的故事,古今中外皆有,不管是民間傳說,或是歷史記載,都可見相關的描述,大抵是說一群森林裡的妖精(trolls, elves, fairies)綁架人類的小孩,與其交換人生,妖精偽裝成人類,原本的人類被迫成了妖精,然後還得等待一百年,尋找下一次的調換機會。

       此由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法是,歐洲當時有些村莊被外人入侵,村民被趕出家園,外人就佔地為主,後來那些被趕出去的村民,常常偷偷把自己比較虛弱多病的小孩,跟那些外人的健康小孩掉包,這種調換小孩的行為,就是妖精調換兒早期的原型。」

        由於這部歷史名案是講述換錯孩子的經過,因此這部電影就叫做「Changeling」,中譯為《陌生的孩子》倒也中規中矩。

        這麼晚才看到這部好片,光看裘莉突破演技就值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也實至名歸,不過小金人獎座當然還是凱特溫絲蕾的啦!

             總而言之,《陌生的孩子》,推薦這部片。

陌生的孩子中文預告

陌生的孩子真實人物檔案照片


真正的克莉絲汀


真正的華特柯林斯


冒牌的柯林斯,名叫亞瑟
冒牌的目的竟然是想去好萊塢拍片見明星!


著名的偽母子相認圖


可惡的瓊斯警官


指控出兇手的小幫兇克拉克


屠殺小孩的寇頓,與劇中主角確實相似


宣稱是殺了華特的兇手,竟然是寇頓的祖母莎拉
但華特的衣物始終沒有找到


據稱華特被囚禁與殺害的地方


據說華特被掩埋的地方

陌生的孩子電影劇照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