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濕 疹 照片

乳頭濕疹久未癒 小心「柏哲氏病」上身

2020-07-10 12:14:08

宜蘭一名65歲婦女因單側乳頭出現搔癢、發紅與潰瘍等症狀多月,藥物治療無效而前往羅東博愛醫院就醫,醫師診視後安排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核磁共振檢查均沒有發現明顯異常,經乳頭切片檢查確診為柏哲氏病。

羅東博愛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覃紹殷表示,柏哲氏病實為皮膚裡面的腺癌,可能發生在腋下、乳房、會陰及肛門周圍,只有少數約百分之1到4.3的乳癌病人同時合併柏哲氏病,但絕大多數乳房柏哲氏病病人,就診後都被檢查出得了乳癌,因此與病人充分溝通後,該婦人採外科手術切除全部乳房,術後恢復良好,手術後病理化驗證實為乳房原位癌。

羅東博愛醫院表示,炎炎夏日,隨著天氣越來越悶熱,相信很多女生都曾面臨類似的困擾,突然感覺乳頭乳暈癢癢的,突如其來的搔癢發生在如此私密的部位,讓人想抓也不是,不抓又難以忍受,但如果症狀持續2周以上,必須就醫檢查是否罹患「柏哲氏病」。

覃紹殷指出,乳頭搔癢大部份的情況是良性問題,如有做好適當的皮膚清潔,偶爾出現乳頭搔癢,並無伴隨脫屑或發紅等表現,女性不需過度緊張,這種情況多是由於皮脂腺分泌物或衣物刺激所引起類似濕疹的反應,大部份可以自行痊癒,但若女生出現乳頭頻繁搔癢感,伴隨脫屑、發紅、滲出組織液等症狀,此時應就醫治療。

羅東博愛醫院表示,通常使用藥物治療後,搔癢以及濕疹情形便會好轉,若用藥超過2周以上症狀仍無好轉,就需特別留意了,金種罕見乳房疾病「柏哲氏病」(Paget’s Disease),其存在代表著乳房可能已發生了癌症,主要病徵就是乳頭乳暈及周圍皮膚搔癢、脫屑、糜爛、分泌物及結痂等類似濕疹的症狀。

博愛醫院表示,若及時檢查得知柏哲氏病,大多數病人可以在乳房原位癌階段時便被發現,並得到立即治療,而乳癌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根據術後結果,再搭配荷爾蒙治療、化療、放療或者標靶治療。早期乳癌病人,經過適當治療後普遍預後良好。

因此,院方提醒,女性朋友們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若發現單側乳頭乳暈長期搔癢、發紅,甚至出現糜爛或常有鱗屑狀痂皮附著,塗抹藥物後仍舊未改善,務必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乳癌 濕 疹 照片
羅東博愛醫院表示,柏哲氏病的病徵,即是乳頭乳暈及周圍皮膚出現瘙癢、脫屑、糜爛、分泌物及結痂。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皮膚搔癢 乳癌 乳房超音波 乳房攝影

乳癌 濕 疹 照片
乳癌 濕 疹 照片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悶熱的時節對多數女性而言,面臨的小煩惱不少,除了月事來潮時的不便,穿戴的胸罩好壞也會影響身心舒適,因為偏高的氣溫,增加出汗量,胸前也容易冒汗,加上與貼身衣物的摩擦,很容易引起癢感。

  先前即有皮膚科醫師從臨床觀察到女性在夏天時,因乳頭濕疹的問題就診增加了2成的門診量;雖然乳房搔癢一般會以溼疹等皮膚疾病的方向安排療程,但也要注意的是,治療逾2週症狀未見改善的話,就要當心是否為乳癌徵兆。 (編輯推薦:乳房濕疹擦藥難好,恐是乳癌徵兆!平時自我警覺8症狀就能早期防治)

過敏體質、摩擦悶熱 胸部也會生濕疹

天熱易流汗,會提高皮膚問題的發生,乳房濕疹也是夏季常見的惱人病症,皮膚科醫師吳佳真曾表示,除了患處發癢、發紅,也會出現脫屑,嚴重時甚至會有流組織液、顏色暗沈、洗澡或磨擦時感覺刺痛的狀況。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徐嘉琪曾說明,乳房濕疹有兩種類型,一是本身為皮膚易過敏體質,出汗但被悶住堆積導致濕疹發作;第二種則是與衣物摩擦、接觸性的皮膚濕疹,換句話說,當胸罩材質不吸汗或悶住汗水等,都是促發濕疹發生的原因,也很容易孳生黴菌,形成汗斑。

另外,濕疹所造成癢的感覺,讓不少患者因奇癢難耐而搔抓,停不下手或力道太重,也會傷害局部皮膚,胸口呈現一片紅痕,不僅看了嚇人,也未必止得住癢。 (編輯推薦: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經期沒來胸部也痛?醫生建議4種情況要就醫)

即時擦乾胸口汗水 內衣材質要透氣、吸汗

胸部濕疹也是容易復發的病症,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曾提醒,受濕疹困擾的女性應積極求助皮膚科醫師釐清病因,千萬不要認為只是皮膚搔癢的小毛病,而自行塗抹藥膏,尤其是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物,未經過專業醫師指示而濫用的話,很可能引起胸部皮膚萎縮,產生類似於妊娠紋的斑紋,影響外觀。

除了看診治療,唐豪悅醫師同時進一步建議女性,養成每天更換內衣的習慣,並避免穿著為晾乾好的胸罩;盡量在流汗時將胸口汗水擦乾,對於皮膚較敏感或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內衣挑選上,宜選擇純棉、透氣的材質。

乳房濕疹或乳癌?下一頁醫師分享更多發生原因與辨別徵兆

【早安健康/張金堅(臺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什麼是帕奇得氏症?

在乳房外科門診常見的乳房溼疹,通常可以很快改善,但如果溼疹現象集中在單側乳頭且經藥物治療無效,很可能是癌症前期的病變,稱為「帕奇得氏症」(Paget's disease),屬於一種早期癌症。

帕奇得氏症的症狀有哪些?

帕奇得氏症的病灶侷限在乳頭和乳暈附近的皮下,看起來很像溼疹引起的脫皮,其主要症狀為乳頭或乳暈上有界線鮮明的紅斑,合併有脫屑、滲出液或結痂,也可能合併潰瘍或乳頭凹陷。 (編輯推薦:盤點容易得乳癌的15個危險因子:預防乳癌,絕對要做到7件事)

很多乳癌患者通常合併有帕奇得氏症,當癌細胞跑到乳暈附近,癌細胞經過乳管再蔓延至皮下組織,會形成類似乳頭發炎的症狀,跟皮膚發炎很難區分;較明顯的區分除了帕奇得氏症只發生在單側乳頭外,乳頭表層的變化將非常明顯,甚至破皮,最上面的表皮層也已經剝落,可看到下面的肉芽組織及潰瘍。

關心與叮嚀
如果發現乳暈或乳頭溼疹(尤其是單側乳房),擦皮膚科的藥一、兩星期後仍未改善或痊癒,請趕緊找乳房外科醫師做全面性的乳房檢查。

什麼是乳癌?

乳癌是由乳小葉的腺性細胞或乳腺管細胞不正常的分裂後,增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

乳癌並不像肝癌、胃癌等發生在內臟的腫瘤,不易發現一旦發現往往已經太遲,乳房位在體表,較方便檢查,只要平時多注意乳房的狀態,觀察乳房是否有小腫塊、變形、凹陷,腋下淋巴腺有無異常、腫大,乳頭是否有不正常分泌物、糜爛等徵兆,最重要的是,透過國健署之篩檢政策就可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編輯推薦:前主播張瑞玲傳乳癌病逝,享年51歲!乳癌徵兆不只腫塊,12顆檸檬自我檢查異狀)

乳癌的好發危險群

  • 一側曾得過乳癌者。
  • 30 歲以上才生頭胎或未曾生育者。
  • 二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者。
  • 嗜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 中年或停經後
  • 肥胖者。
  • 初經早來(12 歲以前)或晚停經(55 歲以後)者。
  • 未曾哺乳者。

乳癌的症狀有哪些?

早期乳癌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事實上,當乳癌開始形成時,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是隨著癌症的生長,它會造成異常,而女性朋友也應該會發現以下症狀:

  • 乳房有腫塊但不一定會感覺疼痛。
  • 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
  • 乳房、乳暈或乳頭有顏色或感覺皮膚的改變,如凹陷、皺摺或呈鱗片狀。
  • 在乳房附近或腋下的區域有腫塊或變厚。
  • 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
  • 腋下淋巴腺腫大。
  • 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
  •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

如果女性朋友們注意到乳房有以上這些變化時,應該立刻去看醫師,透過詳細檢查及醫師的專業,來確認是否為乳癌。

乳癌 濕 疹 照片

乳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關於乳癌的診治,有許多種治療方法,端看腫瘤的細胞形態、侵犯程度和其他許多因素,由醫師和患者討論用哪些方法最適合。

  • 乳房保留手術
  • 全乳房切除術(可重建)
  • 放射治療
  • 化學藥物治療
  • 荷爾蒙治療
  • 標靶治療
  • 哨兵淋巴結切片或腋下淋巴結廓清術

關心與叮嚀
自我檢查和醫師觸診都是日常乳房保健的重要一環,若發現異常時,則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台灣婦女每年新增乳癌人數逐年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到106 年止新增乳癌人數為13965 人,為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因此提醒大家,各年齡層婦女檢查乳癌的工具也有所不同,建議:

  • 30∼39歲:必要時做乳房超音波檢查。
  • 40∼44歲:高風險族群可考慮乳房攝影與超音波交替檢查。
  • 45∼69歲:國健署補助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二等親有乳癌病史,則提前至40歲)

如此才能針對各年齡層的乳房特質,提供最有效的檢查或篩檢。

本文摘自《超越乳癌》/張金堅(臺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原水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坐著想睡,躺下卻睡不著?? 營養師為你解答4大睡眠困擾
  • 醫師:45歲後是罹患乳癌高峰!即早發現腫瘤2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