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头七 仪式

佛教 头七 仪式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坐七

做七,又称作旬(台湾闽南语:tsò-sûn)、烧七斋七理七,是东亚的丧殡习俗,指人死后每隔七天举行法事一次,七天为一期,最多为七期,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1]道教称之为七七追荐, 佛教称之为七七斋七七忌累七斋七七日斋七日

“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尾七满七圆七[2]。

起源编辑

超度亡魂起源于六朝道经中吴葛玄纂集《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十卷及《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所见的斋仪,以深度忏悔为主,来消灾度厄及超度亡魂。而做七的起源最早是出至于南朝的《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之八》《生神品第十九》[3]。故民间传说,地府是天庭下辖负责管理人间事务,共有十殿掌管不同事务。一旦人死后第七天,将来到地府第一殿接受审判,如此每逢做七、百日、对年、三年之期,依序送往地府各殿受审,民间谓为“过王官”、“参详十王”。[4]

北魏时佛教借鉴道教的“七七追荐”改为“七七斋”。《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七人出家为僧。可知这样的礼俗应是从佛法的轮回观念而来。

民间相传,此时若无继嗣为其作功德、积冥福,在生时又无种下善因,将审定其生前罪业,打入地狱受报;所以,阳世的亲属每隔七日为亡者办法事、修功德,谓之“七七斋”或“七七追荐”。[5]五代时期开始(一说为唐后期或为宋代)有传说指目连尊者暨治下四大判官负责计算死者“七七日内,所修佛事檀施”之功德。

依佛教而言,人死后的神识,被称为“中阴身”,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必定入轮回转世,不能逗留。佛教传六道轮回有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天道”是大善少恶业者。“人道”是少善少恶者。“傍生道”是犯愚痴重业者。“鬼道”是犯重贪恶业者。“地狱道”是犯重嗔恶业者。“修罗道”有如天之善者,却有大嗔业,故不得为天人,而生为与天为敌之修罗,可享如天之福,善报尽了,则又入轮回,往往堕入恶趣。做七是为了鬼道众生而作,鬼道是因贪恶业而生,故鬼道多数为贫苦饥饿(少部分鬼道众生为有大神通的神灵。如鸠槃荼、夜叉、罗刹等),人间子孙若积福回向,则可使鬼道众生稍得福报,饱餐几顿,暂免饥饿之苦。地府神职乃是由有善业的鬼道众生,不受饥饿之苦,但还是有其他方面苦厄,善恶业是不能相抵的,都必须受报,因此虽有善业,但还是要转世为鬼道众生,直到恶业尽。若转世为其馀五道,无法收受作七积福,不过积福本身也是为自己积福。轮回转世是由业力所决定,其为天地大道自发而成,公正无私,非一人所能执掌。

头七编辑

民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六日晚上到第七日早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烧香奉祀。

有人认为,家人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便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人认为人死后魂魄会于“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天梯”到天上。

闽南人认为,地府或城隍的事务繁忙,除非要即刻审讯此人,否则黑白无常或牛头马面直接来勾魂的对象较少,多数人病死时,浑浑噩噩,没有黑白无常接引,所以前六日都不确定自己死了,还四处游荡,一心一意要回到自己的躯体,直到第六日的日落过后,土地公出现向死者说:“你已经死了,我带你回家一趟,看看家人之后,就要去见十殿阎君。”通常亡魂不会相信土地公说的话,土地公就会带亡魂去洗手,亡魂一洗手,发现指甲全部变黑,并且脱落,俨然尸体的样子,这才相信自己已经死了,然后死者会开始痛哭[6]。此时土地公也会带著亡魂回家,检视家中的情况,土地公会带亡魂到所属的城隍庙去报到,城隍爷初审,并注销此人阳世的户籍后,由牛头马面或黑白无常押送到地府去,面见第一殿秦广王。

如果为了细故自杀或者意外枉死者非常悲惨,通常土地公也无法前来接引,一种是被当地的风水所困,困在枉死的地方,成为地缚灵,每天重复一次枉死的动作,可能需要替身代替自己,才能离去,俗称抓交替。另一种就是被黑白无常等鬼差勾至地府,集中至枉死城,因此道教有破枉死城的仪式,帮助枉死的灵魂能早日脱离枉死城,早日投胎。所以闽南、台湾的风俗,特别重视枉死者的头七,为其做功德,希望枉死者不再痛苦,获得冥福。

七七编辑

  • 自隋唐开始,民间在人死后每过七天就举行一次奠礼,或者颂经设斋,或者建醮拜忏,以追荐亡灵,民间简称为“做七”。
  • 道教认为人死后第七天来到地府十殿的第一殿接受审判,如此每逢七日、百日、对年、三年之期,依序送往地府各殿受审,民间谓为“过王官”、“参详十王”。 以江浙地区为例: 一七,即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另外供木主,焚香叩拜,烧冥纸,请僧道诵经、拜忏。
  • 有德且百岁以上仙逝的道长,可以在头七过后,每一天作七一次,这典故出自彭祖的“一胜七”说。
  • 举行道场的时间间隔一般最少要七天,最多要做到四十九天为止,也就是说要每隔七天做一次,一共要做七次。
  • 到了宋代以后,民间佛教也为人设道场做七。解释是,人死后的中阴身,四十九天之内会再度转生到六道之中。

习俗编辑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和习俗。

中国大陆编辑

福州:

这在福州丧俗中较为突出。旧时有钱的人“七七做,八八烧”,棺木放在家中要过七重漆,每漆一次耗时7天,漆与七,福州方言谐音,过七系一语双关。贫穷人家只过一七,便将棺木抬上山埋葬。人死后每七天就要“祭”,称“做过七”。至四十九天止,一共要做七次。

    • 一七:称为“过头七”,也称“孝男七”,由孝男出资主持,请道搭坛诵经,播锣鼓和锺謦,向城隍爷报亡。
    • 二七:“二七”是“内亲七”,由族内六亲七眷出资延道诵经。
    • 三七:“三七”又是“孝男七”。
    • 四七:是“亲友七”,由朋友出资延道诵经。
    • 五七:举行开吊。(开吊礼仪大体如下:丧家先发出讣告,邀请内亲外戚、亲朋好友,灵堂内外张素灯结素彩。大门口挂一对白纸高照灯笼,谓之高照,用蓝字标明×旬(10岁谓一旬)寿考(父)或寿妣(母),以及几代同堂,以夸福寿双全之意。大门口还竖立一块大屏风,写著讣告内容。门口另一角,放著堂鼓。吊唁客人一到,礼生(司仪)便击堂鼓,演奏京鼓吹乐,礼生高举名帖,引客人步进灵堂,向亡灵三叩首,孝男孝女跪在灵前陪祭。灵堂四壁,挂满挽联、素轴,异常肃穆悲凉。)
    • 六七:是“孝女七”,由出嫁女出资延请尼姑诵经。
    • 七七:举行开吊。
杭州:
    • 一七,一般叫“头七”或首七,通常在第六天就开始,据《杭俗遗风》上说:做七须在第六日上,故名曰“敲六头儿”,用土地庙的和尚来做法事,配合音乐。
    •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
    •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
    •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要办酒席招待。有的扎纸扎,焚祭亡灵,纸扎有楼阁房宅,内置锡箔元宝;有金山、银山,山上饰草木鸟兽,祭礼时,将这些纸扎拿到墓前焚化。有的地方这天出嫁女儿挑酒食回娘家祭奠。
    • 六七,祭礼从简。
    • 七七,“七七”又称“满七”、“尾七”等,仪式略同“头七”。有的地方又称“七七”为“起服”,即除去孝服,换上吉服。

香港编辑

即在亡者去世后第七天开始进行祭祀,每七天拜祭一次,拜足七七共四十九天。

通常“头七”、“三七”、“五七”、“尾七”都会请喃呒师傅在道堂为先人打斋超渡,或于家中为先人设香烛祭品,自行拜祭 (俗称做七)。以前在做完法事仪式,家属都会招待亲友一起食斋菜 (俗称食七)。而做七,同时亦系代表“拜阎王”。

澳门编辑

台湾编辑

拜逝者在每个七祭拜时,因身分有所不同,做七奠品也分别为不同亲人准备。

头七:由儿子准备做七奠品,以古代十二地支子时(晚上11点)开始算起,所以在死后第六日晚上便要开始诵经祭拜,所以叫做“敲六头儿”。

二七:由媳妇准备奠品。

三七:由出嫁女儿准备奠品。

四七:由出嫁侄女准备奠品。

五七:由出嫁孙女准备奠品。

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准备奠品。

尾七:同头七由儿子准备奠品。

但现代人生活忙碌,做七已经都简化,只做头七尾七,或是只做相对重要的大七,大七就是头、三、五、七七,省略了小七(二、四、六)。

做完七,亡者被做七诵经超渡化解前世因果罪业,接著便是举办告别式,经火化后晋塔,功德圆满地走完这一生最后一段路。

作旬编辑

民间的释教相信,十殿阎罗与目连尊者会在人死后计算其一生的善恶,以给予报应并决定投生六道,闽南人传说,“头七”到“尾七”是作功德的最佳时机,到“尾七”后,要由目连尊者部下的查察司判官李玄邃、赏善司判官杨玄感、罚恶司判官韩子通、阴律司判官崔子玉等四大判官复审,并由目连尊者判断死者获得了多少冥福,故富贵门阀多在“尾七”(“第四十九日”)之后,每一旬(十日)举行法事一次,称“作旬”,以祈祷于四判官与目连尊者。

第五十九日为“初旬”,由阴律司崔判官复审;第六十九日为“二旬”,由查察司李判官复审;第七十九日为“三旬”,由赏善司杨判官复审;第八十九日为“四旬”,由罚恶司韩判官复审;第九十九日为“五旬”,由目连尊者亲自复审,但“五旬”通常会与“百日”合并办理。

清治时期起,台湾人通常只作法事至“尾七”即止,而不“作旬”,直接作“百日”,故台湾本省汉族则直接称“作七”为“作旬”。

图表编辑

名号 画像 过王 简述与惩处
第一殿秦广王蒋   头七 姓蒋,民间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蒋子文,诞辰农历二月初一日(一说是农历二月初二日)。

本殿位居大海之中、沃燋石之外,正西方的黄泉黑路上,专司人间寿夭生死册籍,管理阴间受刑吉凶。阴魂来到本殿,引上殿右的孽镜台,凡属善人者,令接引往生天堂或极乐世界;善恶参半者,按其业力送交十殿投胎转世;恶多善少者,押送其馀各殿审判,令受各种刑罚。

第二殿楚江王厉(或历)   二七 姓厉(或历),诞辰农历三月初一日,亦称“初江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燋石下的活大地狱,此狱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欺占拐骗、伤人肢体、奸盗杀生等罪。

第三殿宋帝王余   三七 姓余,诞辰农历二月初八日。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东南方沃燋石下的黑绳大地狱,此狱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忤逆尊长、背信弃义、教唆兴讼等罪。

第四殿五官王吕   四七 姓吕,诞辰农历二月十八日,亦称“伍官王”、“仵官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正东方沃燋石下的合大地狱,此狱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瞒税不缴、耍赖欠租、交易欺诈等罪。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   五七 姓包,民间传说是北宋时期的包拯,诞辰农历正月初八日(一说是农历六月廿八日),亦称“阎罗王”、“森罗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东北方沃燋石下的叫唤大地狱,并另设十六诛心小地狱,专司在阳间不信因果、阻人行善、诽僧谤道等罪。阴魂来到本殿,可以登上望乡台,眺望家中情况,一解思乡之苦。

第六殿卞城王毕   六七 姓毕,诞辰农历三月初八日,亦称“变成王”、“变性王”、“变城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正北方沃燋石下的大叫唤大地狱,此狱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怨天尤人、对天溺便、不敬神佛等罪。

第七殿泰山王董   七七 姓董,诞辰农历三月廿七日,亦称“太山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西北方沃燋石下的热恼大地狱,此狱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取尸骸做药、离散他人至亲、搬弄是非等罪。

第八殿都市王黄   百日 姓黄,诞辰农历四月初一日,亦称“都帝王”、“都吊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正西方沃燋石下的大热恼大地狱,此狱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不孝父母翁姑等罪。

第九殿平等王陆   一年

(周岁)

姓陆,诞辰农历四月初八日,亦称“平正王”、“平政王”。

本殿掌管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狱,此狱铁网重叠围绕,宽广八千里(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专司在阳间杀人放火、强奸犯毒等极恶之罪。

第十殿转轮王薛   三年

(大祥)

姓薛,诞辰农历四月十七日,亦称“五道转轮王”、“轮转王”。

本殿位居阴间沃燋石之外,正东方直对五浊世界的地方,设有金桥、银桥、玉桥、石桥、木桥和竹桥,专司地府各殿押解到鬼魂,核查注册;然后押送到醧忘台饮孟婆汤,再经转轮台发往四大部洲投胎。同时,将这些投生的人详细记载,每月汇报通知第一殿;注册后,送呈酆都。

本殿并另设转劫所,宽广一万一千二百里(七百由旬),合八十一处共八司,专司管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类生灵,考查阳人在世所犯过错,分发往畜道受报。每逢岁终汇集受报情况,呈交酆都备案。

相关条目编辑

  • 送终
  • 上庙
  • 报丧
  • 入殓
  • 大殓盖棺
  • 出殡
  • 晋塔
  • 送葬
  • 落葬
  • 除灵
  • 担幡买水
  • 帛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做“七”. 中国殡葬协会官方网站. [2012年1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2日).
  2. ^ 做七. 台湾大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3. ^ 《生神品第十九》.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4. ^ 做七. 中华民国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5. ^ 《佛学大辞典》:“七七斋,(术语)人命终后未受报之间,是中有也,中有之寿命但极于七日而死,死而复生,未得生缘,则至七七日,七七日,罪业审定,方受其报。”
  6. ^ 土地公帶你去洗手 竟然是死亡宣告?.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