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大 行為 醫學研究所 課程

成 大 行為 醫學研究所 課程

首頁

通識教育課程地圖

院系所課程地圖

意見回饋

English

1. 2.

3.

成 大 行為 醫學研究所 課程
行醫所    未來往 臨床心理領域 方向發展

報考臨床心理相關博士班研究所。

建議修讀科目

強烈建議建議
專題研究(一) (研究所)
專題研究(二) (研究所)
專題研究(三) (研究所)
專題研究(四) (研究所)
心理諮商與治療:理論與技巧 (研究所)
臨床神經心理學 (研究所)
心理病理學 (研究所)
行為與心理衡鑑 (研究所)
行為與醫學 (研究所)
行為神經科學及研究法 (研究所)
研究設計 (研究所)
發展心理病理學 (研究所)
認知行為治療與其應用 (研究所)
團體心理諮商與治療:理論與實務 (研究所)
專題討論(一) (研究所)
專題討論(二) (研究所)
專題討論(三) (研究所)
專題討論(四) (研究所)
神經心理衡鑑 (研究所)
心智功能不足之心理治療 (研究所)
物質濫用專題(一) (研究所)
物質濫用專題(二) (研究所)
復健心理學 (研究所)
兒童心理治療 (研究所)
憂鬱自殺及成癮 (研究所)
兒童心理衡鑑 (研究所)
臨床心理治療演練 (研究所)
團體治療演練 (研究所)

考試資訊

考試名稱 (資料來源年度)相關資訊

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99)

考試科目請逕洽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

國立成功大學 | 課程查詢

701台南市大學路1號   TEL:  06-2757575#50158  意見回饋信箱: 教務處課務組
國立成功大學 版權所有 © NCKU All Rights Reserved. 計網中心資訊系統發展組 製作

320314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OO號(科學館701)

No. 200, Zhongbei Rd., Zhongli Dist., Taoyuan City 320314, Taiwan (R.O.C.)

  • (03) 265-3401
  • (03) 265-3499

2021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在進入成大心理系後

在大學四年、人生的黃金探索期,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就讀於成大心理系的陳姵彣將分享她在求學期間的轉變,自己是如何在國際志工中確立對心理學知識的熱愛,希望能以心理師的角色為社會做出無可取代的貢獻。成大擁有九個學院、42 個系所,其綜合型大學之特色提供學生從事跨領域學習的多元選擇,原以指考進入台文系就讀的姵彣是以轉系的管道進入成大心理系,面對父母曾提出的質疑:「念心理系畢業後能做什麼?」、「你承受得了日復一日的負面情緒嗎?」,姵彣則認為轉系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都該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以妥善規劃學習藍圖來證明自己轉系背後的深思熟慮。對於轉系,她提醒學弟妹務必注意各系對成績的規定、是否要求備審資料或面試、筆試等,姵彣也坦言為了轉系,勢必會捨棄一些課外活動的參與,但她鼓勵學子在面臨這番掙扎時,不妨回想轉系的初衷,也試想自己在未來想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相信你將更有動力地熬過一切。

成大心理系之特色

說到心理系,大眾常有許多錯誤的想像,諸如:「是算命師?能解讀人心嗎?」事實上,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而成大心理系大學部的課程設計為通才教育,學生能廣泛接受諮商、臨床、工商、實驗心理學各領域知識,到了研究所才會真正分組。姵彣認為成大心理系特色在於學分數不如理工學院多,大四沒有必修,同學們可到外系修課、多方嘗試活動的彈性。又因為成大心理系隸屬於社會科學院、是成大裡較年輕的系所,所以與隸屬理學院之下的台大、政大心理系課程設計有所不同。姵彣也介紹到成大心理系位在醫學院的心智影像研究中心,是以 MRI 磁振照影探討大腦影像與人類認知、情緒、行為間的關聯,主要為研究生使用,但若學弟妹在大學期間便加入相關的實驗室,也有機會操作該設備。

闖一條自己的路

成大心理系畢業後的未來發展又有哪些呢?姵彣解釋許多人會選擇當心理師,而考取臨床、諮商心理師證照的前提為要擁有研究所學歷與為期一年的實習,此外,姵彣建議學弟妹若能把心理系所學結合第二專長,將能發現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如人資管理顧問、UX/UI 交互設計師、觀護人都是心理系畢業後可以從事的領域。

培養對教育的看法

姵彣形容教育學程為「自己的第二個系」,教育學程的審核條件為系排名前 30 %、成績平均 70 分、操行 80 分以上,申請簡章為六月公告,七月進行筆試、面試,通過者從下一學期開始修讀課程,在修滿專業課程與實習後便能考取國、高中教師證照。唯須注意的是,修習教程要額外付學分費,還有按照各系規定不同,教程課程有可能無法列入畢業的選修學分。姵彣也分享到自己從成大教程裡學到的不僅是成為一名教師所需的知識,更多的是培養自己對教育的看法、思考自己如何能為台灣教育做出貢獻。

你才是課堂的主角

成大心理系的「心理實驗法」下學期的實作是令姵彣最印象深刻的課程,小組將透過文獻回顧,找到彼此共同興趣的研究主題後,再進行實驗設計與執行,期末的 Poster Day 更是令她難忘的回憶,讓她能實際走過從事學術研究的流程,大大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口語表達的能力;姵彣也很推薦「感覺與知覺」,課程中 ”Project Based Learning” 的上課方式讓學習的主導權重回學生,藉由老師的提問激發同學交流討論,並於最後一節課分享各組看法,師長再據此給予評論回饋。

洞察問題的關鍵

大學期間,姵彣選修了「專題研究」,因此走進語言與認知發展實驗室,從事同理心與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研究。姵彣建議學弟妹不妨可以投稿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申請時間為每年 11 月前,下學期末前將公告錄取者,執行研究的期限為七月到隔年二月。姵彣認為透過撰寫計畫,不只磨練自己蒐集文獻、撰寫論文的能力,感受更深的是批判思考,如何從從過往資料梳理出問題的關鍵,進而思索改進的方法。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除了在系上成績名列前茅,姵彣在求學期間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她感謝領導力中心給自己很大的嘗試空間,特別是在 L3ED 力報中,姵彣曾邀請名人寫專欄文章,以此分享他們在各領域的見聞與觀點,也採訪學長姐,讓他們在課業、社團上的豐富經歷能被更多人看見。姵彣還曾參與成南 1+1 計畫,因而來到大連兒童村從事服務學習,在陪伴孩子上課、文化交流中,她受小朋友的生命故事所動容,但也因為找到一群同樣關切孩子權利的夥伴而感動。此外,因為參與一、二屆學生領導力論壇的經歷,讓姵彣親身體驗臺灣與中國教育氛圍的不同與思維差異,期間她感觸最深的就是人脈累積與人際溝通之重要。

心理師的職責

新疆、尼泊爾、菲律賓、印度⋯⋯,因為國際志工,讓姵彣有機會前往這些陌生異地,從「心」去看待世界。在新疆,因為負責攝影紀錄,讓她能近距離接觸低年級孩童,聽著孩子純真、毫無保留地分享,也讓她發現自己愛孩子的特質;在印度,她印象深刻於童工之家創辦人、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Kailash Satyarthi “Save the Childhood, Save the Nation” 的精神也因為擔任領隊,讓她看見不同層面的問題,思考夥伴的需求以及如何為當地做出適切的服務,過程中,姵彣也省思教育對一個人未來發展的影響力,以及心理師在兒童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學會過自己的生活

姵彣認為大學生活最需掌握的是「如何學、主動學習、團隊合作」,她認為學會聽、問、作筆記是學習的三大竅門,而學校舉辦的各式講座、教授的 Office Hour、同儕間的 Networking 更是要緊緊抓住的珍貴機會。在自由的大學風氣裡,她認為最重要的是主動去創造機會,方能燦爛自己的大學生涯!千萬別因為旁人的三言兩語而灰心喪志,請鼓起勇氣,朝你的理想生活,大步邁進吧!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