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 谷 麥田 裡 的 絲 柏樹


絲柏樹(或作系杉)是梵谷晚期畫作幾個重要的主題之一,在他的絲柏樹系列中,絲柏樹總是以他獨特的漩渦狀線條,極富生命力,奔放且燃燒般的從地上往天上長,巨大、穩重,穩穩地支撐著整個構圖,而經過絲柏樹前的人則異常渺小,在絲柏樹陰的遮蔽下,彷彿被強大的自然生命力籠罩,可以說是梵谷對大自然力量最強烈的詮釋。

 
1889絲柏樹與兩個女人

梵谷喜愛自然,在寫給弟弟西奧的許多信件中,梵谷總是以自己特有的眼光,述說著他觀察到周圍世界、說著自然所賦予他關於思考色彩的一切,而在梵谷因為病發並於1889年進入聖雷米療養院後,絲柏樹更成為他畫作的重要主題。

在信中他談著這種特長在法國南部的植物:「絲柏總是佔據我的心思,我一直想替這種樹作畫,我很驚訝地發現,竟然還沒有畫家畫出我所看到的絲柏,它的線條優美,而且和埃及的方尖石柱大小相當,它具有非常突出的綠色,有趣而難以表達的風味,正好和藍天及朱紅的罌粟花成對比。

他亦曾在信中論到《星空下的絲柏路》:「夜空中有一枚新月自大地的陰影中浮現出來……一顆星星在紺青色的空中發放著玫瑰紅與綠色的柔和光輝,可說 是很誇張的光輝,幾朵雲匆匆掠過;下邊有一條路,枯黃的藤莖夾道,路的盡頭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尾端,一家窗口亮著黃燈的老客棧,以及一株非常高大筆直而莊嚴的絲柏……異常羅曼蒂克……。

 
1890 星空下的絲柏樹

而在這個同時,梵谷其實也正遭受著疾病的折磨,重複發病使他倍感艱辛:「面對這些發作的苦痛,我感到驚懼無比,像是一個一個打算自殺的人,投入水 中之後,發現冷列難當,又掙扎游回岸上。」而我埋頭拼命繪畫,只因我知道機會難再—尤其是我這副模樣,單單一次更暴烈的病發便能永遠毀掉我的創作能 力。」

若將梵谷談論到自然時的讚嘆驚喜感,與描述自己疾病苦難的信件並置對照,便會發現,繪畫自然,是梵谷在重複病發中的救贖,在大自然的色彩中,他找到能夠安穩自己、對抗疾病的力量。在這一個時期,他描繪自然的畫作,不論是絲柏、麥田抑或橄欖樹,都充滿了強大的生命力。

而與東方文化中,因為遭受生活或生命中的重大苦難便遁入大自然的逃避或逍遙情感不同,對梵谷而言,描繪自然,並不是為了逃避或遺忘自身的痛苦。對 於此點,梵谷曾明確地說道:「對自然之美的感情…與宗教情感並不是一回事,雖然我認為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我眼裡,天父的地位更高。

對梵谷而言,描繪自然,是為了詮釋上帝創造的生命與愛。「我始終認為,理解上帝的最好方法,是愛許多許多事物....愛你所愛,這樣你就會更了解上帝--我就這樣對自己說。然而,一個人必須帶著高尚、嚴肅和親切的同情心去愛,帶著力量去愛,帶著理智去愛;而且,一個人必須永遠努力讓自己了解的更深、更好、更多。這是通向上帝之路,這是通向堅定不移的信仰之路。

藉著畫作上帝創造的大自然,藉著彷彿堅定燃燒的絲柏,梵谷一如他信件上所說一般,宣示自己的尚未放棄:「我仍然熱愛藝術與生命」。

 
1889 有絲柏的麥田

 

梵谷在1888年2月到1890年5月都待在普羅旺斯,從一開始的無限憧憬雀躍,極力捕捉南法田野風光,然後歷經與高更爭執引發的割耳事件,再至1889年5月住進聖雷米聖保羅療養院(Saint-Paul Asylum, Saint-Rémy ),此後一年他的創作可說已經走入成熟巔峰階段。

這位生前被輕忽的荷蘭畫家常藉由不斷描繪相同主題,反覆琢磨色彩使用、筆觸效果、構圖作用和表現技巧。

在他南法時期前半段有著名的《向日葵》(Sunflowers)系列,雖說梵谷自巴黎時期便已經開始畫向日葵,但與南法〝花瓶向日葵〞不同,巴黎時期的向日葵只有幾朵躺在桌上。這些向日葵對梵谷來說,代表生命、熱情、活力,還有南法燦爛耀眼的陽光。

到了聖雷米療養院階段,《絲柏》(Cypresses)成為梵谷另一代表作。

療養院位於美麗遼闊的普羅旺斯鄉間,周邊被絲柏、杏樹和畫家喜愛的麥田圍繞。剛來此時,梵谷只能在療養院二樓房間透過窗戶作畫,後來在院方人員陪同下才得以外出創作。

這時期梵谷筆下的《絲柏》(Cypresses),以厚重顏料和漩渦狀筆觸無盡旋轉,一筆一筆勾勒出恍若直衝天際的綠色火焰。這般經過琢磨研究,短促有力又充滿動態的筆觸,表現出畫家努力追尋他心目中,形態和比例都如同埃及方尖碑般,巨大存在又震攝視覺的絲柏樹。

從聖雷米療養院窗戶往外望去,便可見到絲柏樹。這幅畫就創作於他剛來到療養院約一個月時。

可以想像當時的梵谷雖然健康情況不理想,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但是對於繪畫的熱情未曾稍減。療養院的寧靜生活正好提供他專心作畫的環境,他從生活周遭有限的事物取材,發展出獨特筆觸和風格,正式進入創作顛峰期。

《絲柏》(Cypresses)

Vincent van Gogh ,1889/06

oil on canvas, 93 x 64 c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source:The Met,public domain

《有絲柏的麥田》(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06)跟上一幅直式畫面的《絲柏》相同,是梵谷《絲柏》系列最初之作,也都是現場寫生作品。

梵谷自己對於《絲柏》系列的創作結果非常滿意,6月下旬剛動筆開工,7月2日就寫信給弟弟西奧,除了附上一張《麥田與絲柏》(Wheatfield and Cypresses,1889/06-07)素描,還提到這些作品是他最好的夏季風景畫之一。

當年9月,梵谷在充當畫室的療養院病房裡又畫下兩幅絲柏:《有絲柏的麥田》(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1889/09)跟6月所畫的成品尺寸相同,現存於英國倫敦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以及尺寸較小的複製品,用來送給母親和姊妹。

先是在畫布上刷上一層薄薄白色底漆,梵谷幾乎都是採用濕上加濕的方式,厚塗顏料使勁下筆,透過不同筆觸效果,描繪他眼中普羅旺斯的夏日原野:有隨風成浪的金色麥田、挺拔屹立的絲柏、虯勁糾結的橄欖樹和灌木叢,還有背景處,以藍色表現的阿爾皮勒山脈(Alpilles mountains)。像是天空就由寬大的藍色、綠色和白色旋轉筆觸鋪陳而成,另外,絲柏、灌木、橄欖樹和麥田則是運用方向和姿態各異的較小筆觸所塑造。

普羅旺斯鄉野間尋常風景因為梵谷別出心裁的表現手法,充滿了節奏和活力。

《有絲柏的麥田》(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06)

Vincent van Gogh ,1889/06

oil on canvas,73.2 × 93.4 c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source: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有絲柏的麥田》(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06)細部筆觸

看那密集厚重的顏料相互交疊,多麼具有感染力!

source: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梵谷在1889年7月2日寫信給弟弟西奧時,順便附上這張《麥田與絲柏》(Wheatfield and Cypresses,1889/06-07)素描。為了凸顯絲柏主題和重要性,梵谷運用較為粗大的畫筆繪製絲柏,好加強它跟田野之間的對比。

至於西奧喜歡這一系列嗎?梵谷獨特的表現手法當然讓具備專業眼力的畫商弟弟印象深刻,不過西奧也說了,這些新作看起來像是在憤怒之中完成(〝The latest drawings look like they've been done in a fury.〞)。

《麥田與絲柏》(Wheatfield and Cypresses)

Vincent van Gogh,1889/06-07

pencil, reed pen and pen and ink, on paper,47.1 cm x 62.3 cm

Van Gogh Museum

source:Van Gogh Museum

住進聖雷米療養院約莫9個月後,梵谷又畫下這幅《絲柏與兩名女子》。與8個月前一開始著手的《絲柏》相較,此時的用色更飽和,顏料更厚重,筆觸也更加旋轉,就連天空的雲朵都以藍色旋轉線條勾勒出輪廓線。發展至今,個人風格越來越明顯。

再看絲柏樹,梵谷使用深淺不一的綠色和黑色旋轉筆觸描繪,在樹梢、後方房舍、人物和草叢再點上幾抹紅色作為映襯對比之用,都可見到他努力嘗試不同表現方式的企圖。

《絲柏與兩名女子》(Cypresses and Two Women)

Vincent van Gogh ,1890/02

oil on canvas on panel , 43.5 cm x 27.2 cm

Van Gogh Museum

source:Van Gogh Museum

在聖雷米療養院待了約莫一年後,梵谷準備離開普羅旺斯,動身前夕,他又畫下《普羅旺斯夜晚的鄉間小路》(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1890/05/12-15)。儘管已經描繪多次,絲柏樹的線條、比例以及濃密的綠色依舊讓梵谷無限著迷。對他來說,絲柏樹是普羅旺斯的終極象徵。

《普羅旺斯夜晚的鄉間小路》(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

Vincent van Gogh ,1890/05/12-15

oil on canvas on panel , 90,6 × 72 cm

Kröller-Müller Museum

source:Kröller-Müller Museum

不同於最初《絲柏》系列之作是為寫生作品,《普羅旺斯夜晚的鄉間小路》則是源於梵谷的自由構圖。大概是題材非常熟悉瞭然於心,或者多少想到了高更常碎念要他〝以想像力作畫〞的建議,臨去之前,梵谷很可能藉著這幅畫總結這兩年來的普羅旺斯印象,作為對南法歲月的告別紀念。

雖然又是漩渦性線條,不過《普羅旺斯夜晚的鄉間小路》卻是無數短小筆觸構成的漩渦,尤其是在天空中的太陽和月亮周遭密集分布,由明至暗,由淺而深,呼應蜿蜒的道路和起伏的麥田,讓蛙鳴蟲吟的春天夜晚,流動著韻律動態。

就象徵意義來看,向日葵代表盎然生意,如同梵谷起初滿懷希望來到南法的情景;而絲柏卻含有死亡和哀悼的意味,無論梵谷是否有意為之,似乎那麼恰巧,也反映出他當時的情境。

古希臘和拉丁詩歌中,絲柏常與喪禮有所聯結,因此又被視為〝死亡之樹〞,古羅馬作家兼政治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23-79)在著作裡也曾提及絲柏為掌管陰間萬物的冥王(Pluto)象徵。

賽帕里索斯(Cyparissus)是太陽神阿波羅非常鍾愛的一位美少年,美少年最常與一隻毛色光亮、體態健壯但性格溫馴的雄鹿相伴。但就在某一天,少年卻不小心用自己的狩獵標槍射死了在樹蔭中打盹的雄鹿。

錯手殺死摯愛,賽帕里索斯悲痛萬分地伏倒於雄鹿屍體身側,最後化成一株絲柏。從此,為逝者悲傷的人便種植絲柏樹表現哀思,而墓地附近也會栽種絲柏,因為它寓意了哀悼與永遠無法平復的傷痛。

這段悲劇故事後來常被畫家們取材,成就一幅又一幅的經典。畫面上通常是賽帕里索斯哀慟萬分輕撫雄鹿屍體,或是太陽神阿波羅守護著賽帕里索斯生命即將消逝,轉化成絲柏樹的前一刻。

義大利巴洛克畫家雅格布・維格納利 (Jacopo Vignali)根據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西元前43-17年)所著《變形記》(Metamorphoseon libri)描述,畫下賽帕里索斯錯手殺了心愛寵物的場景。

俊美少年賽帕里索斯眼見大錯鑄成,無力可回天,一時腿軟含淚趴臥在死得莫名其妙有夠冤的雄鹿身上,真是太悲劇惹…

《賽帕里索斯》(Cyparissus)

Jacopo Vignali ,ca. 1625

oil on canvas, 123 x 163 cm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Strasbourg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另外,絲柏也象徵早期為了宣揚基督教而殉教的聖徒。可能也是枝椏奮力向上延展,姿態似乎可觸及天堂,因此絲柏又與聖母瑪利亞、耶穌基督和教堂有所關聯。

早期文藝復興時期之作。

天使來跟聖母報喜主題在文藝復興的經典圖示中,通常都會將故事場景置放在拱廊這類半室外的空間裡。後方絲柏因為高高朝向天堂延伸的枝幹,又有禮讚聖母之意。左上方射入的光束則暗示聖靈降臨。

《天使報喜》(Annunciation)

Alesso Baldovinetti,ca. 1457

tempera on wood,167 x 137 cm

Uffizi Gallery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細細觀看梵谷的《絲柏》,我們無法確定那些充滿動感和力量的小漩渦是否跟他躁鬱症發作時所產生的幻覺有關?或者其實人家腦袋清楚得很,僅僅是不同表現技法的重複性實驗?又或是揉合幻覺與創作方式所產生?

但他不顧身體病痛,以極盡自虐的方式,灼燒生命去點燃的藝術火光卻是如此熾熱耀眼,也因此讓他的作品感染力更具體更衝擊。

於是在我看來,絲柏,不僅標識死亡與哀悼,也體現了一個畫家的生命、執著與熱情。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快要完成了!

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