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此條目介紹的是一个政治用语。关于中華民國行政区划下的一个省份,请见「臺灣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下的一个省份,请见「台湾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其他被稱為「臺灣」的條目,请见「臺灣 (消歧義)」。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中国台湾(英語:Taiwan, China)或中国台湾省(ISO 3166-1代码:TW[註 1][1][2];英語:Taiwan, Province of China[3];法語:Taïwan, Province de Chine[4]),是国际标准ISO 3166-1下台灣的名称[2],也是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台湾的主要称呼[5][6][7][8][9][10][11][1][12][13],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场合中对台湾的正式称呼之一。

该组词语被用来描述臺灣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尽管因國共內戰失敗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也曾以“中国”名义在国际社会活动[14]:65,但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在聯合國取得「中國」的代表權之後[15][16],「中國台灣」一词继而被认为是具有政治争议的用语,并受到中华民国方面的強烈反對和抵制[17][11][18][19][20]。民调显示,台湾多數民意认为,“中国台湾”一词是对台湾地位的矮化且非常不尊重,该用词“不会被台湾人民接受”[21][22][23][24][25][26][27][28][29]。

用词争议

“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是指1911年以前統治東亞大陆领土的各种政体和歷朝歷代。

1911年,清朝被孫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並在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共和制政權,由北洋政府統治。1925年,蔣中正成立的國民政府一度統治整個中國大陸。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國民黨戰敗,在1949年,獲勝的中国共产党最终佔領了中國大陸,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政府則遷往台灣地區。从那时起,事实上存在着两个中国的政權和政府,雖然中國有兩個政權,但当时在外交上承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國家並不多,在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前,大部分的國家均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於國共內戰失利後播遷台灣,並宣示要夺回中国大陆、恢復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地區的統治。宪法上,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依然正式宣称擁有对大陆地區和台灣地區的主权。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只實際管辖到中国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則下宣称擁有台湾地區的主权,但未实际管辖。至於只管辖台澎金马地区(由台湾和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组成)的中华民国便通称“台湾”,因中华民国实际统治的主要岛屿而得名。1991年,中华民国增修憲法,但在憲法法理上仍具有中国大陆的領土權。但目前不排除是否透過修憲來更改領土領域[30]。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联合国“中国”(英語:China)的席位,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此后,在中國大陆,所有關於臺灣的人、事、物相關資料皆標示為“中国台湾”。[註 2]

但是,台湾主權地位問題是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大部分是因为美国与其他同盟国對1945年日本的處分和佔領問題有关。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領袖在埃及開羅發表《開羅宣言》[31],及1945年日本投降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中要求日本必將接受《開羅宣言》的條件[32][33]。主張台灣歸屬於中國者,據此認為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已由上述公告和宣言規定歸還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欣新於2017年在《国际法研究》期刊中认为,《旧金山和约》虽未明确规定日本应将台湾归还中国,但也并未否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确立的日本的归还义务,更未主张台湾属于“无主土地”或可以独立的殖民地,因此,他认为《旧金山和约》并未改变开罗宣言中规定的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34]。美國政府則認為開羅宣言是同盟國的「意向聲明」、從未正式執行,並主張台灣的地位未定[35]。英國政府的立場也認為開羅宣言只是「意向聲明」、無法轉移主權[36]。[重要吗?]

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者认为,日本在之後與同盟國各國相繼簽訂了《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處理戰後遺留的問題,在這些條約當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臺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對於臺灣、澎湖脫離日本後的主權歸屬則無國際法上的有效明文規範,[37]據此認為臺灣、澎湖的主權歸屬未定。但是目前台灣中華民國政府治理。[重要吗?]

“台湾省”

“中國台灣(省)”一词存有歧义。在当前台海现状之下,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上都存在着“台湾省”这一区划。中华民国台湾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于法理上都不包含中华民国實際管辖的金門、馬祖、烏坵、東沙群島及南沙太平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执行大陆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38]。

尽管“中国”(英語:China)一词亦可指代中央政府位于台北的“中华民国”(英語:Republic of China)[39],但此释义现已不再常见,因此在台灣方面的認知中,「中國台灣」並不等於「中華民國台灣」,這是因为中华民国在1971年失去联合国“中国”的席位后,“中国”就被国际社会普遍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40]。在1997年台灣省虛級化之后,臺灣省政府功能转移給中央政府或各县市政府[41]。

中华民国政府当前多使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湾”、“中華臺北”作为其政权的代称,而英文會使用Republic of China、Republic of China (Taiwan)、Taiwan、Chinese Taipei。

各方应用

聯合國

联合国要求使用“中国台湾”(英語:Taiwan, China)或“中国台湾省”(英語: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一词来指代台灣[5][42]。1988年12月20日,鉴于台湾在联合国机构中的称谓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中国常驻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副代表名义致函亚太经社会秘书处,要求联合国各有关机构应当使用“中国台湾省”称呼[43]。1989年5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处法律部递交了正式外交照会,“谨奉授权确认联合国系统文件包括统计表格中如必须提及中国台湾省时,其正式称谓应为‘中国台湾省’[43]。”同年6月15日,联合国秘书处法律部答复称,其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照会印发联合国系统各有关部门,并将立即启用新称呼[43]。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在记者会上被问及秘书长一份关于高雄美浓地震的声明中“中国台湾省”的称谓时强调,这是联合国所采用的正式称谓[44][45]。

国际标准化组织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负责制定国际标准的非政府组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其ISO 3166-1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标准中,将代表台湾的代码TW的名称定为“中国台湾省”(英語:Taiwan, Province of China)[2]。同时,台湾还被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列入ISO 3166-2:CN标准中,代码为CN-TW[46]。

中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创始成员国[47][48],當時代表中國的中华民国政府因未依规缴纳会费于1950年被ISO暂停会籍,后于1953年被终止会籍[48][49][47]。中国标准化协会其后于1978年9月1日成为ISO成员方[50]。在中国大陆的壓力下,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联合国名称将台湾的标准名称修改为“中国台湾省”[51][52][53][46]。许多电脑程序和网站经常运用ISO 3166-1代码来列出各国和地区的名称,而基于这个原因,且有时下拉式选单会出现“中国台湾省”(英語: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並非“台湾”(英語:Taiwan)。基於聯合國出處的ISO 3166-1,列出的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實體,對照如下,英文中譯:

大寫英文字母簡式漢譯小寫英文字母簡式漢譯英文全名漢譯獨立指示當地簡式名稱鏈接ISO 3166-2
CHINA 中國 China 中國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 是[54] Zhongguo(中國) ISO 3166-2:CN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臺灣,中國的省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臺灣(中國的省) 否[55] Taiwan(臺灣) ISO 3166-2:TW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根据1980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团應邀到北京会谈的成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自1980年4月17日后,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国代表权,由中国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设执行董事[56]。中华民国政府此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额和席位随即更名为“中国台湾省”(英語: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并与IMF保持“非正式安排”关系[57]。其后,IMF在新闻报道和文件中均沿用“中国台湾省”的称法[12]。

世界银行

根据1980年4月世界银行代表团應邀到北京谈判达成的共识,自1980年5月1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获得在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中的“中国”合法席位[56]。其后,世界银行在数据统计和新闻报道中将台湾称之为“中国台湾”(英語:Taiwan, China)[13]。

中華人民共和國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中载明:“在国际活动中介绍我国情况时应称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称‘大陆’。报道国际活动时,不能把台湾和其它国家并列,而应称为‘中国台湾’;与港澳并列时称为‘港澳台地区’或‘台港澳地区’。”中国大陆媒体和网站在下拉式选单和标明台湾人籍贯时,往往使用“中国台湾”作为称呼用语。

在中国大陸從台灣的進口商品中,產地需標註“中國台灣”,作為標準要求。1999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印发《关于对印有“中华民国”字样的进出口货物及包装处理问题的通知》(署法〔1999〕792号),要求所有从台湾进口的货物,不能带有“中华民国制造”、“MADE IN ROC”字样,否则将涂掉、撕去或改换包装或作出退运处理[58]。2018年8月,有知情人士称产地仅注明“台湾”的产品必须全部下架,除非改为标示“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区”。有知情官员称,台湾一般出口货物有九成左右属于“免审免验”通关,另有一部分属于“应审免验”,加上两岸经贸往来频繁,为加速通关,实际抽验比例很低,被查获产地标示不符合规定的案件很少,所以实际上被退关或销毁的数目并不多[59]。

在2019年的台湾手摇茶业者政治表态事件中,多家台灣的手搖茶公司因此轉而以“中國台灣”稱呼台灣地區,让大陸民眾和台灣支持統一的民眾紛紛表示赞同,而台灣獨派民眾則被激怒,紛紛表示拒絕買這些「親中」手搖茶,《自由時報》甚至還列出了「親中」和「愛台灣」等不同立場的手搖茶,呼籲台灣民眾甄別。[60][61]

中華民國

2007年,中華民國在一瑞士民事法院,控告國際標準化組織使用聯合國命名,而非“中華民國(台灣)”,“侵犯臺灣名稱權”[62]。2010年9月9日,瑞士聯邦最高法院以三比二決定,本着政治问题原则,该问题不受瑞士民事管轄,駁回此案[63][64][65]。

2009年,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2842中,在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實體方面,自認中華民國是獨立的,而拒绝在台湾境内采用ISO 3166-1之国际标准。具体规范如下:

大寫英文字母簡式中文名稱英文全名雙字母代碼三字母代碼數字代碼備註獨立指示官方語言雙字母代碼官方語言三字母代碼當地簡式名稱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N CHN 156 # zh zho Zhongguo[66]
TAIWAN, ROC 中華民國 the Republic of China TW TWN 158 包括澎湖群島、金門、馬祖。 # zh zho TAIWAN, ROC[67]

中华民国视国际组织以「中國台灣省」一詞代替「中華民國」为否定中华民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国际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几度使用该词,遭到中华民国政府官员的抗议。在2011年5月10日,繼联合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在文件中将中華民國称之为“中国台湾”(英語:Taiwan, China)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抗议世卫组织的举动,並指世衛此舉是“受到中共壓力的結果”。马英九指出北京的举动「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對兩岸都是極為不利」[68]。現任總統蔡英文的政府的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林全則表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的意思就是中華民國[69]。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华为手机搭载的EMUI9.1内的系统设置,显示“中国台湾”而非“台湾”,故之后推出的新机型不能顺利在台湾销售

2020年3月11日,中華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規定,若在產品外盒、說明書、系統軟體和韌體中出現「中國台灣」字樣的電信終端設備(包括手機、平板等)將不被允許上市銷售,这亦代表华为新近上市的手机由于此问题不能在台湾銷售。在2019年8月,因华为手機系统標示“台灣”的名稱被指不正確,之后华为发布系统更新,更改为「中國台灣」,随即引发台湾用户的抗议[70]。

日本

日本政府根据“一个中国”政策,在部分情形下使用“中国台湾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之称呼。2016年,日本法務大臣金田勝年在受理日本民進黨黨代表蓮舫的國籍問題時召開記者會,表示日本“並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不承認台灣當局的合法性”,因此无法受理蓮舫的放棄中华民国国籍的證明文件,但是蓮舫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事實,按照日本法律依舊屬於雙重國籍,而必須向法務省宣示只願意擁有日本國籍,才能夠消除雙重國籍的問題。[71]

在日本地方政府签发的住民基本台帐中,各地政府对此的认知则各有不同。如2015年7月底有一名已歸化日本籍的原台灣籍人士在大阪市申請住民票時,發現住民票當中的異動欄位─台湾被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的事例[72][73],經過家屬陳情與抗議後,該事例於8月初獲得解決[74];而東京都[75]和橫濱市的政务公文则标为“台灣”。[76]

俄罗斯

越南

在越南,大部分政府公文和许多官方媒体[77][78]在许多情况下以“Đài Loan (Trung Quốc)”(台湾(中国))或“Đài Loan, Trung Quốc”(中国台湾)称呼台灣,包括关于音乐和娱乐方面。[79][80][81]其他媒体经常以“领土”(越南語:vùng lãnh thổ)[82][83]或“岛”(越南語:hòn đảo)[84]称台湾,以避免文章多次提及台湾。媒体有时使用“台湾省”(越南語:Tỉnh Đài Loan)来指代台湾[85]。

瑞典

瑞典稅務局於2018年发布公告称,依据ISO 3166标准,瑞典税务局将把对台称呼由「中華民國(台灣)」更改為「台灣-中國的一省」(瑞典語:Taiwan, Provins i Kina)[86][87]。瑞典外交部之後电邮回應台湾中央社記者表示,他們並沒有要求稅務局修改名稱,也沒要求使用哪種名稱,獨立政府機關可以自行決定提及台灣時該使用何種名稱,瑞典外交部並沒有更改稱呼,依舊在工作上使用「台灣」這個稱呼[88]。

美國

美国护照申請表出生地若寫“中國臺灣”(Taiwan, China),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官員,詢問申請者,確定护照出生地,偏好印上“臺灣”還是“中國”。[89]美國國土安全部稱台灣人持台灣護照申請加入美國籍,歸化入籍證書原國籍僅會被標註為「Taiwan」,不用「Taiwan, China」(中國臺灣)。[90]

部分國際航空公司

2018年4月2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函國際航空公司,以限制航權等手段要求各家國際航空公司在2018年7月25日前將台灣機場的名稱去除「台灣」,並更改台灣的機場國家為「中國」,其中四項規定分別為:

  • 國家或國家地區類別中不得將「台灣」與「中國」並列,出現台灣的名稱時只能使用「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地區」
  • 中國地圖必須包括台灣,台灣地圖標示顏色要與中國相同
  • 台灣機場在航線目的地不能將台灣與中國並列,但可以使用中國航點、中國台灣地區航點稱呼台灣機場
  • 禁止將台灣劃分入其他(東南亞)地區,必須將台灣列入中國地區的目錄底下

到2018年7月25日共有44家國際航空公司更改台灣航站名稱,《蘋果日報》調查37家國際航空公司官網,19家航空公司更改為「中國台灣台北」,10家航空公司僅列出「台北」,另荷蘭航空等6家航空公司列出「中國台北」、印度航空則列「中華台北」。[91][92][93][94]

注释

参考文献

  1. ^ 1.0 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USA. Taiwan Country Study Guide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s. 3 March 2012: 48. ISBN 978-1-4387-7570-8 (英语). The issue of TOC's name came under scrutiny during the 2006 World Baseball Classic. The organizers of the 16-team tournament intended to call Taiwan as such, but reverted to "Chinese Taipei" under pressure from PRC. The ROC protested the decision, claiming that the WBC is not an IOC event, but did not prevail. The ISO 3166 directory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registers Taiwan (TW) sepeartely from and in addi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lists Taiwan as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based on the name used by the UN under PRC pressure. In ISO 3166-2:CN, Taiwan is also coded CN-71 under China, thus making Taiwan part of China in ISO 3166-1 and ISO 3166-2 categories.
  2. ^ 2.0 2.1 2.2 ISO 3166 – FAQs – Specific. ISO.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6).
  3. ^ ISO 3166 —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heir subdivisions. ISO.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英语).
  4. ^ ISO 3166 — Codes pour la représentation des noms de pays et de leurs subdivisions. ISO.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5) (法语).
  5. ^ 5.0 5.1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Taiwan, China [SARS病毒在中国台湾爆发].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12-17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8) (英语).
  6. ^ 潘基文对中国台湾省地震表示关切. 聯合國. 2016-02-09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7. ^ 中国台湾林义杰为联合国跑越撒哈拉.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06-11-28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8. ^ 联合国报告:东亚与南亚的经济增长将小幅提高 (PDF). 聯合國新聞部.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5-19). 去年中国台湾省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受困於出口不振。在2016-2017年,预计出口回升以及稳定的个人消费会导致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长温和复苏。缅甸和越南是东亚经济在2015年的亮点,而其中的支撑因素,包括新投资以及稳健的个人消费,都预期会持续存在。
  9. ^ 呂伊萱. 聲明誤用中華台北 WEF改回中國台灣. 自由時報 (臺北市). 2016-10-03 [2016-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3) (中文).
  10. ^ 江今葉. 聲明誤用中華台北 WEF改回中國台灣. 布魯塞爾. 中央通訊社. 2016-10-02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中文).
  11. ^ 11.0 11.1 曾韋禎. 又見矮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台灣列中國一省. 臺北市: 自由時報. 2014-04-24 [2016-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中文).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昨指出,繼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後,又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依循同樣模式,代表台灣擔任觀察員的工研院、環資會,住址都被標為「中國的一省」。
  12. ^ 12.0 12.1 IMF. 亚洲经济增长的回升为改革提供了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中文(简体)).
  13. ^ 13.0 13.1 世界银行. 中国台湾 营商环境. 国际银行.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中文(简体)).
  14. ^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15. ^ 林濁水 著,《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印刻出版2009年1月23日出版,ISBN 978-986-6631-60-3
  16. ^ 「一台一中」的現實 回應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1999-07-16
  17. ^ WEF矮化國名為「中國台灣」 外交部要求更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賴映秀/台北報導,ETNEWS新聞雲,2014-09-04
  18. ^ 106年1月至8月中國大陸阻撓我國際空間事例,中華民國外交部
  19. ^ 台灣,中國的一省?我要求英在台辦事處更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陳重生 綜合報導,新頭殼newtalk,2017-07-16
  20. ^ 台灣被列為中國1省 外交部:要求大馬鐵路網更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自由時報,2017-07-09
  21. ^ 「台灣民心動態調查、國家概念分與合」民調新聞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指標民調,2013-10-11,當詢及民眾希望國際上的媒體對我們國家的稱呼,在選項順序隨機、逐一提示且不限項複選下,依比率為:台灣78.9%、中華民國72.5%、中華台北25.8%、中國台灣6.5%,3.7%未明確表態。
  22. ^ 《優傳媒》最新民調 國家認同「中華民國」最多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優傳媒,2019-07-11,在眾多國家稱謂中,最多民眾支持的是為「中華民國」,佔42.7%。其次為「台灣」 35.7%,反而是部份人士最愛用的「中華民國台灣」只有14.9%,而「台灣國」更只有 1.4%。同樣的,對岸用來稱呼我們的「中國台灣」只有 0.8%。
  23. ^ 廖清海; 郭信聰. 台灣參加國際運動賽會使用名稱問題探討 (PDF). 運動健康與休閒研究集刊. 2005-01, (2): 82–92 [2016-09-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5). 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世界上唯一承認代表中國的政府,所以台灣要是以「中國台灣」的名稱參加國際運動賽會,最高興的莫過於對岸的中國政府,不過如此一來,台灣不被視作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24. ^ 台灣最新民調:73%自認是台灣人僅22%承認是中國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廣,2016-03-14
  25. ^ 民調:逾七成五民眾 認為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自由時報,2016-10-28
  26. ^ 「台灣民心動態調查、三黨各表兩岸現狀」民調新聞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指標民調,2015-04-29
  27. ^ 賴冠霖脫口中國台灣 網友揚言封殺:說中華台北都可以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周詠晨/綜合報導,三立新聞網,2017-08-29
  28. ^ 爭台灣的主權:過去,現在,未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59頁,楊新一,2000
  29. ^ 額頭刺青「台灣」的老外 在柬埔寨被中國人圍毆打斷牙. 自由時報. 2018-05-27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30. ^ A Pivotal President-- Lee Teng-hui's 12 Years [李登辉关键的12年总统生涯]. Taiwan Panorama (Sino. 2000-06-05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英语).
  31. ^ “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及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引用於1943年《開羅宣言》(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wiki/Special:Search/%E5%BC%80%E7%BD%97%E5%AE%A3%E8%A8%80)
  32. ^ “吾等兹承诺天皇,日本国政府及其继任者将诚实履行“波茨​​坦宣言”之规定,并发布盟军最高统帅或任何同盟国指定之代表要求之一切命令及采取以上命令所需之一切行动。”1945年大日本帝国《降伏文書》(維基文庫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Surrender_of_Japan?uselang=zh-c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 “(八)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 《波茨坦公告》(維基文庫http://zh.wikisource.org/wiki/波茨坦公告)
  34. ^ 陈欣新. 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35. ^ Monte R. Bullard. Strait Talk: Avoiding a Nuclear War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over Taiwan (PDF). Monterey, CA: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CNS). 2008: 294 [2020-11-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13) (英语). He explained that the U.S. regards the status of the island as unsettled ...... This statement of purpose was never formally implemented or executed
  36. ^ HC Deb 04 May 1955 vol 540 cc187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The document in question was the Cairo Declaration. That was couched in the form of a statement of intention, and as it was merely a statement of intention, it is merely binding in so far as it states the intent at that time, and therefore it cannot by itself transfer sovereignty."
  37. ^ 曾韋禎. 台灣主權未定論 許世楷:日本外交界常識. 自由時報. 2009-05-03 [2015-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8).
  38.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凤凰网. 201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39. ^ COC. Early Rel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 COC Website.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2).
  41. ^ 中华民国政府. 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暂行条例.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42. ^ 曾韋禎. 又見矮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台灣列中國一省. 臺北市: 自由時報. 2014-04-24 [2016-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中文).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昨指出,繼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後,又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依循同樣模式,代表台灣擔任觀察員的工研院、環資會,住址都被標為「中國的一省」。
  43. ^ 43.0 43.1 43.2 杨冠群. 在国际组织中围绕中国台湾省称谓问题的斗争. 外交评论. 2005, (1): 106–108 (中文(中国大陆)).
  44. ^ 潘基文对中国台湾省地震表示关切. 联合国新闻中心. 2016年2月9日 [2016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20日) (中文(简体)).
  45. ^ 联合国中文部. [联合国与中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声明中“中国台湾省”的称谓时,杜加里克强调,这是联合国所采用的正式称谓。. 联合国官方微博. 纽约.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中文(简体)).
  46. ^ 46.0 46.1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2659-81]. 北京: 技术标准出版社. 1981 (中文(中国大陆)).
  47. ^ 47.0 47.1 雷飛龍主編. 福如東海:慶祝朱建民教授百齡誕辰學術論文集.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8-04-01: 407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中文(臺灣)).
  48. ^ 48.0 48.1 ISO. Historical record of ISO membership since its creation (1947) (PDF). ISO. 2015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07) (英语).
  49. ^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50. ^ 房庆; 于欣丽. 中国标准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 标准科学 (北京). 2003, (3): 4-7 (中文(中国大陆)).
  51. ^ Taiwan Country: 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美国: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 48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美国英语). The ISO 3166 directory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registers Taiwan (TW) sepeartely from and in addi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lists Taiwan as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based on the name used by the UN under PRC pressure.
  52. ^ correct_pycountry 0.12.2. Python軟體基金會. 2011-05-18 [201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美国英语). The official name of Taiwan is Republic of China, but however, due to the pressure from Chinese government, ISO defines the name of Taiwan as Province of China, which is not true after all.
  53. ^ 李肖宁; 傅尧. 浅议行政单位变更与行政区划代码. 标准科学 (北京). 1998, (2): 30-31 (中文(中国大陆)).
  54. ^ ISO 3166 information for CN. 國際標準化組織.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55. ^ ISO 3166 information for TW. 國際標準化組織.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Independent: No; Administrative language(s) alpha-2: zh; Administrative language(s) alpha-3: zho; Local short name: Taiwan
  56. ^ 56.0 56.1 中国银行. 推动中国恢复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财经网. 北京.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4) (中文(中国大陆)).
  57. ^ IMF. Toward Universal Membership (PD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中文(简体)).
  58. ^ 海关总署关于对印有“中华民国”字样的进出口货物及包装处理问题的通知 〔署法〔1999〕792号〕. 海关总署. 1999-11-26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简体)).
  59. ^ 台商品因未标"中国台湾"被退货 因两岸海关几无交流. 环球网. 2018-08-28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简体)).
  60. ^ 13家手搖飲被爆「舔共」 網友整理愛台灣店家名單. 《自由時報》. 2019-08-13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中文(繁體)).
  61. ^ 手搖飲之亂持續延燒 13家手搖飲能不能喝看這裡. 《自由時報》. 2019-08-14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中文(繁體)).
  62. ^ Taiwan sues ISO over incorrect reference. 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K.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63. ^ Felber, René. Umweg über Zivilrichter unzulässig: Taiwans Kampf um seinen Namen. Neue Zürcher Zeitung. 10 September 2010: 14 (德语).
  64. ^ Urteil vom 9. September 2010 (5A_329/2009) [Decision of 9 September 2010 (5A_329/2009)] (PDF). 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Switzerland.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7-27) (德语).
  65. ^ Arrêt du 9 septembre 2010 (5A_329/2009) [Decision of 9 September 2010 (5A_329/2009)] (PDF). 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Switzerland.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12-02) (法语).
  66. ^ CNS 12842 X5014 國家名稱代碼表示法.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2009-07-07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67. ^ CNS 12842 X5014 國家名稱代碼表示法.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22. 2009-07-07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TAIWAN, ROC | 中華民國 | the Republic of China | TW | TWN | 158 | 包括澎湖群島、金門、馬祖。 | # | zh | zho | TAIWAN, ROC
  68. ^ 马英九抗议北京利用世卫内部文件矮化台湾. 自由亚洲电台. 2011-05-10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69. ^ 林全:中華台北就是中華民國. 臺北市: 中央通訊社. 2016-06-07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中文).
  70. ^ NCC禁止手機標示「中國台灣」.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71. ^ 因不承認台灣是國家 日法務省不受理蓮舫放棄國籍證明文件. 三立新聞網. 2016-10-15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中文). 日本法務大臣金田勝年昨(1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日本並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所以沒辦法受理蓮舫的國籍放棄之證明文件。金田勝年指出,根據日本戶籍法日本國民不得擁有雙重國籍,必須提供國籍放棄的證明文件,但日本並不承認台灣為國家,所以無法受理由台灣政府所開出的的證明文件。
  72. ^ 朱八八. 一台湾人把孩子户籍转回日本,却发现居住证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 观察者网. 上海. [2017-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中文(中国大陆)).
  73. ^ 這種委屈誰了解?大阪登記台人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胡楷宇/採訪報導,ETtoday新聞雲,2015-07-30
  74. ^ 大阪台僑戶籍被誤載 已獲更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楊明珠東京6日專電,中央社,2015-08-16
  75. ^ 東京戶籍謄本 承認國名台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七日報導,自由時報,2008-06-08
  76. ^ 日各地對台認知不一 大阪登記台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吳其祐/綜合報導,NOWNEWS,2015-07-30
  77. ^ Trần Nga theo Ap. Đài Loan, Trung Quốc quyên góp 26 triệu USD cho Nhật Bản [中国台湾将捐赠日本2600万美元赈灾]. Vov.vn. 2011-03-19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越南语).
  78. ^ Danh Sách Công Dân Việt Nam Được Thôi Quốc Tịch Việt Nam. Moj.gov.vn. 2005-03-25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7) (越南语).
  79. ^ Trung Quốc, Đài Loan khai trương triển lãm đèn lồng [中国台湾灯笼展开幕]. vietnamplus.vn. 2010-02-12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越南语).
  80. ^ VietNam Airlines tổ chức đoàn khảo sát điểm đến Đài Loan (Trung Quốc). svhttdl.hochiminhcity.gov.vn. 2013-12-04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越南语).
  81. ^ dT();. Dị nữ Lady Gaga khuấy động thị trường Đài Loan. Vietnamplus.vn. 2008-11-09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越南语).
  82. ^ Cựu Lãnh đạo vùng lãnh thổ Đài Loan Trần Thuỷ Biển ra hầu toà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上庭]. Vietbao.vn. 2009-03-26 [November 29,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6) (越南语).
  83. ^ Đài Loan dùng sức mạnh mềm chống Trung Quốc? [台湾对中国使用软实力?]. Baodatviet.vn. 2010-10-25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越南语).
  84. ^ Tên lửa Hsiungfeng 2E của đảo Đài Loan có gì mạnh?. Vtc.vn. 2010-10-05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4) (越南语).
  85. ^ 4 người Việt bị bắt ở Đài Loan [四越南人在台湾被捕]. Vietbao.vn. 2007-06-22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6) (越南语).
  86. ^ 中华民国外交部. 中國大陸阻撓我國際空間事例(107年)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台北.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4) (中文(臺灣)).
  87. ^ 环球时报. 瑞典将台湾地区称呼改为"中国一省" 台当局急眼了. 中华网军事. [2018-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88. ^ 國稅局改稱「中國台灣省」後 瑞典外交部:與台關係依舊友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際中心/綜合報導,ETtoday新聞雲,2018-03-28
  89. ^ 8 FAM 403.4 Place of Birth. Foreign Affairs Manual.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0-11-09 [2020-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d. If an applicant born in Taiwan writes "Taiwan, China" as her/his POB on a passport application, you must contact the applicant to ascertain whether she/he prefers either TAIWAN or CHINA as her/his POB (Information Request Letter 707-06)." "f. Passports may not be issued showing the POB as "Taiwan, China,"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or "Taiwan, ROC."
  90. ^ 美國土安全部:台灣人國籍就寫「Taiwan」 不要加上China. [201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91. ^ 詹雅婷. 725更名大限到!全球44家航空向中國妥協 官網全面「去台灣化」. ETtoday新聞雲. 2018-07-25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臺灣)).
  92. ^ 王秋燕. 美國航空官網去台灣化 僅留「台北」、「高雄」城市名稱. 上報 UP Media. 2018-07-25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臺灣)).
  93. ^ 野蠻幽靈 中國禁將台灣列國家 44航空全屈服. 蘋果日報. 2018-07-26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中文(臺灣)).
  94. ^ 中国民用航空局通报相关外航网站涉港澳台信息整改情况.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8-05-25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参见

  •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湾相关条目索引台湾概要
  • 台灣外交史:台灣問題、台海現狀、海峽兩岸關係、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台灣獨立運動
  • 国际组织对台称呼: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TPE)、中国台北(Taipei, China)、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大陆
    • 中国内地
    • 香港
    • 澳門
  •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中華民國
  • 臺灣地區
    • 臺灣
    • 澎湖
    • 金門
    • 馬祖

概述

  • 臺灣問題
  • 臺灣海峽現狀
  • 臺灣與福建關係
  • 臺灣與香港關係
  • 臺灣與澳門關係
  •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關係

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政黨

  • 中国共产党
  • 民主党派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 其他政黨

中華民國

  •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 國家統一委員會
  • 大陸委員會
  • 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陸事務部
  • 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國事務部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臺灣民眾黨
  • 時代力量
  • 其他政黨
    • 列表

術語

一个中国
中国统一

  • 一中兩國
  • 一中兩憲
  • 一中三憲
  • 一中共表
  • 一中各表
  • 一中同表
  • 一五新觀點
  •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区
  • 一国两府
  • 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 一國良制
  • 一纲四目
  • 兩岸一中
  • 兩岸共同議會
  • 兩岸和平協議
  • 三个可以谈
  •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九二共識
  • 中國臺灣
  • 中國臺北
  • 中華臺北
  • 中華北京
  • 各表一中
  • 憲法一中
  • 大一中架構
  • 去臺灣化
  • 反攻大陸
  • 殺朱拔毛
  • 漢賊不兩立
  • 終極統一
  • 統派
    • 臺灣親中共派
  • 统战团
  • 葉九條
  • 邓六条
  • 江八点
  • 胡四点
  • 胡六点
  • 习五条
  • 解放臺灣

两个中国
一中一臺
臺灣獨立

  • 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
  • 一邊一國
  • 兩國一制
  • 四不一沒有
  • 四個堅持
  • 四要一没有
  • 四階段論
  • 九六共識
  • 中國分裂論
  •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 中華民國在臺灣
  • 中華民國是臺灣
  • 中華民國(臺灣)
  • 中華民國臺灣
  • 中華民國軍事占領臺灣論
  • 去中國化
  • 臺灣主體性
  • 臺灣價值
  • 臺灣共和國
  • 臺灣共識
  • 臺灣地位未定論
  • 臺灣本土化
  • 臺灣民族主義
  • 臺灣正名
  • 天然獨
  • 法理臺獨
  • 獨派
  • 獨臺
  • 華獨
  • 憲法各表
  •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其他

  • 協防臺灣
    • 美國
    • 日本
  • 棄臺論
  • 美屬臺灣群島方案
  • 俄羅斯不友好國家名單

歷史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 ·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

1949年前

  • 澎湖寨巡检司
  • 澎湖之战
  • 崇禎明荷海戰
  • 鄭荷之戰
  • 丁未漂人事件
  • 康熙平定台灣
    • 澎湖海戰
    • 渡臺禁令
  •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 福建臺灣省
  • 马关条约
  • 厦门事件
  • 开罗宣言
  • 臺灣光復

1949-1979

  •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问题
  • 臺灣海峽危機
  • 金门战役
  • 舟山战役
    • 登步岛战役
    • 舟山撤退
  • 台海空战
    • 上海空战
    • 1958年空战
  • 第一次東山島戰役
  • 大擔島戰役
  • 南日島戰役
  • 湄州岛战斗
  • 第二次東山島戰役
  • 陶普斯號事件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臺灣海峽危機
  • 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九三砲戰)
  • 一江山岛战役
  • 1·20福州大轟炸
  • 大陳島撤退
    • 金剛計劃
  • 台山列島海戰
  •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 洪進山事件
  • 7·21馬祖空戰
  • 閩江口海戰
  • 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金门炮战)
  • 九二海戰
  • 1958年台海空戰
    • 九二四空戰
    • 雙十馬祖空戰
  • 台海心戰
  • 六一九砲戰
  • 湄公河戰役
  • 周鸿庆事件
  • 马晴山事件
  • 國光計劃
    • 东引海战
    • 東山海戰
    • 崇武以东海战
  • 吳文獻事件
  • 臺灣海峽中線
  • 关闭政策
    • 打通南北航线
    •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 臺湾海峡复航
  •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1979-1996

  • 告台湾同胞书
  • 三不政策
  • 六二七事件
  • 中华航空334号班机劫机事件
  • 三七事件
  • 開放兩岸探親
  • 閩平漁事件
  • 金门协议
  • 闽狮渔事件
  • 九二香港會談
  • 汪辜会谈
  • 千岛湖事件

1996-2008

  • 戒急用忍
  • 小三通
  • 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 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
  • 兩岸定期航線

2008-2016

  • 活路外交
  •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 野草莓運動
  • 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 陆客赴臺
  • 陆生赴臺
  •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小三通
  • 大三通
  •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 服貿協議
    • 太陽花學運
  • 习连会
  • 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
  • 张王会谈
  • 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
  • 貨貿協議
  • M503航路事件
  • 习朱会
  • 习马会
  • 周子瑜国旗事件
  • 羅志祥國族事件

2016至今

  • 臺灣詐騙犯遣返案
  • 雄三誤射
  • 桃園火燒車案
  • 退將赴陸
  • 周泓旭案
  • 李明哲事件
  • 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
  • 习洪会
  • 解放軍對臺飛彈
  • 解放軍機艦繞臺
  • 反紅媒遊行
  • 中國大陸抵制金馬獎
  • 陸客赴臺自由行停簽
  • 武漢返臺包機事件
  • 李孟居事件
  • 2019年解放軍軍機越線
  • 2020年解放军台海演练
  • 黄郁婷队服事件
  • 2021年所羅門群島騷亂
  • 2022年美国教堂台裔枪击案
  • 佩洛西访台
    • 反應與影響
    • 解放军环台军演

台灣海峽 · 臺灣地區

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
  •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
  • 《反分裂國家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 《「臺獨」頑固分子清單》
  • 《「臺獨」頑固分子關聯機構》
  •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憲法》
  •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國家統一綱領》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 《反渗透法》
  •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草案)
  • 《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

海峽兩岸

  • 《金門協議》
  •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 《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
  •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美國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美國國會所認可通過之臺灣相關重要文件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基於《美國憲法》之三權分立政府權限

  • 舊金山和約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臺灣關係法
  • 六項保證
  • 臺灣安全加強法案
  • 台灣旅行法
  • 亞洲再保證倡議法
  • 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
  • 台灣保證法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其他

  • 《马关条约》
  • 《开罗宣言》
  • 《波茨坦公告》
  • 《降伏文書》
  • 《聯合國安理會第87號決議》
  • 《聯合國大會第505號決議》
  •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 《中日和約》
  •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其他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臺灣海峽通道
  • 金厦跨海大桥
  • 國道
    • 228
    • 319
  • 高速公路
    • 北京-臺北
  • 高速鐵路
    • 北京-臺北
    • 昆明-臺北
    • 北京-香港(合肥-臺北)

  •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分類
  •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共享資源
  •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
    文庫

台湾是一个国家吗?

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得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也是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

台湾省是中国的吗?

如前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已经享有和行使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 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由此,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也从未改变。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 至此,台湾重入中国版图,重归于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状态,但这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什么时候回归中国的?

日本投降后,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台湾回归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中国发生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中华民国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