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冬天愛吃鍋進補、喝茶恐引發腎結石!醫:腎結石治療不一定要震波碎石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當人體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沉積在腎臟,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小石頭,便是所謂的腎結石。根據統計指出,腎結石好發於40~60歲族群,且以男性比例較高;若是女性患者,則多為年輕女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林軒任醫師表示,腎結石成因除了體質和基因之外,發作次數也和飲食、生活習慣相關。一旦發現症狀,腎結石治療怎麼辦?接受震波碎石術會有副作用、後遺症嗎?一起來看看林醫師的專業分享。

是否該做腎結石治療依兩方向判斷!醫:無症狀、無併發症毋須治療

臨床上觀察將近七成的腎臟結石患者,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往往是結石滾動摩擦或卡住時,才容易有腰痠腰痛、血尿等症狀。一般而言,無症狀者大多不需要積極處理,待出現不適症狀出現再治療即可。是否該採取積極治療,還有以下兩個判斷依據: 

  1. 併發症:例如反覆發生泌尿道、腎臟感染,或是尿液受阻無法排出、累積在腎內造成水腎症,或者引發急性腎衰竭時。
  2. 大小和位置:大於0.8公分的結石較不容易排出體外,需考慮治療。若結石已掉落至膀胱或接近膀胱處,未必需要治療;但要是長在容易卡住的地方,可能也要安排相對應的處置。
療日子請你也關心:(維他命C過量導致腎結石?這些飲食習慣也可能是腎結石原因)

腎結石治療方式有哪些?直徑<1公分可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大多數體積不大、直徑約0.5~1公分的腎結石,可以透過具有放鬆泌尿道平滑肌作用的口服藥物,避免結石卡住造成不適,也能幫助結石更容易排出體外。另一種藥物「檸檬酸鉀」,對抑制結石變大、溶解結石也有效果。 

不過,假使已有卡住引發明顯症狀,或反覆造成泌尿道感染等狀況時,就必須藉由碎石機產生的震波能量將結石擊碎,以便之後隨尿液排出體外了。一般直徑小於1.5公分者多採體外震波碎石術;若是結石位在腎臟下端或大於1.5公分,難以透過震波震碎排出時,則會考慮在後腰腎臟開個小洞,透過內視鏡進入體內碎石。

體外/體內震波碎石治療會有副作用嗎?懷孕、過度肥胖等族群不適合!

由於震波碎石術是將震波能量聚焦在結石部位,達到使其碎裂的目的,所以治療時會有局部疼痛的現象。有些病人可能會因輸尿管或腎臟黏膜受損,而出現輕微血尿。不過這些都屬暫時性的副作用,可逐漸改善,不用太過擔心。

除此之外,有少數患者因腎結石體積過大,當震成小碎石後反而會有容易卡住的情形。提醒術後記得多喝水,或是搭配服用能排除結石的藥物,通常一兩天內應能順利排出。 

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腎結石患者都可以採用震波碎石術治療,不適合的族群包括:

  1. 懷孕婦女;
  2. 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出血傾向的人;
  3. 過於肥胖者恐因脂肪層太厚,使能量不易穿透以致碎石效果不佳;
  4. 身體構造有異常者;
  5. 經電腦斷層評估後認為結石硬度較高,即便執行手術可能也很難震碎。

腎結石自行排出的機率高嗎?會有什麼感覺?

前面提到,大於0.8公分的結石大多需採取治療。而當結石小於0.4公分時,能隨尿液自行排除的機會約有七成;假使大小為0.4~0.6公分,能自行排出的機會往往較低。

通常較小顆、約0.2~0.3公分結石排出時,不會有特別感覺,但只要觀察馬桶便可看到微小的細沙;若排出的是中型結石,患者往往會在解尿時有顆粒被沖刷而出的感覺;若是0.5~0.7公分更大型的結石,則會產生疼痛感且必須用力才能排出,甚至有些病人還能清楚聽到結石碰撞馬桶發出的聲響。

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複製及轉載

療日子小叮嚀:

提醒您,冬天是腎結石好發的季節之一,要預防結石發生可留意以下幾點:

  1. 千萬別因天冷忽略了水分的攝取,建議每天應喝水2000~2500cc幫助稀釋尿液。
  2. 避免過量攝取肉類、海鮮等富含高蛋白和高嘌呤的食物,或吃進過鹹食物,提升腎結石發作風險,特別是冬令進補或吃鍋時更應注意。
  3. 咖啡、茶、碳酸類等飲料的草酸含量較高,宜少喝。
療日子希望你知道:(愛吃火鍋恐增膽結石風險!營養師:常吃宵夜是膽結石飲食禁忌)
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採訪醫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林軒任醫師

責任編輯:鄭碧君

腎結石

手術

治療

腰痛

飲食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療日子編輯團隊

延伸閱讀

腎結石的治療時機與方式:四種震碎和打爆效果的優缺點比較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腎結石一般而言沒有最適合的藥物可以使用,若有症狀,大多需要積極治療,透過震波或雷射將結石打碎。目前有4種震碎方式,對於身體的侵入程度不同。

繼「腎結石常見十大問題」之後一定會有人問:「如果已經得到結石那要不要治療?」、「為什麼有時候醫師說要治療,有時候又不用治療呢?」、「醫師說我也腎結石,可是我麼一點感覺都沒有?」 這些問題要從幾個面向來說起:

Q1:為什麼腎結石有時候沒症狀、有時候又有症狀?

因為腎結石安份守己的時候是不會有症狀的。一旦它離開了腎臟,往膀胱移動的路途上被輸尿管卡住(輸尿管的空間往往比腎臟更小),就會讓腎臟做出來的尿液沒有辦法順利排出,一路回堵到腎臟,造成腎臟的壓力增大擴張,引起醫師常常說的「腎水腫」或是「水腎」,而且會合併劇烈的腰痛、腹痛、血尿等症狀。

這就好像浴缸的排水孔被頭髮(結石)塞住了,可是你的水還是一直在開,導致洗澡水從浴缸滿出來的狀況(腎水腫)。如果一直放著不處理細菌可能會沿著泌尿道而上,在水腫的腎臟裡孳生引起腎盂腎炎或是敗血症了。

Q2:什麼時候腎結石需要治療?

原則上分兩種狀況:

1. 有症狀的腎結石(引起疼痛、腹痛、血尿的腎結石)。基本上都還是建議積極治療為主。

2. 沒有症狀的腎結石。醫師會評估「未來會產生症狀的機率」,如果機率越大,就越會建議積極處理。

哪些因素會比較容易產生症狀呢?大原則是越大的、曾經有過症狀的、持續有在增大的結石,越容易在未來產生症狀。我把這樣的原則整理在下面這張表格,實際還是要看醫師的臨床評估並且和病患討論。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鳥科學先生

Q3:治療腎結石有哪些選擇呢?

其實腎結石並沒有很好藥物可以使用,臨床上如果有症狀(痛)的話,我們會使用非固醇類止痛藥(NSAID),這類藥物對於結石的止痛效果非常好,甚至更優於嗎啡類的藥物,而且有幫助排出石頭的效果。除了止痛之外,可能會開立解痙攣的藥物,像是Buscopan(補斯可伴)或是甲型阻斷劑Alpha-blocker。這些藥物的宗旨在於結石阻塞的時候幫助止痛和結石排出,所以無症狀的腎結石服用這些藥物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在門診的時候我不時被問到有沒有藥物可以溶解石頭?這類藥物是有的,但是只能用在純尿酸結石,所以可以這樣用的人少之又少,而且效果也緩慢,不如就直接用較積極的治療。

結石的積極治療方式其實很直覺,就是利用各種物理方法把結石打碎。根據使用的方法不同可以分成體外震波碎石、腎臟鏡、迷你腎臟鏡、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雷射等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原理:

1. 體外震波碎石

體外震波治療是藉由探頭將震動波集中到結石上,讓石頭在體內碎裂,之後再靠喝大量的水來產生尿液把結石排出體外的一種方式。

這種治療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住院也不用接手受術,治療的時間只需要30分鐘,結束之後就可以離開醫院。缺點是治療的成功率比手術低、一次只能治療1顆結石、治療完之後需要追蹤才能知道成果,而且這樣的治療方式看似無害,但是同一顆腎臟如果接受過太多次的震波,也是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鳥先生科學

2. 傳統腎臟鏡

利用腎臟鏡來碎石的方法又叫做「經皮腎造廔碎石術」。 相對於體外震波碎石的非侵入性,腎臟鏡手術的侵入性高上許多,因為手術需要從病人的背後鑽1個洞,穿過腎臟找到石頭的所在位置,然後利用鑽子或是雷射把結石打碎後取出,洞的大小大約比喝珍奶的吸管再粗一點點。

這樣的動作常常會造成比較明顯的出血,因為腎臟本身就是一個血流很豐富的器官,所以手術的風險比較高。除此之外,手術後的傷口會比較疼痛。雖然有缺點,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比較大顆或是多顆的結石清除的效率會比較高。

3. 迷你腎臟鏡

迷你腎臟鏡其實是傳統的小改款,利用比較細的鏡子來做手術,需要打洞的大小只比一般吸管略粗一點而已,所以可以減少手術中的出血和術後的疼痛。但是因為器械小,對於大顆或是多顆的結石效果比較不好,仰賴醫師的技術來有效地清除腎結石。

4. 軟式輸尿管鏡

門診的時候常常病人會問 :「一定都要在背後打洞嗎?有沒有不需要鑽洞的方法?」 軟式輸尿管鏡就是一種沒有傷口的手術。手術方式是利用1根可以隨意彎曲的光纖內視鏡(像是在做大腸鏡或是胃鏡的那種),從尿道口的地方深入膀胱,然後沿著輸尿管抵達腎臟找到結石。

碎石的方法就只能依賴雷射爆破結石(因為鑽子是硬的無法彎曲)。這樣的好處是完全不需要在身上鑽洞,所以住院時間短、術後恢復速度良好,過程的風險、術後的不舒服也都優於傳統腎臟鏡手術。但是相對來說,因為輸尿管的管徑太小,結石打碎之後就無法把碎石移除了,只能利用自己喝水排出的方式,所以在很大顆或是多顆的時候治療效果沒有這麼好,而且可能需要重複手術幾次才可以清除結石。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未來軟式輸尿管鏡的效果應該會越來越好而且會成為主流的治療方式。

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都有其最適合的結石狀況和對應風險,所以決定治療方式之前,最好跟醫師充分討論溝通。最後附上兩張幾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比較: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鳥先生科學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鳥先生科學治療選擇優缺點比較。

原文標題:[腎結石與他們的產地]EP3. 爆破點穴-腎結石的症狀與治療

本文經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林宜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文化科技力,將是臺灣成為文化輸出國的關鍵之一!3題測驗速知你對「未來內容」的認識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化科技力將是臺灣成為文化輸出國的關鍵,未來內容的發展,誠如擴增宇宙,此刻正在運算、構築中。臺灣在國際合製上有哪些優勢,在今年的「未來內容展」(Exhibition)又可以體驗到哪些精彩作品?讓我們立刻一探究竟。

你能想像嗎?當你最支持的奧運國手英姿可以用4D掃描技術完美擷取,甚至以NFT方式公益收藏?又或是運用VR與即時互動體驗,成為未來傳頌神話故事或重現歷史記憶的最佳形式?其實只要掌握了文化科技力,未來內容便有無限可能。

由文化內容策進院主辦的「創意內容大會Taiwan Creative Content Fest(TCCF)」將在11月3日至13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其中的重頭戲之一「未來內容展」,今年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題,匯聚國內外最具代表性的沉浸式體驗作品,並透過故事力策展打造動人體驗來展現內容價值,是了解文化科技應用趨勢、找尋虛實交融體驗新商機的最佳機會。

極需科技創意與內容設計的沉浸式電影,臺灣已獲獎肯定

近年來,儘管在全球疫情的打擊下,文化產業面臨生存挑戰,臺灣卻未因此停下腳步,文策院與民間合作的投資,反而創下文化部開辦文創事業及文化內容投資計畫10年以來的新高,在2021年累積了臺幣10億629萬元的資金活水。(來源)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利用5G、VR、XR等技術打造的沉浸式娛樂、元宇宙體驗,更是指日可待的新世界文化。臺灣作為電子產業重鎮國,加上多元的文化底蘊、各界資金支持下,可說是具備了發展「未來內容」的絕佳條件。

而力拚文化內容發展,當然少不了影視影劇。尤其結合新媒體科技的電影,將愈來愈講究沉浸式共感的體驗,將內容渲染力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像是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陳芯宜執導,全片運用3D 8K高畫質VR360技術拍攝的虛擬實境電影——《無法離開的人》,日前便奪下2022威尼斯國際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Venice Immersive Competition)」單元最大獎「最佳體驗獎 (Best Experience) 」(來源)

《無法離開的人》這部作品以1950年代白色恐怖為主題,將多位政治受難者的生命經歷,運用沉浸式的VR科技,讓觀賞者深入其中,彷彿身歷其境一般,喚起對白色恐怖歷史的共感。

講到「未來內容」,國際一致公認臺灣為亞洲最佳合製夥伴

除了《無法離開的人》獲得大獎肯定之外,2022 年威尼斯國際影展,臺灣也首度獲邀為威尼斯市場展(Venice Production Bridge)的主題國之一,而在出版改編版權市場(Book Adaptation Rights Market)方面,臺灣也是本屆僅有的亞洲參展國。(來源)

雖然臺灣看似在今年成果豐收,國際資金與團隊在亞洲選擇臺灣作為合製夥伴也漸漸形成趨勢,但這絕非是一蹴可及的成就。以 VR 為例,文策院已連續多年推動「沉浸式內容國際合資合製計畫」,2020 年獲選的作品之一,就是法國導演 Nina Barbier 與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的《星砂》(The Starry Sand Beach)。這部作品由法國 Lucid Reality Labs 與臺灣瑞意創科共同製作,該片改編日本神話,並在 VR 中導入即時互動體驗,帶領觀眾走進美麗的星砂海灘,從澎湖群島的七美島、墾丁的星砂灣延伸至日本最南端的竹富島,透過那些海灘上閃著星光的砂粒,來訴說對宇宙的探索和對地球的歷史記憶,更帶入海洋生態之美。

另一部臺法合製的 VR 作品《大師狂想曲:蔡明亮》(Missing Pictures Episode 2: Tsai Ming-liang),則是文策院國際合資計畫 2021 年的獲選作。《大師狂想曲》系列由法國導演克萊蒙.德諾(Clément Deneux)執導、臺灣綺影映畫與法國 ATLAS V 合製。值得一提的是,系列第二章的主角是蔡明亮導演,曾製作 VR 電影《家在蘭若寺》的他,這次在片中轉變為被攝者,娓娓道來影響他電影生涯的童年往事。

體外震波碎石術傷腎

Photo Credit:導演黃心健 臉書《星砂》是法國 Nina Barbier 導演與黃心健的雙導演合作計畫,分別由 Oready 瑞意創科 及 Lucid Realities 製作及出品,並入圍坎城影展 XR 單元。

未來內容發展培力,文策院資源支持不遺餘力

除了資金挹注、人才媒合、國際推廣之外,為了讓臺灣能在未來內容產業搶先佔有一席之地,文策院也積極引進最新科技設備,協助創作者降低內容產製的門檻與成本。

例如文策院「IP內容實驗室」以法國4DViews容積擷取系統(Volumetric Capture System),建置亞洲第2座、 全球第6座4D建模的虛擬攝影棚。藉由攝影棚內32臺高畫質攝影機拍攝人的動作與外觀,利用電腦演算法建構出人物的虛擬模型,特別適合VR/AR/MR/XR等沉浸式互動應用。像是在今年的「未來內容展」,就能看到這具設備如何以4DViews技術,製作捕捉臺灣運動國手英姿的高擬真NFT。這些「國家級IP」包括奧運空手道銅牌得主文姿云、舉重精靈方莞靈、臺灣蝶王王冠閎等,他們的4D動態的人物模型都可以自由地翻轉欣賞。

從沉浸式娛樂到元宇宙NFT,未來內容不僅範疇廣大,潛力也無可限量,加上資本端支持,以及創作者端與科技端強強聯手,臺灣絕對具有「文化輸出國」的實力。

對文化創意產業、沉浸體驗、與臺灣原創內容發展有興趣的讀者,千萬別錯過由文化內容策進院舉辦的年度盛事「創意內容大會Taiwan Creative Content Fest (TCCF)」。本屆創意內容大會將於11月3日至13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包含內容交易市場(Market)、提案大會(Pitching)、國際趨勢論壇(Forum)及創新展演(Innovations)四大區塊。

其中創新展演包含了匯聚國內外全新媒體科技應用作品的「未來內容展」,五感沉浸體驗音樂節目的「跨域舞臺」,以及創意與科技點子激盪的「主題沙龍」,全都對公眾開放自由報名或購票。將臺灣未來內容產業輪廓一次看,探索精彩的沉浸式體驗內容,最新展會消息,敬請關注創意內容大會官方網站。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擴增宇宙,運算中」

Web3.0開啟了數位世界邁向元宇宙的大門,讓現實世界在即時運算下快速擴增「多重宇宙」。2022未來內容展以「擴增宇宙,運算中」為主軸,便是意味蘊釀元宇宙時代的娛樂體驗、展現將產業帶往未來的企圖心。從故事力策展出發,結合科技藝術擘畫新未來內容藍圖,帶領參展者體驗內容敘事感官疆界與全新媒體科技應用與商機,在文化內容與商業之間搭建起一座黃金之橋。

  • TCCF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
  • 2022年11月3日至13日
  • 松山文創園區2、3號倉庫


Tags:

體外震波碎石會傷腎嗎?

ESWL 後務必遵造醫師指示,返回門診追蹤檢查;有時石頭仍殘存體內,阻塞尿路造成水腫,長期下來影響功能,導致腎臟萎縮。 ESWL 後,若有發生嚴重腰部劇烈疼痛、高燒畏寒、無尿、嚴重血尿不止等異常現象,請立即返回醫院門診或急診室就醫。 泌尿道結石可能復發。

體外震波碎石術休息幾天?

如有上列狀況時,請至急診就醫,並告知急診醫師有施行過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請來電詢問。 當日勿騎車或開車,請由親友陪同離院返家休息後2~3:禁搬重物及行劇烈運動。 適當的運動如:跳繩、原地跳躍、慢跑等,有助於後結石顆粒早日排出。

體外震波碎石要麻醉嗎?

一、何謂體外震波碎石? 「體外震波碎石術」是利用電擊或電磁場所產生的震波,聚焦後產生的能量將結石震,再隨著大量尿液流出。 是一種不傷害身體其他組織、不需全身麻醉,安全度高且碎石效果佳的結石處理方式。

腎臟結石ㄧ定要開刀嗎?

腎結石輕症可自行排出,體積龐大則需手術治療 然而,如果病患體內腎結石已超過5毫米大,便可能會造成嚴重阻塞且難以自行排出,需透過手術才可將結石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