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与你同在 经 文

神 与你同在 经 文

以賽亞書 43:2

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蹚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燄也不著在你身上。

箴言 3:5-6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詩篇 23: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詩篇 91:15

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貴。

詩篇 145:18

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

約書亞記 1:9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馬太福音 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申命記 31:6

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腓立比書 4:9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羅馬書 8:38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

Skip to content

安慰经文 2:

“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约书亚记1:9)

‘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安慰的应许、多么令人向往的情境啊!一路上有主的同在,所有难题由祂来为你担当。既然如此,为何我们心里还是会觉得害怕呢?

当面临身体的痛楚或行动不便时,眼光短浅的我们很容易被焦虑吞噬,尤其是心急着想要马上恢复健康的压力更是令人喘不过气来。这些无形压力把我们的难题(病痛)放大,同时削弱了我们对主的信心。当然,主是无所不能的,祂的能力绝不会被世人所左右,然而我们对主信心的多寡却在我们的医治过程中有着极重大的影响。否决主在你生命中的参与,无非是听从了撒旦的谗言“你会生病是因为上帝撇弃你了!” 这是天大的谎言,甚至与主的旨意背道而驰,你万万不可上当!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 (诗篇 62:5)

有一人梦见自己与上帝在沙滩上走着,天空中闪过他人生的各种场景,这时他意识到沙滩上的两排足迹正代表主在人生道路上与他同行的证明。不过同时,他也发现在他人生中有许多时候都只有一排足迹,而且正好发生在他人生最低落、最难过的时候。他不禁质问上帝:“主啊,你曾说过一旦我跟从袮,袮便会一路陪着我走。为何在我人生最无助时沙滩上只有一排脚印?为何袮在我最需要袮的时候丢弃我?”上帝微笑着并温柔的告诉他:“亲爱的孩子啊,我爱你,我永远都不撇弃你。在你面临试炼和痛苦的时候,我一刻也没离开过,你所看见的那一排脚印 – 是我背着你时而留下的。”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以赛亚书 49:15)

主的应许何等美好,祂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祂比任何人都爱我们,了解我们的需要。亲爱的朋友,你只管安心的将重担卸下,勇敢地、坚强地、镇定地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的神永不撇下我,也不丢弃我,我还惧怕什么呢?”不要凭感觉,只要信。你将会经历一个与众不同的过程,而且在艰难的路上,都有主背着你一步一步走过去

Post navigation

Skip to content

安慰经文 4: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 (以赛亚书 41:10)

为什么神说‘你’无需感到害怕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主说过我与你同在,而且祂不是别人,而是你的神;在给你肯定之后,祂还答应要坚固、帮助、扶持你!神赐给我们世人所不能给的力量与平安,不单止可以战胜罪恶,更可以战胜死亡。如果无一事物可以抵挡上帝,那么身为祂子民的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地、在困境中学习祂要我们成长的功课,其他的负面思想与软弱都统统交给主来负责吧。没有什么比神的应许更可靠的了,有主的帮助,这条路再难也能够走下去的,因为祂不会给我们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

‘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命记 31:6)

‘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罗马书 8:31)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不要以为这句话只适用于圣经的旧约时代,更不要认为你的问题太小或太大以致你放弃了向神求帮助。无论挑战多么的艰巨,面对的病痛有多么的严重,千万要记得把你所有的惧怕与恐慌带到主的面前。主喜欢我们对祂坦白,完全降服在祂的旨意下。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诗篇 118:5)

切记:主可以带你走过所有的难题,只要你愿意全心全意的让主来为你担当一切忧虑重担

Post navigation


什么是“神的同在”?

文 | 王峙军

《生命季刊》102期

音频为作者本人信息:

引言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常说到“神的同在”。祷告时,我们会“求主与我(们)同在”;基督徒之间所说的祝福与安慰话,也是“愿主与你(们)同在”。主同在,是我们心灵中最深的渴慕,是我们信仰生活的核心内容。

为了使神同在的真理在我们心里更清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并依据圣经,加以讨论,以期对读者有帮助。

这几个问题是:

1. 什么是“神的同在”?圣经是如何启示神同在之意义的?

2. 神的“同在”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基督的十字架是神同在的关键?

3. 今天,我们当如何经历“与神同在”?

一、什么是“神的同在”?

圣经是一部关乎神同在的书。而基督教神学,差不多可以说是一部“神与我们同在的神学”(the theology of God’s being with us)。

然而,在我们的信仰中,神与人同在的神学,某种程度上却被忽略了。

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释经学的角度看,无论在希伯来文的旧约中,还是在希腊文的新约中,“神与……同在”,都只是一个“耶和华/神+系动词(有时会省略)+介词(with,希伯来文介词 אֵתעִם, 希腊文介词μετάπρός)+人称代词/名词或人名”的结构,如创世记39:21的“但耶和华与约瑟同在”,希伯来文就是“וַיְהִ֤י יְהוָה֙ אֶת־יוֹסֵ֔ף”,七十士译本作“καὶ ἦν κύριος μετὰ Ιωσηφ  ”,英译是“But the LORD was with Joseph”(NASB)。再如马太福音28:20,主耶稣对门徒说,“我就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希腊文是“καὶ ἰδοὺ ἐγὼ μεθ’ ὑμῶν εἰμι πάσας τὰς ἡμέρας ἕως τῆς συντελείας τοῦ αἰῶνος”,英译作“and lo, I am with you always, even to the end the age”NASB)。因此,这种文法结构所表达的信仰或神学观念,不像“恩典”、“慈爱”、“信实”、“权柄”这一类的观念容易被关注和被描述。以至于神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或几乎没有专门讨论这个至关重要的信仰话题。

另一方面,人们常把神的“同在”看得比较“淡”,比较“平常”。虽然我们常说 “愿神与我们同在”,“求主与我们同在”,但很少认真思考“同在”的神学意义,以及神的“同在”对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深刻影响。

这里需要申明的是,虽然圣经中有近200处提及神“同在”的经文,但并非所有经文都是灵性意义上的“同在”,有些经文中的“同在”只是物理或空间意义上的“同在”,如约翰福音7:33,主对门徒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再如约翰福音14:9中主对腓力说的话:“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也是从空间意义上说到主的“同在”。

除了不多几处空间意义上的“同在”经文,绝大多数的经文都是在说灵性意义上的“同在”。

而这种属灵意义上的“同在”,主要是指一种关系,一种由神主动建立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神的“同在”是一种立约关系。神与祂儿女的关系,虽然是创造与被造的关系,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但基本上,是一种立约关系。我们是神的约民。我们所信的神,是一位愿意在祂的约里与儿女同在的神。祂也在与我们的同在中守约施慈爱。

正是在这种立约关系中,我们看到,神应许与以撒同在,并赐福与他,要将迦南地赏赐给他和他的后裔,也要坚定神向他父亲亚伯拉罕所起的誓。神要加增以撒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并且地上万国必因他的后裔得福。而且,神将与以撒立约关系,追溯到亚伯拉罕,说,“我是你父亲亚伯拉罕的神,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要赐福给你,并要为我仆人亚伯拉罕的缘故,使你的后裔繁多。”(创26:2-5;23-24)在救恩历史上,无论是群体(神的选民,亚伯拉罕的后裔)还是个体(以撒、雅各、约瑟、摩西、约书亚、大卫、所罗门、以赛亚、耶利米等),神的同在,都体现为一种立约关系。

其次,神的“同在”是一种相互内在的生命关系。这种关系在新约中体现得尤为清晰。约翰福音14:16,主耶稣对门徒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这位与基督的门徒永远“同在”的保惠师,“就是真理的圣灵”,“祂常与你们同在(原文为“同住”),也要在你们里面”(同上,14:17)。此处,主把圣灵的“同在”,描述为一种“祂常与你们同住,也要在你们里面”(ὅὅτι παρ’ ὑμῖν μένει καὶ ἐν ὑμῖν ἔσται)的状况。接下来的经文,更说到,“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14:20)

由于神的同在是立约关系和相互内在的生命关系,因此神同在的对象是单单指着神的儿女说的。因为神喜悦与善人同在,却不与恶人同在;神不是喜悦恶事的神,恶人不能与神同住。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见代下19:11;诗 5:4;7:11;箴15:29)。因此,神要求祂的百姓,“你们要求善,不要求恶,就必存活。这样,耶和华万军之神,必照你们所说的,与你们同在。”(摩5:14)

圣经告诉我们,人会因为悖逆神而失去神的同在(如旧约中的扫罗),也会因悔改而进入神的同在(如新约中的保罗)。

另外,在思想神的“同在”时,我们有必要把它和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神学概念——神的“临在/存在/彰显”(the presence of God),做一些区分。

神的“临在”(和合本常作“神面前”、“主的面”)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它所指的是神自身。当神向人彰显祂自己时,就是神的“临在”。

当神“临在”时,我们就可以“看见”神,知道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然而唯有当神与我们建立起立约关系,对我们施行救赎,叫我们与祂和好,在基督里赐我们新生命,又赐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时,我们才会拥有神的“同在”。神的“临在”,是神与我们“同在”的前提。

在新约圣经中,可以译作“presence”(临在)的希腊文名词,主要是παρουσίαπροσώπον“παρουσία”这个字用在基督身上时,主要是指祂的“(再次)降临”(参太24:3, 27, 37, 39)。耶稣基督的“(再次)降临”,不仅是为着与神有“同在”关系的人(来9:28),也是为着刑罚那些与神没有“同在”关系的人(即名字没有记在羔羊生命册上的人,参启13:8;20:15)。而“προσώπον”用在基督上时,英文译作“the presence of the Lord”KJV,NASBNIV),和合本译作“主的面”,同样是说基督再次降临时,祂“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那些人“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祂权能的荣光” (帖后2:8-9)。

新约圣经中有不少被译作“在神面前”(in the presence of God)的介词短语,有的表明一种位置关系,如“我是站在神面前的加百列”(路1:30),有的则是表明凭借关系,如“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祂的显现和祂的国度嘱咐你”(提后4:1)。

总之,神的“同在”,是神与祂的儿女建立起来的关系;而神的“临在”,则是指神的本体或神本质属性的彰显,叫人“看见”神,渴慕认识祂,或刚硬地拒绝祂。

“同在”和“临在”有关联,但不能混为一谈。

二、神的同在与基督的十字架

基督的十字架,是神与我们建立同在关系的关键。

神的同在作为一种关系,在始祖犯罪堕落后,就被破坏了。神创造人类,并以伊甸园为背景表明了祂与人的同在(祂在园中与人立约,创2:7;又在园中行走,3:8)。但人犯罪堕落后,则失去了神的同在(被赶出伊甸园)。

当神救赎人类时,祂差派了那名称为“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的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血赎罪,目的是把我们带回到神与我们同在的状态中。这正如保罗在歌罗西书1:20-22所说,“既然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但如今祂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而以马内利的再次降临,更是为了使我们这些相信以马内利的人,进入与神永远的同在中。

神借着祂儿子的十字架,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弗2:5-6)。可以说,正是基督十字架的工作,将神与我们的“同在”,落实在我们的生命中了。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神的同在,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她是否与基督的十字架有关系,看他/她是否进入了十字架的救恩,并被圣灵打上十架印记。有十架印记的人,就是有神同在的人。

三、今天,我们如何经历

“神与我们同在”?

神与我们同在,是神主权的作为。这种立约关系和生命关系,是由神主动建立的。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将自己降服在这种关系中,活出神与我们同在的生命样式。

从圣经中可知,神主动与祂的百姓建立起同在关系,但祂也要求祂的百姓相信祂的同在,意识到祂的同在,回应祂的同在。

诗篇73:23-28对这一点有美好的表达:

“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远离你的,必要死亡。凡离弃你行邪淫的,你都灭绝了。但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我以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好叫我述说你一切的作为。”

诗人知道神与他同在,也对神的同在有积极回应——“然而我与你同在”。他知道这位与他同在的神,必扶持他,引导他。他相信唯有神的同在是他永远的福分;而远离神,结局则是灭亡。

在我们今天的基督徒生活中,常常有弟兄姊妹甚至是传道人遇到难处时就叹息说:神在哪里呢?我感受不到祂的同在!祂好像在天边,离我是那么遥远!

其实,圣经告诉我们,当神救赎我们时,祂就已经把祂的“新约”刻在了我们的心版上;神的灵,基督的生命,就已经在我们里面;我们就客观地活在神与我们同在的立约关系中了。

但由于我们生命的幼弱,我们可能会意识不到神的同在。所以,要建立一种与神同在的“同在意识”, 是极为重要的。注意, 这不是说有了“同在意识”,才会有神的同在;而是说,“同在意识”可以提醒我们靠着神的同在,过喜乐与得胜的基督徒生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父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却由于“自我”的强大,无法意识到父母的爱。孩子需要成长与操练,需要提醒与管教,需要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意识到父母亲对他的爱。基督徒也是如此。我们也要愿意受信仰规范的约束,受圣灵的管理与监督,愿意遵行彼此相爱的命令,愿意有委身教会事奉,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目光在神身上,神的同在对我们来说就变得真实了。

如何建立起“同在意识”呢?

首先是省察我们信仰的真实性。

我的基督徒生命真实吗?换句话说,我的生命一直在成长的过程中吗?成长,说明我的基督徒生命是真实的;否则就不真实,或者感染了某种“致命的”灵性疾病。

我经历过真实的悔改与重生,并且和主耶稣建立起真实的生命关系了吗?换句话说,我是否有了一颗新的心、新的灵,是否恨恶罪恶,渴慕圣洁,是否“三观”已经被圣灵改变或正在被改变?我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合乎圣经的规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是一个与神同在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拥有“同在意识”的人。

我渴慕认识那位主动与我建立同在关系的神吗?我是在祂的“又真又活”里向祂祷告、感恩、赞美和敬拜吗?我对祂的敬拜与赞美,是建立在对祂美善属性的认识上吗?若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是一个与神同在的人,当然也是拥有“同在意识”的人。因为神以祂美善的属性与人同在(“只是我的信实和我的慈爱,要与他同在。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举。”诗篇89:24);我们也会在这种“同在”中,“以基督的心为心”(腓2:5),且“与神的性情有分” (彼后1:3)。

其次是不断检验与神同在的生命果效。

神与我们同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生命实际。神的同在会为我们带来生命的果效。一个有神同在的人,其生命果效也是可以被检验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验神的同在为我们带来的属灵果效。

(1)有神同在的人,渴慕神的话语,渴慕认识圣经真理。因为那位与我们同在的圣灵,要充满我们(弗5:18),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有圣灵内住的人,一定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经上,而不是浪费在网路上(更不要说在网上看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一个有圣灵同在的人,一定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祷告上,而不是用在说人闲话上。我们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看看在哪些方面花得更多。如果在读经、祷告上花的时间更多(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网路或无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就有了神同在的果子。

(2)有神同在的人,愿意遵行神的道,愿意凡事顺从神的旨意,愿意把圣经原则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如果不活出圣经真理,不把真理变成我们的生活实际,真理本身不会受到损害,但我们的生命却得不着益处。盼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下功夫把圣经原则归纳一下,然后用这些原则逐一规范我们的生活。比如,圣经要求我们圣洁,我们就要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靠着圣灵,借着主的道,把污秽(包括心思意念中的污秽)清除干净。

(3)有神同在的人,也会有平安、喜乐、安静、柔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经常处在烦躁不安、抑郁焦虑之中,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一个有神同在的人吗?主的应许对我不够真实吗?主在受难之前安慰门徒的话,不能安慰我吗?主说,“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22,33)使徒保罗也这样劝勉哥林多信徒,“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必常与你们同在。”(林后13:11)保罗的意思不是说,我们有了喜乐、平安的生命,神才与我们同在;而是那位“仁爱和平的神”,是我们喜乐平安之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喜乐的生命,是由于神的同在。

(4)有神同在的人,有从上面来的智慧、能力,在所处的各种环境中,能够刚强壮胆,不惧怕,不惊惶。如果我们略加注意,就会发现圣经中把神的同在,与人的刚强壮胆,不惧怕,不惊惶联系起来的经文有很多。比如神对约书亚说,“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1:9)

同样,神对耶利米也是如此说,“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耶1:8)当亚述王大军压境时,希西家王对百姓说,“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他们同在的是肉臂,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祂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百姓就靠犹大王希西家的话,安然无惧了。”(代下32:7-8)既然圣经中有这么多因神同在而不惧怕的经训,当我们面临险恶的环境而充满惧怕的时候,我们要问自己:我是一个有神同在的人,为什么会惊惶惧怕呢?

(5)有神同在的人,对外邦人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旧约中,亚比米勒原本与以撒为敌,但后来却发现,“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便说,不如我们两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约”(创26:26-28)。撒迦利亚书8:23也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列国诸族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大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今天如果我们都是有神同在的人,世人会因此对基督信仰感到惊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为主作见证。

结语

我们在前面简单描述了神与人同在的三个层面:(1)神学层面,即神与人同在的神学意义;(2)十字架作为神同在的关键;和(3)生活和灵修层面上如何真实经历神的同在,建立“同在意识”, 并从神的同在中得恩得力。事实上,“神与我们同在”的真理,关系到我们信仰与生命的各个层面。需要我们下功夫来探讨。但愿主的圣灵,引导我们进入这个真理,使我们的信仰与生命因此得益。

愿主耶稣的恩惠,天父的慈爱,圣灵的交通,常与属神的儿女同在,从今时直到永远!阿们!

王峙军 牧师,“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生命季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