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音波多久檢查一次?

        肝癌雖然可怕,只要能早期治療,預後都很不錯;而定期檢查則是「早期發現」的關鍵。首先,應瞭解自己有沒有肝炎,才知道自己該如何定期追蹤檢查。

        一般民眾應定期抽血檢查,看看自己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者是否受到C型肝炎感染。B肝帶原者或C肝患者則務必定期接受抽血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以便有效控制,避免病情惡化;一旦有變化,也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肝臟檢查應多久檢查一次最恰當?答案是:應依照醫生指示。一般而言,可參酌以下時間表︰

身體狀況

抽血檢查

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功能檢查

胎兒蛋白檢查

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

6個月1次

6個月1次

至少每年1次

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

3個月1次

6個月1次

至少6個月1次

肝硬化患者

4~6個月1次

4~6個月1次

4~6個月1次

無C肝及B肝帶原,但有B肝抗體者(35歲以上)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沒有B型肝炎帶原但有B型肝炎抗體而無C型肝炎的人,如果B型肝炎抗體是自然感染產生的,仍有可能得到肝癌,故仍應注意定期健康檢查。

主要是檢查上腹部的肝臟、膽囊、胰臟、脾臟、腎臟等器官。可篩檢您是否有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肝囊泡、膽結石、膽息肉、膽管結石、腎結石、腎囊腫或腎腫瘤、脾腫大等。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至少空腹六至八小時,需禁食,以避免食物影響到檢查結果。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頸動脈位置在脖子兩側,有脈搏跳動的地方,就是頸動脈的位置。可測量頸動脈的內膜厚度、動脈硬化斑塊、血管的流速及阻力。如頸動脈的血管璧愈厚,得到腦中風的機會也愈高。若是有抽菸、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三高疾病,或有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的人,建議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前方,約在喉結下方,分為左右兩葉;會製造甲狀腺素,是影響人體新陳代謝最重要的荷爾蒙。檢查有無甲狀腺腫大、結節、腫瘤、囊腫分辨、良性惡性初判。

【前列腺掃描】
檢查攝護腺是否有肥大及腫瘤等異常,需禁尿。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檢查一次。若有以下症狀,應檢查前列腺是否有肥大之情形?
1.尿流細小無力 ,解便時間長。
2.老是覺得膀胱理的尿液無法完全排空。
3.頻尿,剛解完小便後,解完後還會滴滴答答留下一些餘尿。
4.一時尿急,會有來不及上廁所的情形。
5.晚上上床睡覺到天亮起床,須起身小便數次,無法一覺到天亮。


【乳房掃描】
乳房超音波能層次分明的透視乳房的不同組織成份,由皮膚、皮下組織、脂肪層、乳腺組織、大胸肌到肋骨及胸壁,都一覽無遺。所得到的影像是即時動態,能方便快速獲得結果,懷疑有乳房腫塊、纖維囊腫、纖維腺瘤、水泡、乳房發炎、乳房疼痛、乳頭有異常分泌物等,都需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

A超音波檢查的過程是要將音波從檢查的探頭發出,傳達到腹部的器官,而後音波會再回射到探頭,從探頭接收後送到超音波機器去做處理,最後呈現器官組織的影像。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有音波受阻的情況發生,例如:骨頭及空氣會阻擋超音波在腹腔內之傳導。因此,胃腸道無法以超音波做理想的觀察。

A雖然使用上既方便又具診斷功效,但腹部超音波檢查亦有其盲點:

  1. 胰臟病灶易被胃部空氣遮住而無法看到,尤其是發生於尾部者。
  2. 肝臟上後方接近橫膈膜之部位,其小病灶容易因掃描角度困難而被漏看。
  3. 肝硬化中併發瀰漫性癌症時,也可能會因分辨不易而漏看。
  4. 瓷化膽囊(porcelain gallbladder)因會遮住膽囊內部,導致其內的腫瘤無法被發現。臨床上有必要時,醫師會安排電腦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以克服這些盲點,避免誤診。

A空腹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膽囊脹大,才能清楚地觀察膽囊內是否有腫瘤、息肉或結石。一般而言,要空腹6-8小時。如果沒空腹,亦可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只是膽囊的病灶就無法看清楚。

A可以。喝水不會影響音波的傳導,因此不會妨礙超音波檢查的效果。喝水也不會造成膽囊收縮而影響其內變化之觀察。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因為要露出上腹,所以女士們儘可能穿兩截式衣服,不要穿連身衣裙,以免不方便露出上腹部。

A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一般應採「腹式呼吸」,亦即吸氣時要讓腹部脹起來,其目的是要將肝臟推向下方,便於觀察,減少檢查之盲點。有時要病人左側睡,是要仔細觀察肝臟的右上外側部位,因此部位易被肺部空氣遮住,左側睡可讓肝臟向左移動,便於觀察該部位之小病灶。

肝癌病程為漸進式,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最後形成腫瘤,而肝癌體積長大一倍時間約需4個月,肝病權威、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提醒,肝硬化患者每隔3到6個月就應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至於一般民眾則建議6到12個月追蹤一次,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來得及做切除治療手術。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肝基會今年3月推動「你今年超了沒?腹超10年計畫」,10月3日串連北中南東總計12家醫療院所啟動「腹超活動」,3小時內篩檢近2000人,其中5人疑似肝癌、79人性質不明肝腫瘤、6人肝硬化,高達56%受檢民眾脂肪肝。

楊培銘表示,多吃少動,國人脂肪肝發生率逐年增加,提醒民眾定期追蹤檢查,B、C肝帶原者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遠離肝癌威脅。

集結扶輪人的愛心善款,肝基會昨天為台北市社子地區5個里、30歲以上的中低收入戶民眾做免費肝病抽血篩檢、腹部超音波檢查。藝人李國超、高欣欣夫婦參與此次公益活動,李國超表示,幾年前體檢發現自己罹患脂肪肝,但並未定期追蹤,聽到專家建議,驚覺應該積極回診追蹤,因此,馬上安排健康檢查,以確認肝臟狀況。

華中扶輪社社長張文彬表示,北市社子地區較多中低收入戶,肝基會免費替當地200人免費血液檢查以及腹部超音波篩檢,並傳遞正確保肝衛教訊息,這具有正面意義,提醒不少肝炎、脂肪肝患者務必定期檢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腹部超音波是一種無痛、無輻射、方便快速,而且可以重複檢查的一種項目,當我們在看各家健檢的套餐時,一定都會有腹部超音波列入選項,而且還有不同部位的項目可以選擇。但腹部超音波除了大家熟悉的「產檢」之外,到底還可以檢查哪些器官、檢查出什麼樣的疾病?

腹部超音波是最好的初步篩檢

以前上生物課的時候,一定有講過蝙蝠的習性,因為牠們的眼睛幾乎全盲,所以必須透過放送超音波、讓超音波碰到物體回彈,才能知道地形,避開障礙物。腹部的超音波概念也是如此,碰到腹部內的各器官,就會反彈回來,所以能顯現出影像。

不過這也代表了超音波的限制,只能檢查器官的外觀,也就是有息肉、腫瘤等實體病變,或是外觀上有異常的變化,可以作為初步篩檢,再安排其他深入的檢查如切片等。

而超音波是透過「聲音的振動」來傳遞,所以遇到氣體、骨骼的穿透力會變差,也因此比較少用在腸胃道的檢查中,因為腸胃道幾乎都充滿了氣體。這也是超音波在篩檢胰臟病變時,會被腸胃道擋住的原因之一。

腹部超音波可以看到哪些問題?

雖然超音波有很多限制,但因為簡單、無害的特性,還是非常好的初步篩檢,尤其是肝膽疾病,基本上第一步都是從腹部超音波來發現問題的;而腹部超音波在台灣,小診所就可以做,價格大約1000左右就可以做完全套。

在超音波檢查前,建議空腹6~8小時,因為吃飽的時候膽囊會收縮,超音波會看不清楚膽囊,而糖尿病患者因為已經空腹,建議檢查前不要吃降血糖藥,以免血糖過低。另外,如果腹部有太多脂肪囤積,會阻礙超音波傳遞,基本上看不到器官,所以體脂肪過高的人也不建議做腹部超音波。

肝臟

超音波對肝臟的檢查非常有效,在檢查時採用腹式呼吸吸一口氣、再憋氣,肝臟會自然的往下掉,所以可以看得很清楚。像是肝硬化、脂肪肝、肝膿瘍、肝囊腫、肝腫瘤、肝血管病變,例如血管不正常增生形成的血管瘤,都可以看得出來,而且這些病變發生時,肝功能可能還是正常的,反過來說,超音波正常,肝功能也可能不正常,所以肝功能的抽血檢測、超音波,2種一起做,才能真正檢查出肝臟的健康狀況。

比如肝臟變得較小,表面有不規則的起伏、粗糙,可能是肝纖維化或是肝硬化,但也可能有彌漫性肝癌,要切片或是做其他的檢查確認。如果送回來的音波混亂,可能有慢性肝炎,音波太均勻可能是脂肪肝。不過這也要配合肝臟形狀,才能作出診斷。不過肝臟靠近橫隔膜的地方,會因為角度關係比較難觀察到。

「護肝」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這個動作,千萬不能少!65歲的簡先生,儘管沒有B、C型肝炎,卻有中度脂肪肝,因此一向乖乖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追蹤,前年做完超音波之後,醫師發現有可疑病灶,轉診至台大醫院診斷確認有4公分的膽管癌,而事前毫無症狀。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便提醒,年滿40歲以上每年都應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11)日便宣布啟動保肝抽血篩檢及腹超起跑活動,首先關注最需要被照顧的辛苦勞工朋友,提供100多名年滿40歲以上的身障、環保清潔員、運將、保全等,免費檢查。

台灣肝病權威、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避免肝癌奪命,就得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先找到它。在台灣,肝癌有一群很明確的高風險族群,即是肝臟慢性發炎者,包括B、C肝患者。就算是沒有發病的B肝健康帶原者,罹癌機率也較正常人高4倍。

許金川說,1986年台灣新生兒尚未全面推動施打B肝疫苗前,多數台灣人不是B肝帶原者,就是帶有B肝抗體,代表肝臟都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可能肝臟會受到損傷。目前台灣B肝、C肝帶原者至少200萬人,肝臟長年受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進一步發生肝癌,唯有定期追蹤,超音波及抽血雙管齊下,才能完整守護肝臟健康。

肝基會即起啟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希望藉由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肝腫瘤。呼籲除了B、C肝帶原民眾每半年1次的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外;年滿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帶原,每年都應該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許金川點出,肝腫瘤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也要29天;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腫瘤平均長大1倍的時間大約4個月。據此評估,肝硬化的人每3到六個月,沒有肝硬化的人6到12個月追蹤1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都還可以做根除治療。

肝基會強調,肝臟是否健康?不能靠感覺,而要靠抽血檢查加腹部超音波,目前肝癌篩檢能透過血液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但直徑3公分以下的腫瘤有3分之1數值不會升高,所以還是要搭配肝臟超音波,至少1年做1次。

腹部超音波檢查多久做一次?

全民腹十年計畫」,希望藉由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肝腫瘤。 呼籲除了B、C肝帶原民眾每半年1次的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外;年滿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帶原,每年都應該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腹部超音波多久看報告?

腹部超音波檢查者,可恢復進食,如常生活作息。 ∎抽吸液之病理檢查報告需5-7工作天,依照醫師約診時間回診看報告。 參考資料:馮容芬(2020)。

腹部超音波看什麼?

腹部超音波檢查是觀察腹部器官的一種安全、無侵襲性且簡單的方法,利用高頻音波掃描腹部臟器有無病變,偵測肝臟、膽囊、胰臟、脾臟及腹部淋巴組織、腹部大血管是否有異常現象,有無腫瘤、膿瘍、結石、囊腫、鈣化或纖維化、血腫、腹水、腹部器官組織內之管道形狀是否有阻塞、狹窄、擴張等病變,並可協助作穿刺及切片檢。

腹部超音波要空腹嗎?

超音波檢查是利用超音波的回音,將身體器官的影像投射在螢光幕上,來分辨器 官有無異常的情形。 1、看診完畢後,至腹部超音波室預約時間,並完成批價手續。 2、需禁食6 小時不能吃東西,但可喝少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