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錢 人 短 夾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財富也是才能的另一種體現方式,好野人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若能觀察學習、截長補短,也許可能因此致富。日本一位財經類作者,採訪超過一千位富裕人士,過程中他赫然發現,原來有錢人的錢包,都有5個共同之處! (編輯推薦:捨國泰金、買富邦金!退休老師年領股息280萬元,4個存股訣竅大公開)

薄、有個性、有光澤的長皮夾竟是富人錢包共同點


日本財經類作者内山愛理表示,他採訪過超過1千位有錢人,並記錄了他們的一些小習慣,發現他們確實有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而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是錢包:

  1. 不會鼓鼓的,相當薄
    有錢人的皮夾都很薄,連信用卡也很少,内山愛理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對金錢的管理相當精準,能確實掌控需要用到的金額,因此不管是鈔票還是信用卡,都能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內。
  2. 長皮夾
    内山愛理強調,皮夾不單純是放錢的地方,而是一種管理工具,使用長皮夾可以讓管理更加輕鬆;此外,有些人追求心理上的舒適,不喜歡折到鈔票,而使用長皮夾就可以輕鬆讓鈔票保持整齊乾淨,甚至有人認為嶄新的鈔票是個好兆頭。
  3. 都不是名牌
    令人意外地,有錢人的錢包往往都不是名牌貨,反而是沒什麼錢的人比較會用名牌。内山愛理強調,有錢人往往較傾向「做自己」,以方便易用和自己喜歡的外觀為主。

    面對財富的態度,也許從錢包上便可窺全貌!下一頁完整告訴你

「你知道自己的錢包放多少錢嗎?」

若有個粗略的金額浮現腦海的話,先閉上本書,把錢包拿出來對一下答案。

如何?您答對了嗎?我有時會在演講開場時,問現場來賓這個問題。不少人的答案都只有幾百元以內的誤差,但很少人可以連尾數幾元都答對的。

當然也有「到底放了多少錢啊?」的人。

哪一種人才是真的存得了錢,想必已不用多做說明了吧?當然是誤差只有幾百元,正確掌握錢包有多少錢的人。

聽到這裡,或許大家會覺得「果然要理財,財才會理你」,有些不太在意錢包有多少錢的人則會反譏「算得那麼仔細,也太窮酸了吧」。

不過重點不在於「對錢仔細」。而是在意錢包與金錢。

比方說,大家可聽過「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用長皮夾就能存得了錢」這類的都市傳說?其實受訪時,也會被問到「用長皮夾真的就存得了錢嗎?」但老實說,「用長皮夾」與「存得了錢」根本是兩碼子事。

唯一能說的是,「換錢包」與「存得了錢」有關。

從大錢包換成小錢包 對錢將有不同的「感覺」

有 錢 人 短 夾

不管錢包長得怎麼樣,存得了錢的人,都很愛惜自己的錢包。因為很愛惜,所以外表通常很乾淨漂亮,裡面也只放錢,日幣一萬元、五千元、一千元這些紙鈔也會以同一個方向對齊。

如此重視金錢的人很討厭把錢折成一半,也習慣將零錢與紙鈔分開來放,所以最後才會選擇使用長皮夾。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讓許多人以為有錢人都使用長皮夾吧。

反觀存不了錢的人,總是不太在意自己的錢包。不是邊角有擦傷、表面髒髒的,就是裡面還放了發票、折扣券、集點卡、信用卡,整個錢包鼓得像「懶豬錢包」。

此外,這些人很喜歡將紙鈔折成兩折或三折再放進錢包,日幣一千元、五千元、一萬元這些紙鈔也全混在一起,紙鈔與紙鈔之間還挾著發票,要把紙鈔抽出來付錢時,發票還會掉出來。

這就是對錢包與金錢都不太重視的狀態。

「存不了錢的人」的錢包通常有下列現象: 

●   錢包很鼓

●   紙鈔的方向亂七八糟,正反面亂放

●   紙鈔皺皺的

●   有很多張集點卡,但明明這些店只去過一次

●   有很多張信用卡

●   有一些多餘的垃圾,例如過了期限的折扣券

●   放了很多發票

如果你的錢包有上述其中一種現象,建議你對自己的錢包或是錢有興趣一點。

如果我發現來諮詢的人,手上的錢包是「懶豬錢包」的話,我會建議他們買個新錢包,而且會建議他們「可以的話,買個小錢包」。

這是因為,小錢包的容量很有限。

第一步是先確認很佔空間的信用卡、現金卡、集點卡有幾張。

再選出真的需要帶在身上的集點卡之際,就能發現平常亂花錢的壞毛病,也能避免放一堆發票,就算會放發票,一、兩天就得清一次。

這時還能回顧自己買過什麼,如果覺得「好像有點花太多錢了……」隔天就會覺得自己應該「省一點比較好」。

換言之,買個新的小錢包,能更重視金錢。

如果能掌握金錢的去向,就會想要管好錢,也就離「存得了錢」這個目標更近一步。

錢包變小,就能慢慢存得了錢。

作者簡介_横山光昭

家庭財務重生顧問。MYFP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平民派理財規劃顧問,專門找出家庭債務的理財盲點,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徹底解決家庭財務危機,藉此重獲新生。經由個別諮商,指導客戶採用其獨創的儲金術,不僅不再重蹈覆轍,更能大幅改善家庭財務狀況。至今已拯救過一萬人以上的家計。同時活躍於雜誌、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

本文摘自PCuSER電腦人文化《行動支付時代的金錢整理術:看不到的錢更要留住!收入沒增加、存款卻增加的奇蹟存錢魔法》

有 錢 人 短 夾

記者花芸曦/台北報導

有錢人真的都用長皮夾+零錢包嗎?《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作者龜田潤一郎,是日本最負盛名的稅務專家。學生時期父親的公司倒閉,他被迫背負龐大債務,不僅無處棲身,甚至曾經罹患憂鬱症。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痛苦,基於「想保護中小企業經營者不再為錢所苦」的使命感,大學畢業後進入稅務顧問公司、企管顧問公司工作,歷經十年的努力,終於成為獨立的稅務顧問。然而,其實有錢人未必真的用長夾。

有 錢 人 短 夾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零錢包是該書續集。(圖/生鮮時書提供)

假設某一天,逛書店時,在新書平台上躺著一本《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你會覺得「這未免也太荒唐!」然後走掉?還是認為「這本書有點意思」而拿起來讀讀看?顯然我是後者,我不僅在書店站著看完了,出了續集《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零錢包?》時,我也找來讀了。不僅如此,我還遵循了書裡的一些「教誨」,真的跑去買了長皮夾,目前所使用的已經是第二個長皮夾。至於零錢包,原本我是沒有的,但幾年前我送母親的母親節禮物剛好就是零錢包,她說她已經有了用不到,就回送給我,於是我也有了自己的零錢包。

如果您問我,是否有錢人都用長皮夾跟零錢包?我的答案是NO

書的價值,不只在於紙上文字

就我近身觀察到的一些確實資產殷厚的老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用零錢包跟長皮夾,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用皮夾,使用短夾或錢夾,甚至直接把錢對折放在口袋裡的也不少。那麼,這類型的書,豈不是騙人的嗎?這個答案,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只是我認為,找書來讀這件事情,有時候就是得抱持一點受騙上當也無妨的心情,親自嘗試看看,才能知道究竟是書裡所說的是瞎扯,還是真的有道理?從文案的角度來看,書名就是一種吸引人目光的工具,是否書名所說一定百分百為真,才可以當成書名是一回事,就算書名所說的百分百為真,不相信的人還是不相信,不是嗎?

對於這類型的書之所以聳動書名吸引人,我比較樂意從善意的角度解讀,作者與出版社毋寧是為了增加一分幫助到需要幫助者的可能性。

有 錢 人 短 夾

▲除了賺錢更應學會養錢。(圖/生鮮時書提供)

錢包除了「放」錢,更應該「養」錢

回來說這兩本書的內容給我的感受。大體上來說,書裡談的觀念,正面的居多。像是存錢這件事情,作者認為,不要因為自己的手頭很拮据就不存錢,不要替自己的無法儲蓄找理由。再窮,每天只存一塊錢也好。因為,我們儲存的其實是幸運,比存多少錢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們是否能夠持之以恆的維持「存」這個動作

就算未必是真的,但是我願意選擇相信的也不少。例如,作者說,錢會吸引錢,而錢喜歡住在舒服的地方,所以,想要吸引錢,得讓錢能夠在錢包裡住的舒服,不想離開,還想呼朋引伴一起來住。為此,當有錢要放到錢包中時,應該上下左右對齊,按照紙幣面額大小順序排列,且攤平放好。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存放新鈔在錢包裡。

雖然新鈔舊鈔的購買力都一樣,但是,作者說,當人們收到新鈔時就是會比較開心,而我們看到新鈔時也會心情愉悅,這種好心情是很重要的。《錢包之神》的作者也有類似的觀點,並且後來我再看日劇或日本綜藝節目時發現,的確有不少日本的藝人或名流的錢包,都是按照這些書所說的方法在管理。

例如,不少藝人錢包裡都會直接放著一百萬日幣的新鈔,那是因為新鈔可以養錢包的聚集金錢的能量。其他還有,錢包不應該塞滿太多與錢無關的東西,像是發票、收據、名片、集點卡與零錢,不該讓錢包 承受過分沉重且與金錢收納無關的東西,甚至反客為主的佔據了原本是錢應該休息的空間。

有 錢 人 短 夾

▲錢包之神內文也提到養錢術。(圖/生鮮時書授權使用)

看似武斷的無用言論,隱藏的是真實道理

不過,有一些觀點我會選擇存而不論。好比說《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一書中提及錢包的購買金額乘以兩百,就是錢包持有者的年收入。或是像《錢包之神》說,新錢包要先以一百萬日幣的新鈔養上21天後再啟用。這類書之所以容易被忽視甚至不信任而跳過,很可能就是作者為了傳遞自己的某些主張而用了太過絕對的斷言所導致。

作者們刻意混淆因果與相關,把如果「有做A可能會產生B」的關聯性命題,簡化或化約為「做了A一定會出現B」的因果相關。雖然說,這類錯把相關當因果的寫作方法,在生活實用類的作品中很常見,例如NLP或某些大眾心理學中引用來支持作者主張的理論觀點,在原本的學術研究情境中也都只是或然率而非必然。

我能理解這些出版社與作者的心情,假設《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改成《為什麼「多數」有錢人都用長皮夾?》感覺氣勢就弱了許多,不是嗎?因為讀懂這層,所以,我自己平日並不會刻意迴避書名聽起來很誇張的生活應用類的作品不讀,反而會更多找來讀。因為這類型作品的作者多半很會講故事,文字敘述中有一種沛然莫之能禦的坦率能量。此外,書裡的確有不少好東西。

有 錢 人 短 夾

▲出版社出書有其行銷考量,但仍有參考價值。(圖/生鮮時書提供)

財富關鍵並非是「數字」,而是「關注」

曾經網路上流傳一句話,「地上的千元鈔不要撿」,像比爾蓋茲這樣等級的人就不會撿,理由是彎腰下去撿錢的時間拿來賺錢,反而可以賺更多。但是,後來有人拿這個問題問比爾蓋茲,蓋茲卻說,「當然撿,為什麼不?」其實,兩方說法都成立,只是論證理由不同。《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裡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沒有一千塊可以撿,只有「一塊錢」而已。假設你在地上看到一塊錢,你會彎腰下去撿嗎?

這一題,問的其實是金錢運。作者說,你撿起來的並不是錢而已,而是運氣。撿到的錢,可以投到便利超商的零錢捐款箱,但是撿到的運氣,卻會跟隨著你。再好比說,「不看自己的錢包/零錢包/銀行戶頭,能不能正確寫出錢包/零錢包/銀行戶頭裡剩餘的金額?」

這樣一個問題,問的是一個人是否平日裡就有徹底做好金錢管理的工作?對待金錢的態度是嚴謹還是散漫隨便?不同的態度會招致不同的金錢運,我們有沒有徹底管理自己的金錢流與資產狀況?

不因為只是小錢就忽略,仔細清楚了解自己的所有財務狀況,這是優化財務狀況的首要基礎。認真看待自己財務狀況的人,連一元都不會馬虎,把一元的價值看得跟一萬元甚至一百萬一樣重要(因為億元身家也是從一塊錢開始累積起的),也唯有這樣認真管理金錢的人,才能看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動與儲蓄狀況。

這些沒有一個是可以輕忽的小問題。

有 錢 人 短 夾

錢包管理除了外表的美觀,更是內在的體現(圖/生鮮時書提供)

錢包管理除了外表的美觀,更是內在的體現

為什麼有些人薪水收入很高,卻還是很窮?表面上的理由是愛亂花錢,無法克制慾望,然而,《錢包之神》的作者認為,如果慾望必須忍耐克制才能阻止自己不亂花錢者,肯定很難成功克制慾望或省下錢。

因為最源頭的關鍵,也就是一個人對於金錢的觀念與意識就出了狀況。錢包與金錢運系列作品的作者毋寧認為,人們的金錢觀念與意識方面的狀態,會具體而微的呈現在每一個人的錢包的使用方式上。

因為錢包就是你我每一個人的小金庫,人們管理與使用小金庫的方法,就是我們腦中關於金錢意識的具現化。想一想,那些長期住在大量囤積無用之物如垃圾屋裡的人,身體會健康嗎?那麼,再換個角度想一想,假若一個人的錢包裡塞滿了無用的不該出現在錢包裡的東西,只是因為主人的隨便與散漫而將之全部往錢包塞,試問住在錢包裡的真正房客(錢),會健康會開心嗎?

所以,錢包管理與選用並非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金錢觀與金錢運勢的反應。錢包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那是個人資產與象徵的重視和管理。

有 錢 人 短 夾

▲除了生來就誕生在富豪之家的超級勝利組之外,一般人都需要有財富管理計畫。(圖/生鮮時書提供)

除了生來就誕生在富豪之家的超級勝利組之外(也就是說,無論如何破壞規則不遵守都不會造成資產縮水的程度),其他像你我這樣的平凡人想要變有錢,整頓金錢觀,整理好錢包與財富管理計畫,徹底執行是有必要的。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更像一種自我下暗示,如果你接受了作者書中的主張與建議去執行時,也許就能更加靠近有錢人的體質,幫自己創造多一些成為有錢人的機會。

本文授權自《生鮮時書》:作者Zen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