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展 題目

找科展題目,一直是很多科展選手會碰到的問題。看到別人做了很多有趣的題目,仔細看看研究內容覺得自己好像也做得到,但卻不知道人家是怎麼想出要做這個題目。當然,每一個好的題目當初一定是選手們花了很多心思想出來的。 自己想出適合的題目當然最好,但如果真的一點頭緒都沒有,那該怎麼樣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題目呢?今天科學X博士將介紹幾個方法,讓選手們可以照著試試看,說不定一個全新的好題目就會誕生了!

 

科 展 題目
 

方法一: 從課本找

自然課本中一定有很多現成的實驗,而這些實驗的結果可以經由學校安排的實驗過程,得到一個理想的答案。當然,課本裡面的實驗是沒有辦法拿來做作為科展競賽所需要的實驗,但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課本實驗的整個過程。以熱學的單元來講,熱學教大家溫度,也教大家熱量。熱量1卡的意思,代表的是1公克的水上升1度C所吸收的熱量。在這個章節中老師會安排的實驗,就是讓同學們用燒杯來裝水,再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後,觀察水所上升的溫度來計算酒精燈所給予水的熱量。

1卡=1公克水x上升1度C

科 展 題目
  

假設我們用100c.c.的水,加熱5分鐘後觀察它的溫度變化這個實驗來看,在整個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通常會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實驗,而實驗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也都是學校老師原本就會準備好的。換句話說,這整個過程是同學們拿到已經準備好的酒精燈、三腳架、石棉心網、燒杯,然後就開始動手做實驗了。如果同學們試試看把這個步驟跳過,所有的器材都是自己準備,甚至是自己去買的話,那馬上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了。同學們買了酒精燈、三腳架、石棉心網,最後要買燒杯時就會發現,燒杯有賣100 c.c.、250 c.c.、500 c.c.,各種大小。那如果我們想要用100 c.c.的水來加熱,要底要買哪一種大小的燒杯呢? 將100 c.c.的水分別裝入100 c.c.、250 c.c.、500 c.c.。的燒杯時,水的形狀會不一樣,與燒杯接觸的面積也會不一樣。這時候,一個屬於自己的科展題目就出來了:「使用不同形狀的容器,會對酒精燈的加熱效果產生怎樣的影響?」從容器形狀與加熱效果的關係出發,就可以延伸出許多的變因。

科 展 題目
 

另一方面,如果大家注意看看酒精燈的燈芯,有些燈芯比較「散」,火力會比較大;有些燈芯比較「合」,火力會比較小。火力小時燃料消耗較慢;火力大時燃料消耗較快。這時候反應快的選手們又可以聯想出另一個題目:「消耗同樣多的燃料時,火力的大小會對酒精燈所提供的總熱量有什麼影響?」經由這邊所提到的,容器形狀與火力大小2種變因的組合,就可以設計出一個實驗,來找出最省燃料的加熱方法。

   

科 展 題目
 

方法二: 從現有作品找

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網頁中的「科展群傑聽」,可以找到現有的許多優秀作品。仔細看看以往的作品,有機會發想出新的研究方向。從現有作品來找的話,有2個方法可以讓大家參考。

          1. 改善測量方法

舉個例子來說,以前有一個作品,利用車用GPS的定位裝置在同一個經度上,

分別在南台灣、北台灣地方各找了一個地點,分別豎立起一個垂直於地面的裝置,在中午的時候,測量太陽光照射在裝置後在地面所造成的影子長度,利用一些數學與三角的關係,推算出地球的半徑。而這個「測量地球半徑」的題目在過了幾年之後,又有其他選手們重新進行實驗,而後面作品改善了幾個地方。

(1)由於影子會有本影、半影,因此不太容易很精準的測量出影子的長度,因此新的作品中改用透鏡集中太陽光的方式,可以更準確的量出太陽光與裝置的關係。

(2)原有的作品已經是在正中午測量影子長度,新作品更進一步限制測量日期在冬至、夏至這兩天的正中午,可以更確保太陽、地心、測量點三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經由測量方法的改進,也可以讓原有的科展作品有更新的研究結果。

2. 改變實驗參數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光線的影響。曾經有一個科展作品,它的內容是利用紅光、黃光、綠光與藍光照射植物,看看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看完這篇作品,選手們也可以試著想想看,如果光線可以改變顏色,那是不是也可以改變光線強度、光線照射時間或是週期、使用日光燈、電燈泡或是LED等等的變因,對植物會不會也產生不同的影響。藉由思考原有作品實驗參數的設定,也會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實驗。

 

科 展 題目
 

三、從生活中找

這是個最理想的找題目方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熟悉的環境,也有會自己的興趣與嗜好,而對自己原有興趣嗜好的事物一定也最為熟悉,從這其中所找出的題目,也肯定是最適合自己,也最有機會是獨一無二的。舉個例子來說,幾年前曾經流行過一個玩具叫做戰鬥陀螺,戰鬥陀螺有許多可以改裝的組件,這些組件分別可以代表像是重量、半徑與高度、轉軸形狀等等參數。如果一位選手原本就已經很喜歡戰鬥陀螺,自己就是戰鬥陀螺專家了,那就很適合對這個研究再進一步的分析。選手可以先自己用實驗室中的工具做出一個實驗用陀螺,再為陀螺的行為訂出幾個像是轉動時間、打陀螺時的力量、轉動行為等測量的基準,最後改變重量、半徑與高度、轉軸形狀等參數,觀察這些參數對測量基準的影響。不過這樣的題目要儘量避免直接買現成的戰鬥陀螺玩具進行實驗,自己設計製作的陀螺,較能表現實驗的重點。

 

科 展 題目
 

再舉一個更生活化的例子。節約能源是現在的全民運動,任何能在生活中節省更多的能源都是值得做的研究。X博士的生活中每天早晚都會喝溫開水,而我家裡的溫開水是用電熱水瓶燒出來的,這時候我就會想到,我需要用到熱開水的時間只有早上和晚上,而中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熱水瓶都是維持在保溫的電力消耗狀態。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比較一下:

(1)維持熱水瓶的一般使用習慣,也就是早上讓熱水瓶燒好開水後,就一直維持保溫的電子消耗,直到把水喝完。

(2)早上喝完熱水後,就把插頭拔掉不要消耗電力,等到晚上回家後再重新燒一次開水。

這(1)與(2)這兩種方式哪種會消耗比較少的總電能,這個答案一定會隨著熱水瓶的電功率、是否把裡面的水裝滿、中間不插電的時間有多久而有所不同。這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好題目了。

 

科 展 題目
 

可以找出科展題目的方法很多,如果真的沒有任何IDEA時,可以試試本文中所提供的方法,相信在這過程中,可以讓選手們產生更多的腦力激盪。

絕無僅有、強力推薦

🔥🔥專業科展線上課程🔥🔥
https://bit.ly/2YcSWs8

科展免費分享內容
https://bit.ly/3mxY2c4

科展秘笈系列影片
https://bit.ly/2Yk7khI

科展Podcast
【科展秘笈-研究攻略】
https://bit.ly/3zRawPS

孩子的科學遊戲:53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8522

科學X博士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x9000/
官網網址:https://doctorx9000.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doctorx9000/
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doctorx9000
合作連絡:

女兒升上四年級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科展,如何決定科展題目是大多數同學的困擾。從上學期期末自然科老師宣布要開始準備科展,歷經一整個暑假醞釀,到了開學,還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對於科展主題沒有頭緒。

以往可以尋找組員合作,今年考量到疫情的不確定性,校方希望以個人研究為主,一方面減少群聚,一方面不會因萬一停課而影響研究,但也增添了孩子決定題目的難度。

分享我們如何決定科展題目,給苦惱的人們參考。


▌從生活中找到靈感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很多都是來自於生活。小學中年級的孩子,要有能力研究進階題目者,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過於艱深的題目也有揠苗助長的疑慮。

科展的目的,是讓孩子學習用科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釐清生活中的懷疑,要學習的是這個「科學研究方法」,因此,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既然過程才是重點,就不需要擔心題目會不會太簡單,太無趣;從簡單出發,在研究的過程中,搞不好會因此產生未來更適合的題目。

>>> 遇到的問題

在科展的前一年,就可以開始留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把問題蒐集記錄下來。從真實問題去延伸的研究,很容易就能完成研究題目、研究動機、研究目的。

比方說:
孩子洗手三兩下就說洗完了,爸媽卻覺得沒洗乾淨。

這就可以發展成一個科展主題。

>研究不同洗手時間長度的乾淨程度(是不是真的洗越短越髒?)
>研究動機:確認洗手有洗乾淨。
>研究目的:找出能將手洗乾淨的洗手技巧。

這只是為了舉例,別衝動直接使用。這類型的科展題目已經很多既有的研究,會比較難以突破喔。

>> 從興趣延伸

再來,可以從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去延伸。有興趣,平常接觸的機會和頻率都自然會比較多,能有更好的發揮。也可以從父母的興趣或專業出發,在這樣的領域,孩子因日常的耳濡目染之下,通常會相對熟悉。

比方說:喜歡車子的孩子,研究不同輪胎胎紋的摩擦力;阿公家種植香蕉的孩子,研究香蕉在室溫下自然腐爛的時間;媽媽喜歡植物的孩子,研究某種植物的繁殖技巧 …。

▌參考歷年科展題目

萬一生活中沒有適合發展成科學研究的問題或興趣,還可以參考歷年科展題目。這個方法也是學校自然科老師提供給學生的建議。

>>> 觀摩作品

除了校內的歷屆科展題目以外,在網路上搜尋「科展題目」,馬上就可以帶領你找到全國中小學科學展的歷屆優勝作品。直接觀摩優秀作品,對於什麼會是一個好的研究題目,會更有方向。

如果已有學長姊做過孩子正感興趣的題目,這些優秀作品,就可以當作是參考文獻來觀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進一步的延伸、發展、變化。

>>> 得到靈感

或者,可以從這些題目裡觸發靈感。

比方說:

> 同一個題目,可以換不同的對象

「馱著小房子去旅行的小蝸牛」可以換成「蓋一棟風水好房子的小蜘蛛」,從研究蝸牛喜歡行進的路線,改成研究蜘蛛如何選擇結網位置。

> 同一個題目,可以換不同的解決方法。

> 同一個題目,可以換不同角度

「你捨得嗎?」可以轉換成「你願意嗎?」「你贊成嗎?」

原本「你捨得嗎?」的研究是透過實驗設計「給或不給」去了解人們做決策時背後所蘊含的數學意義,然後延伸到如何「利益最大化」。同一套邏輯,就可以改成研究人們「加入或退出」某個行動、「支持或反對」某個議題,是不是也有同樣類似的數學意義以及如何追求「利益最大化」。

以上分享,相信各位孩子可以激發出更多更棒的點子。
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