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16-10-10 15:07 来源: 书法学苑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很多,大约有一百多句。“仁”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在《述而篇》中记述了一段冉有和子贡的对话,颇有意趣,现在看来仍然有借鉴意义。

原文是这样记述的: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简单翻译如下:冉有问:“夫子会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回答说:“嗯,我去问问先生。”子贡进屋问道:“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答道:“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答道:“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夫子不会帮助卫君的。”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这段对话有两个历史事件背景,一是卫国父子争王位,二是伯夷、叔齐弟兄俩互相谦让王位。

先说说当时的卫国,赫赫有名的卫灵公暂不作评价,卫灵公的儿子,也就是太子蒯聩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逃到晋国。卫灵公去世后,立其孙子蒯辄继位,是为出公(蒯辄是太子蒯聩的儿子)。这时晋国想把太子蒯聩送回,借以侵占卫国。卫国为抵御侵略,拒绝太子回国,这就是蒯辄与其父争夺卫君之位的故事。

再来说说伯夷、叔齐弟兄俩的故事,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三子叔齐为王位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父命不能违,不接受,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二儿子继承了王位。伯夷、叔齐弟兄俩后“义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两个故事讲完了,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多不得意,唯在卫国得到赏识,所以大家推测他会拥戴卫君,甚至连孔子的弟子也有疑问。子贡通过询问伯夷、叔齐之事,窥知了孔子的意向。在孔子看来,伯夷、叔齐不违孝悌,追求道德的圆满,是值得称颂的。因此说出了“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一传送千年的名句。因此,子贡做出判断,卫出公以儿子对抗父亲,是不孝不义的,孔子是不会帮助出公的。

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提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的做事做人原则,仍具有现实意义。现在许多人经常抱怨,为什么老让我做好人,要遵守这、遵守那,那么多坏人可以为所欲为?按照孔子的说法,你做好人,已经得到了承认和好的评价,又抱怨什么呢?

孔子还说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你心里想到仁,你离仁就不远了。你追求什么,你就将得到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论做什么,怎么做,无非求一个“心安”而已。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ʵ��� �ֺ�Թ��ʲô��˼

¹Ȫ����ʳ��

���ܴ���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2021-01-06 �� ����ʳ���������������ʵ��ʳ��

��ע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ʶ��õ����ʣ�Ϊʲô��Թ���أ�

���ԣ������������

ԭ�ģ�Ƚ��Ի��������Ϊ)�����������ӹ�Ի����ŵ���Ὣ��֮�����룬Ի�������ġ��������Ҳ����Ի������֮����Ҳ����Ի����Թ������Ի�������ʶ����ʣ��ֺ�Թ��������Ի�������Ӳ�ΪҲ����

���ģ�Ƚ�У����ӹ���˵������ʦ����������Ĺ����𣿡��ӹ�˵�����ţ���ȥ�����������Ǿͽ�ȥ�ʿ��ӣ������ġ�������ʲô�������أ��������ӣ�˵�����Ŵ������ˡ������ӹ��֣��ʣ���������Թ���𣿡������ӣ�˵�����������ʶ��õ����ʣ�Ϊʲô��Թ���أ������ӹ�����������Ƚ�У�˵������ʦ���������������

��չ����

���������Ҫ�ص������Լ�����������Զ����һ��Ӻ�ݺ�˳�����캬��ķ�񡣻��о����ڼ򵥵ĶԻ����ж���չʾ��������ͬʱ����dz���׶����ӽ����Ҳ��һ���ص㡣

������б�����һЩ���ǶԿ���ʦͽ���������̣��е����˱粵���е�û�лش��䲵����Ѳ��ֶԺ�������Ӱ�죬�硶����ѡ�����Ϊ�����ʴ���б��ѵ�С�������ӡ�����ܵ������������ҽ⳰���֣���������Ҷ����Ҽ�ֵ�Ŀ϶����Ի����ܽ���������

ҹ����ˮzlp
�Ƽ���2017-10-02 �� TA��ó���6962����

֪��С�н�������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ش�����344

�����ʣ�0%

�������ˣ�345��

��ע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 Ŀ ���ʵ���
�� �� qi�� r��n d�� r��n
�� �� ���ʵ±�õ��ʵ¡����������Ը��ʵ�֡�
�� �� ������������������ʶ����ʣ��ֺ�Թ����
ʾ �� ����ν�����ิ��Թ���Ϸ���ӣ��������۹���Ԥ�˼Ҷ�Ů�¡����塤��������΢���ñʼǡ���ʮ�ߣ�
�� �� ��ν����ָ��Ը�Գ�
������ʡ�����Ը�Գ�
���������Ը��ʵ�֡�û��ʲô��ԹԹ�޵�

���ش����Ѳ���

sooooooolove
2013-04-09 �� TA���102����

֪������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ش�����14

�����ʣ�0%

�������ˣ�3.9��

��ע

求 仁 而得仁,又 何 怨

��һ�����飬Ҳ�����ﵽ�Ľ��������õģ������Լ�����������һ���ǡ��ʵ���ˣ���ô���ʵ��ʣ��������㡣 ÿ���˶��Ҹ��ı�׼��ͬ���㿴��ȥ��������ƽ���ģ�Ҳ�����˸�֮���¡����Ǻαؿ���ֻԸ���ʵ��ʣ�����Ҹ���û��ʲô�ñ�Թ���ˡ�

Ϊ���Ƽ���

���ذٶ�֪��APP����������

ʹ�ðٶ�֪��APP�������������顣����ֻ���ͷ������б�����֪���Ĵ𰸡�

ɨ���ά������

跳至内容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 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 怨乎? 曰: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出, 曰: 夫子不为也。

本章记录了卫国发生了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即蒯聩父子争国,孔夫子师徒对这件事情的反映。论语全篇中,与卫国相关的故事较多,例如前面所讲的子见南子,就是南子试探与孔子结盟的一次事件;此章讲蒯聩夫子争国时间;孔子归鲁后,又发生了卫出公为原卫太子所迫出逃的事件,子路战死。这些事件大体的脉络都是卫国的继承人权力斗争,即卫灵公身死之后,由谁来继位的问题。

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原太子蒯聩互为政敌,均欲置对方于死地。终有一次蒯聩派人杀南子而未为南子为发觉,引发卫灵公震怒,蒯聩仓皇出逃。卫灵公死后,南子后欲立少子郢为君,但郢推辞不受,于是卫人立蒯聩之子辄为君,是为卫出公。蒯聩奔逃后,复位之心不死,多次欲回国争夺大位。卫出公继位后,蒯聩在赵国支持下回到卫国,意图取代其子卫出公,却遭到卫国人的反对和攻击,第一次复位失败。此章孔夫子师徒问答,大体上是在这个时间上。

前面说过,孔子师徒在卫国,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人中精英,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也与各国有紧密的政治联系,因此应该也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在遇到这种大的政治变故的时候,必然也是两方敌对的力量争夺的对象,也就是必须要表态站队。简单说,就是说卫国人的原来的太子蒯聩回来了,要和他的儿子—现在的国君卫出公争夺国君之位,你们怎么看呢?

冉有说,孔夫子要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好的,我将进去问问夫子的态度。子贡进去问孔夫子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这是古代的贤人哪。子贡说,他们对最终的结局有怨言吗?孔子说,他们想要追求仁义,最终得到了仁义;既然如此,怎会对最终的结局有怨言呢?子贡出去对大家说,孔子不会帮助卫国国君的。

伯夷叔齐的故事,记载于《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主要是兄弟让国、义谏文王、首阳采薇三个故事,实乃古代大仁大义之人,也把仁义之德、为人气节演绎到极致。孤竹国是殷商时期北方大国,伯夷叔齐都是孤竹国君之子,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子贡进去问孔子,没有问这件事,而是问了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态度,孔子当然是极其赞赏的。子贡接着问的这句话才是核心,“怨乎?”我们知道,与实际利益无关的高调表态很容易,但若要承受实际的后果则要反复掂量。伯夷叔齐,当然令人尊重,但最后竟然因为不愿食周粟而饿死的结局,子贡是问,若孔子是伯夷叔齐,是否要后悔最初的选择(假定最后是不详的解决)。孔子就说了这句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句话是孔子论述的仁的核心之一,即仁的核心,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有其他的考虑(例如忧虑结果的好坏,就会有怨;例如困难的程度,就会有苦、惧,诸如此等),仁的意义就在为仁的过程中。所以,就叫求仁而得仁。

近期,澳洲对我们国家的态度前倨后恭。一方面,甘愿做美国人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在政治、军事、外交等事务中,摆明了与我为敌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作为我国的铁矿等主要原料进口国,拼命攫取经济利益,包括也加入RCEP组织。当我国宣布某些实质性制裁措施时,澳洲人又跳出来讨好喊冤。我看,部分媒体以嘲讽的口吻,说澳洲应该求仁得仁,不应该后悔。如果从这句话的原意上,我觉得使用不是很妥当。求仁而得仁,是褒义词,并不是中性词汇。

今年新冠疫情,深刻搅动了国际关系,这些矛盾归根到底是全球化与区域分工、区域市场不匹配带来的深层矛盾。这一过程的解决时间不会短,也许20年或许50年,应该将在孩子他们这一代完成。当中国成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的时候,话语主导权,以及文化的影响力将发生大的转移。也许,孔子的影响力再一次风靡世界。

10月到11月,全月非常忙碌,出差、培训、应酬、会议,各种活动应接不暇。所以更新慢了。

EverYang于南京

2020/11/29

文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