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中台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菩萨清凉月,

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

菩提影现中。

出自《华严经》,星云大师的注解: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看到月亮在空中四无依靠,像是非常危险,其实非常安全,就因菩萨住于般若空性之中,了无挂碍,菩萨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

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若澄清,水不必求月,月亦不必应水,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中沙土混浊,水虽求月降,而月亦映水面,然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也。

首页 - 文章 - 大陆, 资讯 - 正文

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

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

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

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

——寒山大士

己亥八月十五(公元2019年09月13日),恭逢月光菩萨圣诞,天上云居真如禅寺依古规,隆重举行普佛、上供、普茶、拜愿等法事活动。方丈上纯下闻大和尚率两序大众暨护法檀越,虔诚礼拜月光菩萨,祈愿月华清凉,永沐华夏,风调雨顺,兆庶康宁!

“中秋云散月空圆,海众同参问祖禅。”中秋嘉节,举头仰望,旷古太虚,璞玉一轮。世人皆言月在空中,不知禅心明月两相映。惟有心月圆时,方见虚空圆月。禅门參究,非在观赏天上明月,贵在反究己心,借境中月观心中月,体悟能见月者,毕竟是谁?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云:“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一空两同,齐含万象。”《碧岩录》云:“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

昔虚云老和尚于云居山,每逢佳节,皆曾反复垂示大众:一切境界如梦幻泡影,皆是自心显现。修行人不可随世间时令节气动心,要于境中不被境转,“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老和尚云:

“闻 和 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 和 照 没有两样。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

即今中秋良辰,大众千祥云集,共聚真如胜地,当提起无上宗门參究,以话头为指月之标指,念念回光返照,直彻五蕴皆空,蓦然回首,心光迸发,亲见故乡明月!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华严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官方

1.69K篇文章 13.07M总阅读量

0

上一篇: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原田光则长老参访七塔禅寺 下一篇:南京栖霞古寺己亥年中秋祈福活动圆满举行

福嚴佛學院研究所長叡法師

二月九日半夜十一點多,家師上厚下觀院長打電話到學僧寮房,說:「果慶法師通知,仁公在新店慈濟醫院剛剛往生,『精進專案』啟動,趕緊連絡長旭師、如暘師佈置場地,通知其他相關人員,準備隔天一大早(也就是幾個小時後)要迎大體回福嚴……。」由於此時正值學院放寒假期間,院內只有少數幾位輪值顧寮師生。不多久,大家全都動了起來,連夜將福嚴圖書館清空、佈置追思堂、準備相關細節,慈濟志工蔡堅印也在第一時間趕來,一直做到清晨五點多才去休息。

不到一小時,大家就都集合準備迎接大體回院。不久,智觀寺達觀長老尼、壹同寺如琳長老尼也率領弟子來到福嚴山門口,準備向仁公返院接駕。就在福嚴大殿一百○八下的叩鐘聲裡,仁公長老回到了他向來所愛護的福嚴。接下來一連七天,長老就在其學子們、福嚴師生與志工們的陪伴下,度過這段人生因緣最後的一程。

仁公長老生於民國八年,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人,七歲出家,民國四十二年由香港來台,親近印公導師。長老特別尊重善知識,長老自述:「直到現在,我晚課中總是『印導師、演法師、續法師,我當盡未來際恭敬之、歸依之』。」尊重善知識這又是我們應向長老學習的一點。

民國六十一年,長老受邀前往美國弘化,去國懷鄉,在四十年後,在這人生的最後歸宿,選擇回到福嚴來落葉歸根,可見長老對導師、對福嚴、對佛法,有著一份濃厚與深重不移的情感。

據說,仁公長老很喜歡誦的偈頌是:「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弟子於長老追思堂前所獻盆花上的題字,正是此一偈頌。

學僧特意查了字典,「償」字,有「實現;滿足」的語義。試解這偈誦:「菩薩的心境,如同一輪清涼的明月,悠游於太虛空、畢竟空中,為了實現多生累劫的誓願,他正浩浩蕩蕩地奔赴前程!」

學僧以為,仁公長老之所以特別喜愛此偈頌,應該是「夫子自況也」!

以「畢竟空」一詞,檢索《導師著作光碟》,恭錄幾則:

(1)《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頁726:

「畢竟空」,是究竟的、徹底的空;菩薩安住空法中,是沒有一些些非空的。

(2)《大智度論》:

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方便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

原來「畢竟空」跟「般若」與「方便」都有密切關係。

(3)《般若經講記》頁87~88:

聽了諸法畢竟空的甚深法門,能不驚、不怖、不畏,也是極為希有的!眾生為普遍的成見 ── 自性妄執所誑惑,聽見畢竟空,不能不驚慌而恐怖起來!

神教徒怕動搖了他們的上帝,哲學家怕失去了他們所唯的物或心,學佛者怕流轉還滅無從安立,所以《智論》說:「五百部聞畢竟空,如刀傷心」。

《中論》青目釋:「若都畢竟空,云何分別有罪福報應等」?

《成唯識論》說:「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為捨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資糧」!

這唯有能於畢竟空中,成立無自性的如幻因果,心無所著,才能不落懷疑,不生邪見,不驚、不怖、不畏,這真可說是火裡青蓮!

(4)《中觀論頌講記》頁1:

龍樹菩薩,他本是南印度的學者,又到北印度的雪山去參學。他正確的深入了(南方佛教所重的)一切法性空,於(北方佛教所重的)三世法相有,也有透闢的觀察。

所以從他的證悟而作為論說,就善巧的溝通了兩大流:「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

他是空有無礙的中觀者,南北方佛教的綜貫者,大小乘佛教的貫通者。這樣綜貫的佛法,當然是宏偉精深無比!

(5)《般若經講記》頁170~171:

觀自在菩薩可作兩說:

一、特別指補怛落迦的觀自在菩薩。

二、凡是能觀察真理、獲得痛苦解脫者,都名觀自在菩薩 ── 本經指後者。

經上說:八地以上的菩薩,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為菩薩的觀自在者。然菩薩登地,通達真理,斷我法執,度生死苦,即可名觀自在。就是勝解行者,能於畢竟空觀修習相應,也可以隨分得名觀自在了。」

我們祈求觀自在菩薩保佑,自己多少也要學習、練習「於畢竟空觀,修習相應」,讓自己也成為「觀自在」!

二月十六日下午,在細雨薄霧中,福嚴佛學院四眾弟子恭送仁公長老的大體到獅頭山勸化堂,沉靜地、肅穆地,化為裊裊清煙,翳入虛空之中。

學僧隨眾坐著大巴士正要下山時,一個轉彎,回頭瞥見山路旁有一株嫣紅的緋寒櫻,盛開在薄暮涼冷的空氣中,不由得想起方才荼毘儀軌中所唱「火焰化紅蓮」的字句。

仁公長老跟印公導師有著相同的志願 ── 「願生生世世生於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

聽師長說,仁公長老最重視時間,生平絲毫不肯浪費時間,具有這樣信念與習慣的人,相信正在回到人間的路上,提起正念、兼程趕路著。這樣,長老要與有緣人們見面的時間,應該也不至於太遲吧!

且容學僧以心香一瓣,至誠向這位人間的大精進菩薩,頂禮、頂禮、再頂禮……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