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之 實力 者 漫畫 人

李小龍(英語:Bruce Lee, Lee Siu-long, Lei Siu-long,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2]),本名李振藩(英語:Lee Jun-fan, Lei Zan-faan),乳名細鳳,譜名李源鑫,訓名李元鑒,李振藩的漢字拼音Jun-fan最初寫成震藩;然而,“震”與他祖父的一部分名字“李震彪”相同。因此改為諧音振,以避免中國傳統命名禁忌。國際著名華裔武術家、截拳道創始人、動作片演員、動作導演、武術指導、功夫片的開創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香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李小龙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於丁佩在香港九龍九龍塘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最新研究指出,李小龍的死因是喝了太多水,腎臟無法排出多餘水分,因此引發低血鈉症而逝世[8] 。然而,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9],電影不少帶有漢族文化色彩。李小龙亦带领香港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香港电影累积丰厚的资本、技术和观众,并为香港电影在1980年代開始风靡全球、成为东方荷里活奠定基础。

家庭背景[编辑]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為香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母親何愛瑜為香港富商何東爵士同母异父之弟何甘棠之养女。李小龍有兩姊李秋源、李秋鳳、兄李忠琛(林燕妮、張瑪莉之前丈夫)及弟李振輝。妻子蓮達·艾米莉與其誕下儿子李國豪和女兒李香凝。[10]

1939年,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偕妻子及三個兒女從香港遠赴三藩市唐人街演出粵劇。1940年為庚辰年,中國人稱為龍年,且小龙生于辰(龙)时,后呼应其乳名“细凤”,而藝名「李小龍」為《細路祥》作者袁步雲取名,在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首次使用[11]。(然而細路祥一片的片頭字幕與當年在報章上所載之名字卻是“李龍”。)而李小龙的英文名“Bruce”的起名者则据说是东华医院的医师玛丽·格洛弗。[12]

1941年,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開始時與兄長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49年因應天主教香港教區要求,所有男生都需轉往德信學校繼續學業,及後再轉讀喇沙書院。尽管少年李小龙家境比较富裕,但由於中國大陸發生「國共內戰」,大量中國人逃入當時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令香港變得擠迫。[13]李小龙讀至中四因打架及曠課被趕出校,轉到聖芳濟書院繼續學業。李小龍自幼身體孱弱,其父為了兒子體魄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以鍛鍊身體。

1956年16歲时,李小龍重返校園,他在一次帮派冲突中受挫,于是到油麻地利達街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虽然咏春练习并不固定[14],但李小龍曾因詠春練習單調而放棄,后因与街頭流氓打架時使出一招詠春的日字衝拳擊倒對方而重新回到詠春門下。在叶问门下学武期间,李小龙曾遇到重重阻力,但李小龙坚持不懈,继续学习。[15][16]授業師兄(相当于教练)為有“講手王”之称的黃淳樑。半年後,葉問搬遷到李鄭屋邨,李小龙比較少到這裡。在拳術方面,多與同樣曾習西洋拳的黄淳梁練習。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节拳等拳種。叶问试图让青少年们参加有组织的拳击,以此阻止他们参与街头帮派的冲突。作为叶问为数不多的亲授学生[17],李小龙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组冠軍。[18]

童星時期[编辑]

1941年,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粵語片《金門女》中亮相。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而該片廣告亦標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翌年,他先後以「小李海泉」及「新李海泉」客串參演《夢裡西施》及《樊梨花》,到了第四部客串的電影《花開蝶滿枝》(1950年),他以「李敏」為藝名參與演出,當年的電影廣告更特別標明「神童小李海泉客串」,可見當年李小龍的童星演出已相當出色[11]。

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電影是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又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並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當時廣告上稱他為「李龍」。翌年,李小龍參演的《人之初》再次獲得好評,他在劇中飾演一名誤入歧途的不良少年,影評人向宸曾在《文匯報》撰文,指李小龍「配稱粵語片『天才童星』,粵片工作者應該好好重視他。」[11]

在1953年至1955年期間,李小龍先後參演中聯影業公司的七部電影,分別是《苦海明燈》(1953年)、《慈母淚》(1953年)、《父之過》(1953年)、《千萬人家》(1953年)、《危樓春曉》(1953年)、《愛 (上下集)》(1955年)及《孤星血淚》(1955年),大部分角色均為「乖仔」。隨後先後參演《守得雲開見月明》(1955年)、《孤兒行》(又名《苦命女》,1955年)、《兒女債》(1955年)、《詐癲納福》(1955年)、《早知當初我唔嫁》(1956年)等粵語片[19]。1957年公演的《雷雨》是李小龍參演唯一的「文藝片」,片中他飾演善良的二少爺,更是他在電影上首次有戀愛的戲份[20]。同年公映的《甜姐兒》,客串演出的他只與女主角文蘭跳了一場恰恰舞,卻受到觀眾的注目。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鴻》是李小龍赴美求學前的最後一部粵語片,片中飾演一個戰爭孤兒「阿三」,與飾演孤兒院院長的吳楚帆(他亦是本片監製及編劇)有不少對手戲,演出極為出色,影評人石琪甚至稱此片「無疑是李小龍的代表作……主要是形象鮮明、迫真」[20]。

此外,李小龙酷爱跳恰恰舞,少年时期曾获全港恰恰舞邀请赛冠军,在港期間曾以教授著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不過他并沒有學。1960年代,李小龍在美國也曾教過一些當地人跳恰恰舞,據聞他的恰恰舞老師是一位名叫Terry的菲律賓人。而李小龍在《甜姐兒》與《早知當初我唔嫁》,都有跳恰恰舞的鏡頭,後者更是教導粵劇名伶任劍輝跳舞[20]。

留美時期[编辑]

1959年4月29日晚,家人决定坐船將他送往出生地美國。李小龍于1961年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戲劇,並副修了哲学、心理學及其他學科[21][22][23]。就讀的同時,他也結識了未來的妻子琳達。1962年4月,李小龍大二期間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在振藩国术馆中,他主要教授他在当地的朋友。他的第一位学生是曾练习柔道的杰西·格魯夫,第一位教学助手是木村武之。两人后来也向他人传授李氏功夫。[24]他邊教邊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法造詣更為精深。[來源請求]

李小龍遺孀蓮達(Linda Lee Cadwell)

正是通过1964年的空手道大赛,李小龙结识了跆拳道大师李俊九。两人成为朋友,作为武术家,双方都从这段友谊中获益。李俊九详细教授李小龙侧踢,李小龙则授予李俊九“无预兆”出拳。

1964年8月,李小龙在加州奥克兰的4175 Broadway街成立「振藩國術館」,向非华裔教授武术。[25][26]

1964年,李小龙在加州奥克兰唐人街与黄泽民进行了一场极富争议的对决。黄泽民是形意拳、北少林拳以及太极拳的一把好手。据李小龙称,一些华人向他下达了最后通牒,命他停止向非华裔教授武术。李小龙不为所动,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次对决。比武前双方约定:如果李小龙输了,他就要关闭自己的武馆;如果他胜出,他将得以继续教授白人以及其他任何人。[27]黄泽民对此说表示否定。他表示自己是接受了李小龙在一次剧院表演之后向自己提出的挑战,而他对白人以及其他的非亚裔并没有区别对待之意。[28]

李小龙就此次对决称:“挑战书上有唐人街上所有师傅的名字,但我并不害怕。”[29]

比武的见证人包括琳达,詹姆斯·李(李小龙的同事,无血缘关系)和太极拳教练威廉·陈。黄泽民和威廉·陈表示对决持续了20到25分钟[30];而李小龙,詹姆斯·李以及琳达却认定比赛在三分钟内就以李小龙的决定性胜利结束了。琳达·李称:“这场毫无保留的比赛在开始后总共进行了3分钟。李小龙将他打倒在地,问他:‘想放弃吗?’那人答道:‘我认输。’”[27]

黄泽民在《太平洋周报》这份旧金山的中文报纸上发表了他对比武的回忆,同时对李小龙发出了第二次挑战。[30]李小龙没有答复。此事就这么平息了。李小龙依然向白人教授武术。

他被電視劇《蝙蝠俠》製作人威廉·多兹尔(William Dozier)賞識,邀請試鏡。1966年4月30日,李小龍與美国广播公司簽訂了30集電視劇《青蜂俠》的演出合約,擔演配角「加藤」(Kato),但只能播出一季共26集。其後以「加藤」角色演出2集《蝙蝠俠》,又在《無敵鐵探長》(Ironside)和《新娘驾到》(Here Come the Brides)中客串。[來源請求]

1967年7月9日,李小龙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Bruce Lee Martial Arts Studio),确立其武道哲学截拳道之名称,是李小龍最後親自開館授徒的武館,武館位置在628 W College St, Los Angeles,截拳道英文拼音是李小龍請教UCLA語言學教授後確定的。在早期李小龍在洛杉磯教的主要是詠春功夫,後來開始融入一些全新的內容,比如腿法以及將格鬥哲理運用於技擊之中的方式,此時他的技擊術開始變化,但這種變化並非簡單地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術、方法和結果,而是使技術變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合哲理。在當時攔截是李振藩技擊術的基石,主動的以攻為守的攔截可運用多種方法去實現。它不是阻擋的意思,但它可作為一種積極的防禦方法來化解迎面而來的打擊。攔截意味著在對手進攻之當時或進攻之前阻止他,大多數技擊術是建基於單純的進攻和被動的防守之上,而在當時攔截已成為截拳道的首要技擊原則之一。[來源請求]

李小龙还出席了1967年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并进行了各种表演,包括对USKA世界空手道冠军威克·摩尔表演了“无敌拳”。李小龙告诉威克·摩尔,他会对着摩尔的脸打出一记直拳,而摩尔要做的就是试图阻挡这记直拳。李小龙后退几步,询问摩尔是否做好准备。当摩尔点头确定时,李小龙滑步向前进入攻击范围,并对着摩尔的脸打出一记直拳,在打中前停止。在八次尝试中,摩尔一次也没能拦下李小龙的拳。[31]

後來李小龍被江湖中人王俊開槍襲擊,身中兩彈,因為0.22口徑手槍子彈殺傷力不大,李小龍當時穿皮夾克,沒受傷害。但是李小龍經此事後決定離開美國,遠走香港。[33]

回港發展[编辑]

1970年代,邵氏兄弟曾透過李小龍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回港拍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事。其後,邵氏行政總裁鄒文懷離職出走,另組嘉禾,並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11]。

《唐山大兄》(1971年)

《唐山大兄》是李小龍旅美回港後所拍的第一部影片。他飾演的唐山青年鄭潮安,在泰國曼谷冰廠工作,與實際為販毒分子的冰廠大老闆進行殊死的鬥爭,片中李小龍迅猛的三腳迴旋連環踢、凌空飛腳以及高亢的嘯叫等武打噱頭皆極具個性,令觀眾如癡如醉,功夫熱潮因而掀起。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300萬港元。

當時粵語片正陷於低潮,幾乎停止生產。他替羅維拍《唐山大兄》及《精武門》,原版都是國語對白,後來嘉禾重新發行才配上粵語。在此形勢下,李小龍憑藉著一身好武藝與個人銀幕魅力,不僅在七十年代初期掀起一股電影熱潮,將觀眾拉回戲院中,讓衰退的香港電影工業重新找到一線生機,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礎;亦使「功夫片」復甦,賦予新的面貌與活力。他的電影也身價百倍,轟動了全球,讓人們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 [來源請求]

《精武門》(1972年)

李小龍在片中飾演霍元甲弟子陳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師父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他大鬧日本武館,砸爛污衊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和“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匾。

片中李小龍不使用蹦床等輔助工具及替身,且首次將雙節棍搬上銀幕,並道出一句經典對白:「中國人唔係病夫(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自此成為了一大經典。該片票房收入超過400萬,位列當年賣座港產片的亞軍,並且榮獲了第10屆金馬獎最佳技藝特別獎。[來源請求]

《猛龍過江》(1972年)

影之 實力 者 漫畫 人

協和電影公司(Concord Production Inc.)为香港旧时一间电影公司,1971年开张,由李小龙同嘉禾电影创办人邹文怀共同创立,李小龙后期的电影都有该公司参与[34]

李小龍與嘉禾公司合組協和公司,《猛龍過江》是他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李小龍在片中飾演一個來自香港鄉村的功夫高手唐龍,遠赴意大利幫助一家中餐館的女老闆(苗可秀饰)剷除當地惡霸。主要的打鬥部分被安排到羅馬鬥獸場,《猛龍過江》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遠赴歐洲取景的影片。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創有史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並入圍第十屆金馬獎的優等劇情片獎。[來源請求]

《龍爭虎鬥》(1973年)

李小龍與美國華納公司合作拍攝,亦是李小龍在好萊塢電影中第一次擔任主角,也是他的遺作,從而使李小龍一躍成為世界級國際影星。片中李小龍扮演一個少林寺武功高手,隻身闖入荒島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李小龍將角色冷漠嚴峻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深入孤島地下室,與趕來的打手對打,該片打鬥場面及使用武器較多,是系列中最賣座的一部。片中,李小龍展示出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節棍等絕技。[來源請求]

1973年5月10日,李小龍在拍攝本片時曾於戲場內昏迷。[35]

《死亡遊戲》(1973年)

講述一位強者為了奪得傳說中的稀世珍寶而勇闖七層寶塔,經過一輪惡鬥後到達塔頂,卻只換來一句古老的謁語:「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豈料一語成讖,該片成了李小龍的未竟遺作。

1973年5月10日下午5時,李小龍於片場為電影龍爭虎鬥配音時突然嘔吐及抽筋[37],陷入半昏迷,呼吸困難,情況一度危殆,被送入浸會醫院搶救[37]。2小時後逐漸甦醒,經醫生診斷證實為發高熱及低血壓,事後李小龍對醫生說:「當我在片場突然暈倒後,就甚麼都不知道了。[4]」之後轉到九龍法國醫院,留院一星期後出院[37],經醫生檢查一切如常,只是並未照X光檢驗腦部,李又再全情投入電影工作。

1973年7月20日下午3時,嘉禾電影負責人鄒文懷到達李小龍位於九龍西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的家中洽談拍攝中電影死亡遊戲的事宜[4]。至17時,李小龍與鄒文懷轉到位於九龍塘筆架山道67號碧華閣2樓A3室的台灣女星丁珮家中[4][5],商談合作拍攝《死亡遊戲》。19時30至45分左右[4],鄒文懷原本該與李小龍及丁珮共同到日式「金田中餐廳」與澳洲影星佐治·拉辛比晚膳,然而因李感到頭痛,需要休息一會,故此鄒先行赴約。在鄒離開前不久,丁珮將一粒自己平時慣用的止痛藥給李小龍服用[4],李隨即進入丁珮房間床上躺臥睡眠,並關上房門,丁珮在客廳與鄒交談一會。隨後鄒獨自離開應約,丁則在廳中看電視[4]。約20時30分,丁首次進入房內查看,發現李正在熟睡,接着致電餐廳知會鄒文懷,鄒回應給李多休息一會[4]。約21時,丁第二次入房,這時李仍處熟睡狀態,且無法叫醒,遂第二次撥電告知鄒[4],此時鄒已接近完成晚飯,並謂會回來查看。21時30至45分[4],鄒回到丁珮家中,發現李毫無反應,心感不妙,遂致電丁的私人醫生協助。22時10分[4],住在附近的私人醫生趕到,為李小龍立即檢查,發現他沒有脈搏、心臟停止跳動,毫無生命徵兆,遂於22時30分電召救護車,救護員到場為李小龍施行人工呼吸並用手急救兩分鐘[38],後轉用氧氣機協助其呼吸,並繼續為他進行心肺復甦法等急救,但沒有效果後立即將李送往醫院。23時送抵伊利沙伯醫院後雖經證實瞳孔放大,對光線毫無反應,心跳、呼吸完全停止,惟仍被搶救一段時間,包括在左胸注射強心針並作心肺復甦法,並為他進行電擊治療、心臟除顫器電擊治療[38],但情況依然無改善,直至23時38分終由米高醫生宣布死亡及簽發死亡證[38],正式向外界宣告其死亡,享年32歲,李小龍兄長李忠琛及嘉禾電影負責人鄒文懷趕到醫院了解情況[39]。7月21日0時過後,警員抵達丁珮家中調查[4],並取走李小龍飲過的杯及服過的藥作進一步化驗。

7月24日10時遺體由醫院運往殯儀館[39],18時李小龍於大角咀九龍殯儀館通宵設靈[39],翌日早上10時大殮、12時出殯[39],靈堂主橫匾為「藝海星沉」[39]、左右兩旁的副橫匾則寫有「哲人其萎」及「典型尚在」[39],曾經到場致祭的包括苗可秀、李香琴、譚炳文、新馬師曾、沈殿霞及羅維等[39],附近街道擠滿近3萬名市民[40],有人甚至冒險爬上大廈外牆懸臂式招牌[39],希望送別一代武術巨星並作最後致敬,人群中有12人暈倒[41],在家屬同意後,遺容經電視台轉播[39]並由報章刊載。遺體於7月26日隨飛機空運到美國西雅圖湖景公墓土葬[40],當1993年3月31日其兒子李國豪於拍攝電影時意外身亡後,亦一同葬於李小龍墓旁。1973年9月3日,李小龍的死因聆訊在荃灣裁判法院開審,經過7天的審理並傳召大量證人後,9月24日3名男性陪審員一致裁定李小龍「死於非命」[4],死亡原因為對止痛藥物產生高度敏感速致腦水腫,而該種藥物對一般人而言不會產生高度敏感。雖然李生前有服食大麻習慣,驗屍解剖時亦發現胃部有少量大麻[4],但法庭認為大麻並不會致命。

雖然死因至今仍然眾說紛紜,但當化驗報告出來以後,其死因為『對頭痛藥物(Equagesic)過敏』,發現他的腦部腫脹和帶有瘀血和動脈瘤。好友查克·羅禮士在1975年確認李小龍的真正死因是從1968年起,他因為舉重意外而脊椎脫位,需要長期服用肌肉鬆弛劑,但是再加上家中助手給他服用的頭痛藥物產生化學作用。[42]

截拳道[编辑]

「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是李小龍的截拳道哲學理念

李小龍意在破除一些武术旧习,走出一条新路。他认为“截拳功夫”这一名称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于是改名“截拳道”。他对于这个名字依然不满意,因为这一名称依然具有一些限制。[43]

截拳道的弟子遍佈世界各地,有杰西·格魯夫、丹尼·伊诺山度、詹姆斯·严·李、木村武之、李凱、理查德·巴斯蒂罗、黄锦铭、艾伦·乔、蓮達·艾米莉(其妻)等等。

香港足迹[编辑]

李小龍位於九龍塘的故居,曾改裝為羅曼酒店,最後保育失敗而於2019年9月拆卸

李小龍襁褓時家族從美返港,居於九龍西油麻地茂林街5號。後來香港淪陷,1941年一家搬遷到彌敦道的218號2樓,該處昔日是一幢西式唐樓,當年他們李家五姊弟就在那裏居住,後來該地點重建成恆豐酒店[44],對面的彌敦道223號新樂酒店則是李小龍家族每周日家庭聚餐的地方。李小龍早期入學的柯士甸道103號德信小學,校舍保存至今。後來他轉校至喇沙書院,當時喇沙原址被英軍用作軍營,故他就讀時校舍遷至何文田巴富街。另一所是於1956年入讀的大角嘴區聖芳濟書院,1973年曾應邀返該校作校運會頒獎嘉賓。

李小龍主演電影《龍爭虎鬥》取景地點屯門區青山禪院,是少數在港拍戲兼保留至今的場地。[45]

李小龍在1972年入住過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該獨立別墅從一位美籍商人手中购得,當時名為「栖鶴小築」。在李小龍去世後,業主鄒文懷等人以85萬元出售給余彭年,余氏再出租成為计时收费的“時鐘酒店”,名為羅曼酒店,2008年市值計約價值1億港幣。2008年四川地震,余氏打算將包括李小龍故居等五塊地皮出售,部分作為賑災用,在李小龍迷組織及一批電影文化界人士關注之下,最終沒有售出。[46]
根據莫沛安記載,葉問葬禮他沒有到,黃淳樑有。小麒麟認為,不是因為門戶問題,而是因為十二月初 他正在拍攝《死亡遊戲》沒有留意此事。忙碌過後,李小龍親自拜會葉準[47]。

李小龍的事業成就對影壇以至文化方面都有影響,他不僅開創了華人進軍荷里活的先河,更創立了截拳道,亦是混合武術概念引入電影之中的先驅者,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功夫以及發展出MMA FlGHTING,同時令動作片或稱「功夫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

對西方人的影響[编辑]

李小龍的出現一改華人在外國人眼中剃髮易服的形象,很多西片自此都將華人設定為武術高手出場,使得西方人以為華人都是武術高手。李小龍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中佔有一席位置,是黄柳霜、劉玉玲和成龍以外的4位華人之一;在香港星光大道中更豎立了一座銅像及紀念牌匾。

  • 洪金寶憶述因誤會而與李小龍切磋的過程。李小龍回港參觀洪金寶拍片時,洪金寶曾邀請他出手見識看看,當洪一起腳時,李小龍的腳已經在洪金寶面前。[48][49][50]
  • 五十年代後期,香港衛生環境不太好,衛生局為了防止市民胡亂棄置老鼠的屍體而引起鼠疫,便在馬路邊的電燈柱,離地面約一米高的位置掛一個小木箱,供市民放置死老鼠。李小龍就讀的聖方濟學校附近老鼠箱比較多。李小龍每天放學由詩歌街步行到旺角,到黃淳樑師兄家中練拳,就會在途中邊行邊練拳,見一個老鼠箱就打一拳,久而久之那段路上幾十個老鼠箱全都被李小龍打爛了。衛生局便把爛了的老鼠箱換掉,但不到兩天新的老鼠箱又被李小龍打破。黃淳樑得知此事後跟小龍說:「別再打爛老鼠箱!如果再發現有老鼠箱被你打爛,我就通知旺角道街坊,把找到的老鼠屍體送到你家,等你自行處理。」之後,衛生局在新的老鼠箱貼上「破壞政府公物者,罰款二十元」的標貼。小龍見到告示後,再也不敢打老鼠箱了,轉而打鐵做的電燈柱。
  • 李小龍的姊姊李秋源早前在一個李小龍相展上表示,弟弟一直不懂踏單車,亦不會游泳,以前李小龍跟家人去游泳時會惡作劇地被姊姊把他的頭按進水裏。
  • 李小龍的弟弟李振輝接受《華西都市報》專訪時透露,李小龍的弱點是最怕蟑螂,他指:以前在家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了。從他的房裏傳出「啊!」的尖叫,我們跑過去,他已經跳到了桌子上,再一看,地上有一隻蟑螂。這是他的恐懼,每次見到蟑螂,他都會這樣反應。真不可思議。之後他還把蟑螂串成珠子戴在身上,克服恐懼感。
  • 有一次李小龍偕同影圈人物前往尖沙咀旅遊區一家酒吧小飲,當時男女客人對小龍反應不一,有一沾風采為榮,故意三番兩次走近李小龍所坐之檯。但有幾名孔武有力之人,卻不折服有意挑戰,一試是否為真功夫。由於在美國,李小龍已有此種經驗,對挑戰者一概不理,但在此種情形下,挑戰者一定愈發囂張,他與友人幾乎是無法閒談,因此友人勸李小龍略作表演。李小龍在無可奈何下,向侍者拿一罐未開罐頭放在桌面上,李小龍以食指作一伸指距離,突然發勁,曲指一伸竟然插入鐵罐內,而指絲毫無損,李小龍略拖小技,「指插穿鐵罐」果然技驚四座,使憤憤不平者亦折服,從此便可安寧小飲,不再被騷擾。[來源請求]
  • 據說 安東尼奧·豬木 與 穆罕默德·阿里交手時所施展的腳法是跟李小龍學習的。「豬木盛讚李小龍的低撐腳,認為他天下無敵,而且十分自負的說:『誰說我跟奇利(阿里)合作呢?如果我們兩人就在練武廳裏面過招,包管我把李小龍的腳法施展出來,使他在三分鐘之內跌倒。』」[51]

電視劇[编辑]

參演年分劇名角色演出集數備註1966年加藤261966-09-09至1967-03-171966年加藤3"The Spell of Tut", 1966-09-28
"A Piece of the Action", 1967-03-01
"Batman's Satisfaction", 1967-03-021967年Leon Soo1"Tagged for Murder", 1967-10-26,客串1969年Karate Instructor1"Pick on Someone Your Own Size", 1969-01-09,客串1969年阿尹(Lin)1"Marriage, Chinese Style", 1969-04-09,客串1971年Li Tsung4"The Way of the Intercepting Fist", 1971-09-16
"Spell Legacy Like Death", 1971-10-21
"Wednesday's Child", 1971-11-11
"I See, Said the Blind Man", 1971-11-18

香港文化博物館「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一尊高3.5公尺的李小龍銅像立於博物館大堂

2020年11月23日起,九巴一輛富豪B8L巴士(WF6188/V6B71)被披上全車身廣告,以紀念李小龍誕辰80週年

  • 2001年,香港嘻哈團體LMF,(全名:Lazy Mutha Fucka,中文名為大懶堂),製作嘻哈音樂1127一曲,這歌名的數字其實是李小龍的誕辰,用嘻哈音樂來致敬李小龍。收錄在《LMFAMIGLIA》專輯中。
  • 2001年,台灣男歌手周杰倫創作歌曲《雙節棍》致敬與紀念李小龍,此歌曲收錄在其創作專輯《范特西》中。
  • 2005年11月27日,一尊高2米,按照電影《龍爭虎鬥》造型的李小龍銅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以紀念李小龍65歲冥壽。
  • 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於2008年11月9日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分為紀念館、演藝廣場、雕塑廣場等。[52]
  • 台灣郵局於2011年1月6日代售推出李小龍70週年典藏組,限量紀念發行。
  • 「武‧藝‧人生──李小龍」:於2013年7月20日(即李小龍逝世40周年當日)揭幕,為期13年至2026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其逾600件文物,包括戲服、親筆繪圖和筆記等。展覽場地總面積達850平方米,設立有多組特別建置,包括布置了李小龍5齣經典武術電影的重要場景、模擬李小龍的健身室及書室。展覽亦特設了收藏家系列,定期更換和展出來自不同收藏家借出的珍藏。
  • 2013年7月20日正值李小龍四十周年忌辰,亞洲電視《星動亞洲》特别節目《傳奇40年 - 李小龍》-李小龍逝世四十周年紀念特輯,於亞洲電視及YouTube全球同步直播。
  • 2013年11月27日李小龍73歲冥壽,香港團體發起《全球簽署興建李小龍紀念館活動記者招待會》,吳思遠、米雪、元華、冼灝英、韋然、方文,以及獲李小龍遺孀認可的「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主席陸地等名人一起聯署支持在香港興建李小龍紀念館。
  • 香港有機會在大磡村建立李小龍紀念館,2014年5月底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與規劃署及房屋署等多個政府部門會面后引述官員稱會在大磡村預留地方興建李小龍館和電影資料館九龍分館,配合包括已故著名影星喬宏故居的「大磡村三寶」等三幢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打造成電影文化旅遊點。[53]
  • 2020年11月23日起,九巴一輛富豪B8L巴士(WF6188/V6B71)被披上全車身廣告,以紀念李小龍誕辰80週年。其後(VD5513/AVBWU715)、(LY6518/ATE232)及(WW4116/E6X133)亦披上相關廣告。

1995年正值李小龍55歲冥壽,亞洲電視製作《精武門》電視版。

文化描寫[编辑]

因為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武術特色,有許多作品以李小龍為人物原形。

  • 《北斗之拳》:日本格鬥漫畫,主角拳四郎的很多地方都是模仿李小龍,如格鬥時的吼聲,還有他使用的武器(雙節棍)等。
  • 《抓狂一族》:日本搞笑漫畫,主角之一春捲龍以李小龍為藍本。
  • 《通靈王》:日本少年漫畫,配角之一李白龍以李小龍為藍本,及其師父沙問,與李小龍師父葉問相差一字。但漫畫中的死因為槍殺。
  • 《庫洛魔法使》,1996年至2000年連載的少女漫畫及電視劇,劇中有位香港出生的男主角「李小狼」,被指其出身和名字皆與李小龍有淵源。
  • 《火影忍者》中的李洛克,除了外表跟李小龍極相似外,其出生日期跟李小龍乃同一日,而且只使用體術。
  • 《死神》:反派組織十刃中的一員「少龍」有中國風外型。
  • 《遊戲王》:主角武藤遊戲的偶像是李小龍,而其中一回以格鬥遊戲為主題的故事也出現外表類似李小龍的反派角色。
  • 《尚氣》:漫威漫畫中的中國功夫英雄,其設計初期以李小龍為藍本。
  • 《猛龍頑馱無》:(李小龍+九龍高達)被喻為「影舞亂夢武尊」、「集白龍的仁德、青龍的怪力、赤龍的智略於一身」, 出身「黑虎流」, 霸龍頑馱無師弟。開創獨門派別「猛龍門」。黑刃丸師父。曾以「獨孤求敗」身份活躍。
  • 《馬少飛隨心畫冊》:香港插畫家馬少飛所繪,描繪李小龍栩栩如生。
  • 《封神榜》:1975年作品(台灣第一部卡通長片,台灣中華卡通製作。其中二郎神楊戩的造型,就是根據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形象設計出來的。
  • 《武之夢》:2014年作品,中國製作的網路動畫短片,動畫製作者李晉,歷時三年多的製作時間,內容為李小龍對打甄子丹,意旨向電影及武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 《雙截龍系列》:由於日本Technōs Japan開發群是李小龍的影迷,所以在設定上可見到李小龍與截拳道的影子。例如兩位主角分別叫作「李比利」(Billy Lee)與「李吉米」(Jimmy Lee),而李小龍英文名為「Bruce Lee」。
  • 《街頭霸王系列》:日本卡普空公司製作的格鬥遊戲,有一位使用截拳道,來自香港的格鬥家飛龍(Fei Long),其樣貌幾乎與李小龍一致。
  • 《铁拳》:日本南梦宫的一款3D格斗游戏,有一位使用截拳道的厨师出生的格斗家Marshall Law,出招时的吼叫声和穿着的衣服都跟李小龍如出一辙。
  • 《光輝歲月》:香港手機遊戲,配角之一唐龍,以李小龍《猛龍過江》的角色名稱『唐龍』來命名,在《熱血高校》和《獅王爭霸》的關卡出沒,以首領角色出現。
  • 《英雄聯盟》:角色『李星』其中造型『龍的傳人』在中國龍年過年推出,該造型向李小龍致敬。
  • 《王牌對決》:是一款網路遊戲,裡面可使用稀有英雄,外型極酷似李小龍。
  • 《功夫全明星》: 台灣昱泉國際製作,一款以中華功夫為題材的3D手機遊戲,一名遊戲角色比利,角色名以電影死亡遊戲的主角名稱相同,以李小龍為原型。
  • 《超級功夫全明星》:台灣昱泉國際製作,功夫全明星原製作團隊製作的3D手機遊戲,遊戲裡的角色有精武門的陳真,外型如李小龍。
  • 《少林大戰武當系列》(Shaolin vs Wutang)一款獨立開發的格鬥遊戲。本作武打音效來自電影真實配音,致敬 70、80 年代的經典功夫電影。本遊戲出自一位熱愛功夫片的獨立開發者之手。遊戲能操控會使用截拳道的李小龍造型角色外,也能操控類似武打巨星成龍或是李連杰、甄子丹等角色。
  • 《李小龙传奇》:1976年香港電影。何宗道主演,葉準飾演葉問。该片对李小龙的练武秘闻、内心世界、死因之谜等都有全面反映。主演何宗道的演技和身手在片中也发挥到顶峰状态。
  • 《李三腳威震地獄門》:1977年香港電影。由梁小龍主演。
  • 《肥龍過江》:1978年香港動作喜劇片,由洪金寶導演和動作設計,倪匡編劇。主角阿龍由洪金寶飾演,學習截拳道且愛模仿李小龍。
  • 《複製人李小龍:三龍怒火》(香港原名:神威三猛龍):1981年外片。
  • 《非洲和尚》:1991年作品,已故著名非洲演員歷蘇,電影裡被李小龍附身,來扮演李小龍做武打動作。
  • 《臭屁王》又名《蠟筆小小生》:1999年朱延平導演的作品:其中一段由學生阿武(金城武飾)因阿珍而與混混爭執,達叔吳孟達爲幫他遂以催眠大法令阿武回到前世,變成李小龍打敗混混。
  • 《少林足球》:2001年香港電影,周星馳導演。少林隊守門員的四師兄,陳國坤飾演。招式為鬼影擒拿手。造型和形象參考李小龍。
  • 《李小龙传奇》,50集电视连续剧,陈国坤主演,讲述李小龙传奇的一生。2008年由CCTV-1黄金档首播并创收视率新高,不仅取得了平均收视率11.25%,最高收视率14.86%的骄人成绩,还获得了八年来CCTV平均收视、最高收视、最高份额、平均份额四项第一。
  • 《李小龍傳記電影》(籌備中)202X年作品,索尼影業出品,由國際導演李安執導,李安之子李淳來主演李小龍。
  • 《超人力霸王雷歐》:本作超人力霸王雷歐的王牌招式雷歐飛踢是參考李小龍的飛踢而來。而裡面也出現雷歐手持雙節棍與怪獸對打一幕。
  • 《獸拳戰隊激氣連者》:2007年2月18日起於朝日電視台放映的日本特攝劇集,激獸拳的七名創始者,師承獸拳創始人李小隆一(ブルーサ・イー)一獣拳創始人,七拳聖和三拳魔的師父,使用激獸犀牛拳。形象原型是李小龍。
  • 《假面騎士Fourze》:2011年9月4日起於朝日電視台放映的日本特攝劇集,裡面有一位的可以變身為假面騎士Meteor,修行截拳道武術的高中生朔田流星。

(2019年,女兒李香凝向中國內地「真功夫」快餐店集團索償,由於該集團使用酷似李小龍形像商標作招徠時間長達15年,被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訴至上海二中院[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