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十 歲 後 你 會 站 在 哪裡

前言

30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忘記未來的煙火秀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30歲往往是許多人開始覺得,再繼續做夢下去會有點吃力的時間點。當然有人會提早察覺、有人後知後覺,有人則是不知不覺。這好像有人二十幾歲就開始不去吃到飽餐廳,吃那堆廉價又不衛生的垃圾一樣,有人則是到了40歲還在那裡吃粗飽。

其實,30歲也是個很危險的時間界限。因為,大多數的人總在三十幾或四十歲以後,才驚覺自己30歲前,人生好像一片空白,像是被鬼遮眼、被外星人綁架。眼看自己快中年了,還是沒有存款、沒有資產、沒有事業或任何專業上的成就。

美國經濟學家艾文.費雪(Irving Fisher)曾提出「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在通貨膨脹時,企業和個人因收入增加,產生貨幣變大或購買力增加的幻覺。

而我也想提出一個「差速效應」的概念,意思是指人們在30歲前,往往會有喪失時間流逝感的錯覺。

因為,人們在這個黃金期,有學校和社團或各種社交圈,加上身體健康、精神充足,吃喝玩樂、熬夜唱歌都沒事。回到家又有各種線上遊戲、出門又有手遊可以玩,讓人們的大腦在這個20到30歲間的黃金期,對沒有頻寬限制的時間流速,幾乎沒有煞車和記憶點。

因此,這個黃金期的時間流速,遠比任何時期都快。

當你過了30歲,開始感受到工作和經濟壓力,覺得社交圈變小或朋友變得現實勢利,感覺體力變差、小病不斷,開始認命不能再熬夜玩遊戲,以及吃泡麵、雞排、珍珠奶茶這些垃圾食物。這時,你就會覺得時間流速變得很慢。

如果30歲前你的時間是高鐵,30歲後就是捷運,漸漸的會變成臺鐵區間車,年紀越大又變成公車,再來就是變成騎腳踏車,最後變成靠雙腳前進,最慘的是變成在地上爬,連輪椅都沒得坐。這種對時間流速的錯覺,我稱為「差速效應」。

村上春樹說過:「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這世間最可怕的,不是白髮蒼蒼的老態,而是你一直活在二十幾歲的夢裡,直到有一天被老人年金領款單或住院通知敲醒,你才在這一瞬間發現,原來,自己早就已經白髮蒼蒼。

30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不會想到未來的煙火秀。說真的,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連我也會把煙火當真。我二十出頭時也是天天吃喝玩樂,甚至夜唱、夜遊到天亮。還好那時我實在太窮,27歲左右開始逼自己練功創業,用心去賺錢。

如果你正值二十出頭或才剛過30歲,我想,光是靠這些老生常談,你無法從骨子裡領悟到,30歲前該做的事真的超乎你想像得多,而且對你的未來有多麼重要。

因此,我很感謝大是文化願意把我在2013到2015年間完成的作品,再次集結出版,提醒年輕朋友們,不要忽略了「差速效應」的殺傷力。

畢竟,時間是只會遞減且不會再生的資源。年輕時不做該做的事,老了就只好被逼得去做不想做的事了。

推薦序一

「衝勁」與「匱乏」,是30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

行銷專家/吳育宏

在25到30歲這段期間,是我的人生最有「衝勁」,但也稱得上最「匱乏」的階段。

衝勁,是來自於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與抱負。特別是經過兩年兵役的磨練後,剛出社會的我,總比別人願意承擔枯燥或重複性的差事。我認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咬著牙向前衝就對了。這時候我的衝勁,還帶有一些傻勁和魯莽。

匱乏,對剛出社會的菜鳥來說,是再貼切不過了。薪水不高、沒有存款,工作上也缺乏無可取代的專業能力,更慘的是還好幾年追不到女朋友,金錢、能力、感情都呈現匱乏的狀態。

當你把「衝勁」和「匱乏」兩項元素,加諸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身上,有可能產生好的結果,也有可能壞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三餐不正常、做事容易焦慮,就像一個走在鋼索上的表演者,完成任務會贏得滿堂喝采,但有更大的機會從高處摔下來。

正當我對人生感到迷惘,工作能力也原地打轉、找不到突破的方法時,當年我很幸運的,考取「外貿協會」的人才培訓班。和一群對的人,在對的環境,透過對的方法努力,讓我在短短兩年內獲得巨大的改變。從外貿協會畢業的那一年,我接近30歲,而30歲後的人生旅程,感覺像走在正確航道上的船隻,看遍無數美麗的風景。

對現今的年輕朋友來說,許多外在環境的困境,和過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網路化、M型化趨勢的衝擊下,企業或個人面對的挑戰更加複雜。相信許多年輕朋友都想知道,自己30歲後會站在哪裡,更重要的是,要怎麼樣做才能往正確的方向走,確保30歲以後站的位置越來越有競爭力。

我認為在這個既充滿「衝勁」但又「匱乏」的年紀,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機制、一個環境或一個事件,去誘發和強化個人的「動機」,把青澀(苦澀)的能量,轉化為追求成功的養分。

上課進修、志工服務、嘗試新運動等,都是好方法。若是受限於時間或空間,我非常建議透過閱讀,廣泛且大量的接收不同人的生活經驗與觀點,《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就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本書作者狄驤對職場、財經乃至於各種社會議題,都有獨到犀利的見解。他還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想法,所以他的文字一方面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卻又深具啟發性。我非常推薦此書,給那些還在摸索中的年輕朋友。

如果找到正確的開關或鑰匙,將來你會發現帶著一點魯莽的「衝勁」,以及一無所有的「匱乏」,其實是30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

推薦序二

未來的我想去哪裡?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之前我的一位讀友寫信給我,他說他剛被迫離職,現在在找工作,對未來有一點迷惘,希望我開一些書單給他,讓這段失業空窗期,可以給自己一點信心找下一份工作。他在信中還附上了個人履歷,似乎也想請我順便幫他介紹新的工作機會。

因為是剛認識的讀友,我對他也不太熟識,更加深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多問了幾句,問他想讀哪類的書,另外我還問他,對於下一步的方向是什麼?

在訊息的往返中,他說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已經30歲了,在這個算不上新鮮人,卻也不算職場老人的年紀,有些尷尬、也有著迷茫。而且,在過往的工作中,沒有留下太多可以記錄的好成績,不知道這樣的自己,還能找什麼工作?

有些時候,總是這麼剛剛好,當時適逢收到《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的推薦序邀請。由於其中一個篇章提到的,和這位讀友的經歷雷同,所以我就抽空整理了書中一些段落,傳給這位朋友:

「年紀漸長,人生經歷、工作履歷卻沒有跟著累積,你的體力和精力只會越來越跟不上大環境的需求,導致最終只能像用過的免洗筷被無情丟棄。你必須提前思考的是,這樣的人生是否是你想要的,以及這種無感的人生,你還想過多久?」、「三十而立,指的並非是30歲成家立業,其中真正的意義,是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職場定位。」、「當你即將邁入30歲,卻還無法確定自己的志向時,會比手頭沒有錢的問題還要嚴重。」

人不是單靠工作來決定自己的價值,但人生要走得穩健,需要有明確的志向與價值的定位。這個定位越早覺醒越好,不一定要在30歲,而是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

我透過本書中的故事回覆他,有些人總把下班後的很多時間,浪費在滑手機、躺著看電視。有時不是真的沒事可做,而是對未來無感,下班後寧可發呆,賴在床上或沙發,看著螢幕上的男男女女演著和自己人生沒關係的故事,其實問題就是出在不確定自己的方向。

所以我鼓勵他讀《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因為書裡的內容,正是現在許多迷茫的朋友需要的解答。就如作者提到的,30歲前的我們,常看到的只有自己。總想著只要有收入就好,其他沒想那麼多,所以下班後,寧可發呆也不想工作。但作者點醒我們,下班後的時間會奠基未來30歲後的價值。

我們在30歲後,會看見更多的殘酷事實。這時我們不再是新鮮人,所以要為自己的行為與工作負責,不該再犯相同的錯。而換的工作越多,就必須找到適合的理由證明自己,讓自己被人信任,這就是職場的現實。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尋找方向的方法:用一張白紙、一支筆自問自答,問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做得到的、做不到的是什麼,然後看清現實、了解自己的優勢,才能持續精進,成為想成為的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30歲是人人都會經歷到的年紀,但無論幾歲,都該經常問自己,未來的我想去哪裡?

作者序

其實,你一直站在狗籠裡

有一天我去某家咖啡連鎖店吃東西,我在櫃台站了一下,櫃台裡沒人,或許是負責點餐的店員,臨時進去廚房幫忙。

這時,一位穿著制服的服務員從我身邊走過,我看他年紀三十好幾了,看來也穩重,我就向他揮揮手說,不好意思,你是店長或經理嗎?麻煩幫我點個餐。

這時,他竟然怔了一下,才拿起身後的拖把對我說,他不是店長,他只是時薪人員,不會點餐,然後丟下一句:

「你等等吧!會有人來點的。」

說完就閃到角落去拖地。

突然間,櫃台裡傳來親切爽朗的聲音,向我說抱歉,讓他來為我點餐。

我一回頭,看到櫃台裡站的是一位二十出頭,長得細皮嫩肉的男孩子,他很有禮貌地向我介紹餐點,口條清晰有邏輯,很快就完成點餐。

正在付錢時,我瞄了一下他胸前的名牌,上面竟然寫著「店長」二個刺眼的大字。

我怔了一下,問他是店長?
他很有禮貌點了點頭,說是,還說他很高興為我服務。
這時,因為我後頭還有人排著隊點餐,我對他笑了笑,就離開櫃台。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兒子在等紅綠燈時,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樣的廣告舉牌員,站在路口壓低帽沿,等紅燈車子都停下時,他就把手上的牌子舉高。

這時,兒子問,為何同樣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曬太陽?有的站在速食店櫃台?有的卻站在百貨公司裡吹冷氣?

我回答,這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想站在哪裡,會站在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

選擇?兒子怔了一下又問,那麼,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選擇去速食店上班?或是去百貨公司吹冷氣?同樣是有錢賺啊?

我嘆了口氣對兒子說,我所說的選擇,不是他們現在的選擇,而是他們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選擇。

他們現在想站在什麼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麼位置,都取決於他們在一段時間之前所做的決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時間的累積,他們才能站在這個位置,並不是你當下想做什麼,就能隨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當時未成年的兒子是否聽懂,然而,我發現很多已經出社會,年紀也已經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似乎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就好像我前面提到的咖啡廳裡,那個看來年紀不少很穩重,卻還在當負責拖地的時薪人員。

我想,如果他在二十幾歲時,就有想到或規畫自己三十歲後,想站在哪裡,或成為什麼位置的主人,而且持續努力地朝目標前進,那麼,站在櫃台裡胸口別著店長名牌的,就不會是那個細皮嫩肉的年輕人,而是他。

相對地,那位細皮嫩肉的年輕人,如果能在二十出頭,如此年輕就站上店長的位置,我相信,等他過三十歲時,他必然是站上更高更有成就的位置。

新聞媒體曾報導,某家連鎖餐飲集團裡,竟然有人二十六歲就當上營收破億的店長。

我相信,二十幾歲,年紀輕輕就懂得規畫自己未來位置的明白人,大有人在。

然而,我看到遇到聽到的二十幾歲年輕人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每天醉生夢死,活在自己世界的夢中人。

大部分的年輕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認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的表現,已經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問他們,自己認為現在是站在什麼位置?三十歲後又會站在哪裡?

他們覺得,不管是什麼工作,飲料店店員也好,行政助理也罷,只要他們能賺錢養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領階級的位置。

至於將來三十歲後,他們會站在哪裡,他們不知道,但他們肯定自己未來的位置,不會比現在的差。

然而,透過這本書,我想對那些二十幾或三十幾歲的讀者說,如果你們安於每月都有薪水領,有地方住有飯吃,偶爾可以聚餐逛街唱歌這樣的舒適圈,然後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時,就窩在家裡吃速食麵等月初的薪水入帳,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和站在狗籠裡的狗貓沒有兩樣的。

因為,你們和那些被豢養的狗貓一樣,是沒有自由的,沒有財務自由,沒有逃出籠外去享受更多人生體驗的自由。

如果二十幾歲或已經過三十歲的人,當下沒有這樣的認知和自覺,五年或十年後,你們還是只能窩在狗籠裡,望著籠外的成功者,開著名車住豪宅或擁有高品質和品味的生活,大嘆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

其實,你一直是站在狗籠裡的夢中人。

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這個事實,開始規畫自己三十歲後想站在哪裡,在這個當下,你就不再是被豢養的寵物了,因為,你早晚會打開關住你的狗籠,成為一個擁有自由的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