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7年10月16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10月16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豆花"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四川乐山地区的豆花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香港大嶼山的「山水豆腐花」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香港葵涌的豆腐花

豆花,部分地區也稱為豆腐脑[1],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口感近似於果凍或布丁狀食品統稱,質地比豆腐嫩軟,是一种常見小吃、甜點。依其成型方式或用劑及所呈現樣貌或口感狀態又分別稱豆腐脑豆腐花。中国北方以製成豆腐脑為多,南方則多為豆腐花,但在部分地区也有其他称谓。传统的制作方法,豆花多使用可食用性的石膏粉或滷水凝结,在口感上因製程技術,容易有明顯的顆粒感。现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剂,比如葡萄糖酸-δ-内酯,成功率較高、口感更细腻。[2]

目录

  • 1 各地称谓与特色
    • 1.1 地方特色
  • 2 由來
  • 3 種類
    • 3.1
    • 3.2
    • 3.3
  • 4 原料
  • 5 製作方法
    • 5.1 凝固劑
  • 6 參見
  • 7 注释
  • 8 參考來源

各地称谓与特色[编辑]

称谓地域味道及调味品
豆花 臺灣、四川、雲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 在福建,甜豆花加的是冰糖水或者红糖水,鹹豆花会放上萝卜干、炸蒜丁、芫荽或芹菜、虾米以及各种卤料等,加入卤汤。对于同时销售豆花和粉丝的摊位,往往鹹豆花中会加少许粉丝。

在台湾通常加綠豆、紅豆、去皮花生等豆類,加上糖水與豆漿,也有加水果或芋圆等台灣甜點配料。基本上台灣豆花都是吃甜的不吃鹹的,只有從二戰後外省從上海傳來的鹹豆花吃鹹的。

以地方命名的知名豆花包括凤翔豆花[3],富顺豆花等[4],自贡豆花[5]。

豆腐花 中国南方、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 在香港、澳門通常加黃糖和冰糖水、桂花糖水、薑汁,中國西南地區有加入紅油或者辣椒粉调味
豆腐脑[註 1] 中国北方、湖北、安徽、江蘇、上海 、浙江 北方豆腐脑常加“咸卤”调味,河南有时候会掺着当地小吃胡辣汤食用,江浙沪的豆腐脑一般和北方一样为咸豆腐脑。湖北和安徽也称豆花为豆腐脑,但是湖北的豆腐脑一般加白糖,为甜豆腐脑。恩施部分地区豆腐脑吃法和重庆一样为辣豆腐脑。安徽则甜咸兼备。
老豆腐[註 2] 晋语区及天津話地區
豆腐生 浙江台州 甜的浇上粘稠的红糖浆,再撒点桂花;咸的放上炊皮、榨菜、紫菜、葱等
豆冻[6] 福建
嫩豆腐 湖北 湖北地區把川渝的蘸料辣豆花叫做「嫩豆腐」
菜豆腐[5] 陕西汉中 菜豆腐是汉中的美食,也是黄豆浆制成,只是用酸浆水点成。

地方特色[编辑]

  • 北京豆腐脑儿,有回、汉之分。回民的豆腐脑是用羊肉、口蘑渣、黄花、木耳加淀粉打卤;汉民的豆腐脑是用猪肉片打卤, 加入口蘑渣。调料有酱油、酱豆腐汁、韭菜花、辣椒油、卤虾油、芝麻酱等[7]。
  • 遵义豆花面,做法为用稀释的豆浆煮面,面熟后挑入大碗,再加一块热豆花改在面上,配上一点红油辣椒蘸着吃,也可以配合豆浆使用。红油辣椒蘸料中一般还加入猪油、豆酱、鸡丁、肉丁、鱿鱼丁、胡椒粉、花椒粉、姜末、油炸花生、葱、姜和鱼香汁等[8][9]。

由來[编辑]

豆腐花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常說的是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1]

  1. 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藥,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豆汁不小心與石膏相遇,形成豆腐[10]。

無論以上是否為正確,但可以確定的是「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此有《本草綱目》為佐證;而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1]。

1959年,河南密县打虎亭的汉墓中发现关于豆腐作坊的画像石,也佐证了豆腐的制作起源于汉代[10]。

種類[编辑]

参见:甜咸之争

豆花主要分為甜、鹹、辣三種吃法。传统上,甜食主要分佈於華南、香港,並傳入台灣和東南亞各地;鹹食則為中國北方,辣食主要分佈於中国西南。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甜食

甜[编辑]

湖北、湖南、江西一般都是在豆腐脑里面直接加白糖食用,不会加其他任何佐料,这种吃法最为保留豆腐脑(豆花)的原味。近年来也有闽台两广风味的加料豆花,不过一般视为甜品。当地早餐还是以传统豆腐脑(豆花)为主。

台湾、越南、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通常加入紅糖或黑糖水食用,或者糖水都可以。夏天通常將豆花放涼了吃,冬天則加入熱糖水食用。近年甚至出現將豆花雪藏而形成凍(冷)豆花,但由於黃糖是固態,因此一般會用糖水。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或是為了口感加入綠豆、紅豆、各色水果或是湯圓一起食用。

比較特別的有豆漿豆花-將糖水改成豆漿。更新穎的食法會加上巧克力糖漿、滿天星製成的「巧克力豆花」、配以芝麻糊的「黑白」或加入水果汁例如芒果汁的「芒果豆腐花」。

除了從湯汁下手外,台灣亦有將豆花本體摻入其他口味如雞蛋、巧克力等的豆花,加上原本白淨的黃豆花,就成了三色豆花。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花生豆花

而盛載用的木桶有極佳的保溫功能,可確保豆腐花有最佳的凝固效果[11]。

鹹[编辑]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京派豆腐脑

中国北方通常称豆花为豆腐脑,而南方原本没有这种称谓[12]。豆腐脑据地域及个人口味变化极多,共同点是咸。还有每碗分开上笼蒸的蒸豆腐脑。

以京津为例,“卤”的典型做法是:把木耳、花菜、香菇切丝,葱姜切末;炒锅内少许底油,下入花椒、八角炸香,然后依次加入葱姜末、木耳、花菜、香菇、豆腐丝翻炒;然后加入一调羹酱油和适量的牛肉汤或羊肉汤(没有的话用水也可以),煮开锅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后淋入水淀粉勾芡。最后把打散的鸡蛋淋入即成。

在河南,有豆腐脑与胡辣汤混合的吃法,称为“两掺儿”。

喜食辣味的地区(陕西、山西南部等地)往往加入油泼辣子作为调味。

也有用酱油、香油、熟黄豆、碎芹菜做的简易调味汁,也可加入韭菜花、蒜泥、蔥花、蝦皮、花生碎、香菜等。

对于福建,鹹豆花是加入卤料的卤汤,撒上萝卜干、虾米、炸蒜丁、香菜或者芹菜等,加入的卤料包括卤笋、卤猪大肠、卤猪肺、卤蛋、卤火腿肠、卤肉等等。一般摊位以及店家也会提供辣油给爱吃辣的顾客。

辣[编辑]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豆花鱼

在四川重庆地区,對果凍狀的豆花以北方叫法称为豆腐脑,而當地所稱的“豆花”指的是尚未壓制成形的豆腐,相比豆腐腦更為緊實,而比豆腐鬆散。

四川、重庆的豆花在食用时佐以辛辣调料,与南方的甜和北方的咸形成鲜明对比。当地习惯辣味豆花配米饭食用,是为“豆花饭”。四川豆花的蘸料复杂,以炒制的郫县豆瓣为主要风味,辅以姜、蒜、胡椒、花椒、八角等风味。[13]

原料[编辑]

豆花原料很容易得到,僅有黃豆、水及凝固劑三種。水的多寡是影響濃淡要素;而凝固劑常為可食用性的石膏粉、鹽滷,還有人使用海菜粉或地瓜粉。鹽滷是海水精鍊後的產物,不同於一般的食用鹽,在日本是健康食品的代表。

燒石膏[來源請求],學名是Gypsum,英文名是Fibrosum 或 Calcium sulfate。熟石膏的化學成分是半水合硫酸鈣(CaSO4・1/2H2O)。生石膏的化學成分是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分子内含水,呈半透明狀。若買到的是生石膏粉,可以通过炒或微波加熱的办法去除分子中的水分即可。

製作方法[编辑]

豆花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80℃。

最後步驟稱為「沖豆花」,也称「点卤」(歇后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即从此得来)。意即需將少量(某些做法僅數滴)凝固劑沖入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於豆漿與凝固劑融合的溫度控制,以及沖豆花的速度與技巧。[14]

凝固劑[编辑]

  • 洋菜、食用膠、海藻抽取物,此類所製成的豆花,更像是豆漿風味的果凍布丁,因其加熱會融解成液態豆漿的特點,侷限只能常溫以下食用,但製作成功率極高、容易,故被廣泛使用。
  • 食用石膏、鹽滷,此類所製成的豆花,加熱不會融解,故熱豆花一定需使用此類的作法,更有消費者藉由豆花店是否販賣熱豆花,來藉此判別是否為依序傳統製成的商家,並更勝饕客青睞。
  • 葡萄糖酸内酯,是一种酸性凝固剂,其在水中会水解成葡萄糖酸,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酸凝固作用[2]。

參見[编辑]

  • 豆浆
  • 豆腐
  • 腐乳
  • 杏仁豆腐
  • 黑豆花
  • 鸡豆花

注释[编辑]

  1. ^ 多称其为“豆腐脑”或“豆腐脑儿”
  2. ^ 官话中老豆腐指北豆腐

參考來源[编辑]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豆花
引用

  1. ^ 1.0 1.1 1.2 徐艳文. 烹调知识. 民间传统小吃——豆腐脑. 2017: 52–53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2. ^ 2.0 2.1 张鑫平. 孙德伟,李建周,宾冬梅,陈晓华. 内脂豆花制备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0, 16 (20). doi:10.19804/j.issn1006-2513.2020.12.004.
  3. ^ 吴国栋. 凤翔豆花. 美食. 2003, (05): 36.
  4. ^ 周章. 富顺豆花. 四川烹饪. 2007, (11): 47.
  5. ^ 5.0 5.1 刘宝凤. 豆腐脑·菜豆腐·豆花. 烹调知识. 2014, (04): 66.
  6. ^ 你家乡叫豆腐脑什么? - 上游新闻·汇聚向上的力量. www.cqcb.com.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7. ^ 北京地方志《民俗志》第二章 饮食民俗 P50
  8. ^ 刘作会. 遵义名优小吃-遵义豆花面. 遵义年鉴. 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10: 457.
  9. ^ 顾乃馨. 遵义豆花面. 食品与生活. 1995, 03: 17.
  10. ^ 10.0 10.1 潘春华. 花样豆腐有历史. 养生月刊. 2018, (12): 1083-1085. doi:10.13633/j.cnki.ysyk.2018.12.014.
  11. ^ 【利其器】點解做豆腐花,總離不開個小木桶?.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12. ^ 豆花与豆腐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京报
  13. ^ 刘雄. 张华,陈勇,李震清,易宇文. 一种豆花蘸料的制备及其挥发性物质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22, 1 (1): 157-162.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22.01.030.
  14. ^ 家常豆花的做法.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資料
  • 黃婉玲、林偉民(攝影,夫). 《百年台灣古早味:尋訪真實老味道》. 臺北市: 健行文化. 2011-07-01 [2011]. ISBN 978-986-679-836-8 (中文).(繁體中文)

大豆

總覽

  • 大豆過敏英语Soy allergy
  • 大豆蠟燭英语Soy candle
  • 大豆油墨
  • 大豆糖蜜英语Soy molasses
  • 大豆塗料英语Soy paint
  • 大豆蛋白
  • 大豆
  • 病害英语List of soybean diseases
  • 豆粕
  • 大豆油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食品
菜餚

  • 大豆製食品列表英语List of soy-based foods
  • 油炸豆皮
  • 炸豆腐
  • 千張
  • 豆花
  • 泡菜豆腐英语Dubu kimchi
  • 毛豆
  • 奴豆腐
  • 豆汁麵
  • 豆芽
  • 麻婆豆腐
  • 味噌湯
  • 純豆腐鍋
  • Tahu goreng英语Tahu goreng
  • 腐皮卷
  • 酿豆腐
  • 豆干

植物奶

  • 豆浆
  • 豆漿優格英语Soy yogurt
  • 純素起司

素肉

  • 豆宴英语Beanfeast
  • 天貝
  • 植物組織蛋白
  • 豆腐
  • 豆腐火雞英语Tofurkey
  • 素熱狗英语Vegetarian hot dog
  • 素漢堡英语Veggie burger

醬料、
調味品
酱油類

  • 汤酱油
  • 柚子酱油
  • 甜酱油英语Sweet soy sauce
  • 溜酱油
  • 照燒

醬類

  • 大酱
  • 豆瓣醬
  • 味噌
  • 甜面酱
  • 黄酱
  • 英语Tương

發酵類

  • 阿库尼英语Akhuni
  • 腐乳
  • 豆豉
  • Kinema英语Kinema
  • Tauco英语Tauco
  • 納豆
  • 發酵類大豆產品列表英语List of fermented soy products

其它

  • 大豆皮日语ソイペーパー
  • 奥康姆英语Oncom
  • 黄豆粉
  • 大豆配方奶
  • 大豆仁英语Soy nut
  • 豆渣
  • 臭豆腐
  • 腐皮

生物化學
植物雌激素英语Phytoestrogens

  • 染料木素
  • 染料木苷英语Genistin
  • 黄豆黄素英语Glycitein
  • 黃豆黃苷英语Glycitin
  • 芒柄花苷英语Ononin
  • 大豆苷元
  • 代謝物
    • 雌马酚
    • O-DMA英语O-Desmethylangolensin
  • 大豆苷

球蛋白

  • β-伴大豆球蛋白
  • 大豆球蛋白

PHA (凝集素)

  • 大豆凝集素英语Soybean agglutinin

  • β澱粉酶英语Beta-amylase
  • 脂氧合酶
  • 半胱氨酸蛋白酶

胰蛋白酶抑制劑英语Trypsin inhibitor

  • 孔尼茲抑制劑
  • 包曼-畢爾克抑制劑

其它

  • 磷脂混和物
    • 大豆卵磷脂
  • 種子胜肽英语Lunasin
  • 不皂化物類
    • 生育酚
    • 固醇
  • 反营养物质類
    • 植酸
  • 蛋白酶抑制剂
    • 胱蛋白英语Cystatin

公司/品牌

  • 第八大陆英语8th Continent
  • Alpro
  • 博卡漢堡英语Boca Burger
  • 花園漢堡英语Gardenburger
  • 龜甲萬
  • 晨星農場英语Morningstar Farms
  • 米斯特繽英语Mr Bean (company)
  • Plamil Foods英语Plamil Foods
  • Silk英语Silk (brand)
  • So Good英语So Good (soy beverage)
  • Tofutti英语Tofutti
  • 維他奶國際
  • 山佐醬油英语Yamasa
  • 楊協成
  • 永和豆漿

相關條目

  • 湯淺町
  • 龜甲萬醬油博物館英语Kikkoman Soy Sauce Museum
  • 威廉·夏利夫與青柳昭子英语William Shurtleff

臺灣料理

正餐料理

  • 台灣牛肉麵
  • 便當
    • 臺鐵便當
  • 棺材板
  • 烏魚子
  • 炕肉飯
  • 滷肉飯
  • 麵線
  • 蒙古烤肉
  • 蚵仔麵線
  • 貢丸
  • 米粉
  • 三杯
  • 擔仔麵
  • 五更腸旺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小吃

  • 淡水阿給
  • 肉圓
  • 臘腸
  • 咖哩酥英语Curry beef triangle
  • 魚蛋
  • 刈包
  • 胡椒餅
  • 鐵蛋
  • 月亮蝦餅
  • 蚵仔煎
  • 米血糕
  • 潤餅
  • 蔥油餅
  • 雙胞胎
  • 大腸包小腸
  • 春卷
  • 臭豆腐
  • 鹹酥雞
  • 茶葉蛋
  • 天婦羅
  • 小籠包

點心與甜點

  • 粉圓
  • 愛玉
  • 肉乾
  • 草仔粿
  • 椰汁糕
  • 豆花
  • 魷魚絲
  • 燒仙草
  • 麻糬
  • 花生湯英语Peanut soup
  • 鳳梨酥
  • 蛋黃酥
  • 芋頭酥
  • 太陽餅
  • 蘋果麵包
  • 芋圓
  • 剉冰
  • 油條
  • 牛舌餅
  • 新港飴
  • 泡泡冰
  • 花蓮薯

飲料

  • 台灣啤酒
  • 薑母茶
  • 臺灣葡萄酒英语Taiwanese wine
  • 高粱酒
  • 伯朗咖啡
  • 豆漿
  • 臺灣威士忌英语Taiwanese whisky
  • 臺灣茶
    • 珍珠奶茶
    • 泡沫紅茶
    • 凍頂烏龍茶
    • 臺灣高山茶
    • 文山包種茶
  • 冬瓜茶

原住民料理

  • 石板烤肉
  • 竹筒飯
  • 搖搖飯pinuljacengan
  • 奇拿富cinavu
  • 阿粨a-bai

原料

  • 黑豆沙
  • 肉鬆
  • 沙茶醬

雜項

  • 台灣夜市
    • 列表
  • 臺灣茶文化
  • Q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Category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Commons
豆花 為什麼 叫豆花
Portal

豆花大陆叫什么?

豆花,部分地區也稱為豆腐脑,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口感近似於果凍或布丁狀食品統稱,質地比豆腐嫩軟,是一种常見小吃、甜點。 依其成型方式或用劑及所呈現樣貌或口感狀態又分別稱豆腐脑、豆腐花。 中国北方以製成豆腐脑為多,南方則多為豆腐花,但在部分地区也有其他称谓。

豆花是哪里的?

各地稱謂與特色.

豆腐脑是豆腐花吗?

豆花豆腐脑其实都豆腐的中间产物,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用筷子夹不起来,只能用勺吃;豆腐脑再凝固一点,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豆花放入模具里面压实更加凝固之后就是豆腐了。 所以制作豆腐的流程就应该这样的:豆浆——豆腐脑——豆花——豆腐。 市面上还有什么老豆腐啊之类的概念,其实都凝固程度的不同而已。

豆花多少卡?

營養師宋明樺表示,單純看豆花本身,其熱量是低的,每100公克大約只有50、60大,但一般人不會只吃純豆花,都還會另外添加配料和糖水,如果加3、4樣配料,再加上糖水,一碗熱量可能就有200、300大,相當驚人;有些人喜歡加花生,雖然花生是堅果類,但熱量比較高,這也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