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那卡那富族人口

全球人口數僅500人左右的卡那卡那富族,今19日(六)在高雄市原住民故事館B1部落工場,展出為期近一個月的「米貢‧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文化產業展覽」,民眾可透過這個展覽一窺卡那卡那富族人的傳統生活型態。

「米貢‧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文化產業展覽」今11月19日(六)在頭目翁坤帶領下,以傳統古調進行開展祈福,包括高市府副秘書長林英斌、原住民族委員會族群委員江梅惠、高市原住民議員林民傑、高市原住民議員俄鄧•殷艾、高市議員陳慧文服務處主任黃太春出席與會。

高市府副秘書林英斌長致詞時表示,舉辦「米貢‧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文化產業展覽」,不只讓民眾有機會認識高市那瑪夏區卡那卡那富族的傳統祭儀,及現代工藝作品,更能藉此促銷各項精緻的原住民手做創意商品。

高市原民會谷縱主委則表示,「米貢‧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文化產業展覽」為高雄市原住民故事館開館前的熱身展覽活動,同時也自「高雄市原住民故事館文化創意產業聯盟」中評選30家業者商品於展期中同步呈現,並於原住民主題公園「高雄市原民市集」擺設,12月中下旬故事館正式開館後,則於一樓文創商品店展售,歡迎市民朋友搶鮮體驗。

卡那卡那富族人口

卡那卡那富族親族關係為父系氏族,目前計有六氏族,子女無論居處情形變化姓氏皆從父,財產權亦僅繼承其父,禁婚網絡從子女父母氏族向外衍生,社會組織上以氏族為組成單位為一社,數百年來因遷移而衝擊各社的組織強度,後期因為防禦而有數氏族共組社之情形,日據時代僅剩Nauvanag及Aguana兩社,其社組織由頭目、副頭目及各長老負責立法及政權等部落事務。

卡那卡那富族人口

部落事務,粗重危險由男性擔任、家務服飾則為女性工作,農事男女皆可來執行;年齡分級上為級名通制,各年齡以其生理與心理發展,據以調整其社會地位與責任,各年齡層有其分組別,男女年齡分組大體一致,未成年細分約有七級,成年後不為分級。財產制度上則有部落、聯族與氏族、家族及個人財產,財產使用取得原則又分為公享制度、標記先佔、轉讓、繼承、餽贈或交易等。

卡那卡那富族人口

經濟生活以農耕燒墾為主,狩獵捕魚為輔,農業行為係男女族人共同工作。狩獵上以男性擔任為主,狩獵期間約於九月至隔年四,約為農閒期間,可分個人與團體,3人以下時略化為個人,目的則為一家庭食物覓尋;團體則大部為祭儀所需,全部落族人焚山趕獸集體圍獵,分享概念平均分肉,為首先擊中者獲得頭骨與皮,另捕魚則有刺、網、釣、毒、圍渠等方式。

卡那卡那富族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台湾少数民族之一

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台湾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高雄市那玛夏区玛雅里、达卡努瓦里,以举行米贡祭、河祭受人瞩目,截至2014年2月仅剩约500人左右。

中文名: 卡那卡那富族 分布地区: 高雄市那玛夏区玛雅里、达卡努瓦里。 总人口: 500人 语言: 卡那卡那富语

目录

  1. 1 简介
  2. 2 族群分类
  3. 3 文化习俗
  1. 服饰
  2. 祭奠
  3. 食物
  4. 生产工艺
  1. 4 语言
  2. 5 正名运动

卡那卡那富族服饰

卡那卡那富族

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是台湾少数民族邹族的一支,“卡那卡那富”(Kanakanavu)意为住在Kanakanavu一地的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高雄市那玛夏区,和沙阿鲁阿族合称“南邹”,传统语言为卡那卡那富语,但通用语是布农语,人口约500人。

在日治时代,卡那卡那富族被认定为邹族,战后亦沿用此分类至今。但学界在日治时代即对于该族群和邹族,有各种分类法。伊能嘉矩、鸟居龙藏等学者根据语言与风俗习惯的异同,将邹族视为单一族群,但对族群内部的区分并不一致;小川尚义则由比较语言学的观点,将邹族、卡那卡那富族、沙阿鲁阿族视为三个独立的族群。卡那卡那富族人否认他们是邹族,目前(2014年)正发起正名运动。 [1] 

卡那卡那富族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祭典和食材等。

卡那卡那富族服饰

卡那卡那富族的服饰,用色包括红黑白蓝。

卡那卡那富族祭奠

部落长老翁坤穿的是邹族服饰

部落长老翁坤穿的是邹族服饰

卡那卡那富族人所信超自然的存在,有死灵与只,概称为UTSU:粟作祭仪以神为对象,象征行为以祈祝为中心,部族诸神均在农耕努仪中受祭;除农耕祭仪外之大祭仅有猎祭与敌首祭,此等巫术要素浓厚,全无祭神仪节,祭品中邹族完全不用鱼,可是卡族得用鱼,两者完全不同。

河祭主要在祈求上天让族人可以继续享受楠梓仙溪的水生资源。

卡那卡那富族食物

楠梓仙溪里的水藻也是卡那卡那富族人特有食材,而其他族不会去吃溪里水藻。

卡那卡那富族烹饪时有特殊的调味方式,族人习惯用一种叶子调味,汤会更好喝,而且,有一种很像肉粽的食物,是交换礼物的一种,别族也没有。

卡那卡那富族生产工艺

卡那卡那富族人早期以山地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兼以狩猎、捕鱼及饲养家畜,农作物以小米、旱稻和芋头为主,平日嗜粟酒、藷酒及煌草。

在传统工艺方面,制陶及纺织均为女性工作,可惜巳渐为失传,至于藤竹编篮等工作,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而卡那卡那富族特有的皮革和制革,也已十分罕见。

卡那卡那富语(Kanakanavu)为台湾卡那卡那富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的次语群。亦归类为台湾南岛语第3群,并与邹语以及沙阿鲁阿语(Saaroa)并列。2012年卡那卡那富语、沙阿鲁阿语等五种台湾少数民族语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台湾语言学者列为濒危语言中的“极度危险”及正在消失中的语言。

卡那卡那富语正式使用的拉丁字母有21个、及2个二合字母(hl,ng),其余拉丁字母(用括号;d,g,j,q,w,x)用在外来语上。而零声母(喉音塞音(清音)以一撇(')符号表示或省略。台湾南岛语的书写系统的订定,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后“发音方法”、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书写字母。

卡那卡那富族正名活动

卡那卡那富族正名活动

21世纪初开始,卡那卡那富族的族人希望争取正名,他们把卡那卡那富的正名运动和文化传承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台湾当局曾把他们归为曹族,1998年又改为邹族,但在年轻族人的记忆中,祖父母和父亲都是用卡那卡那富族语对话,事实上,他们和阿里山曹族没有接触。

台湾卡那卡那富文教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周浩翔表示,族里年轻人希望正名的想法愈来愈强烈;而第一步,就是先找耆老帮忙,请他们谈记忆中卡那卡那富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工艺等,希望把这些卡那卡那富的特色整理出来,呈现出和阿里山邹族的不同。

近年有赛德克族等正名成功,卡那卡那富族受到鼓舞。于是,2011年初正式向台当局“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递案,正式推动正名。

对卡那卡那富族正名的认定,台湾“原住民委员会”委托台湾政治大学民族所林修澈教授进行调查,结果确认了语言和文化上,卡那卡那富确实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卡那卡那富族推动正名已3年多,迄今还没有着落。卡那卡那富族原本即人口稀少,2014年初才突破500人。由于耆老们陆续凋零,依此趋势下去,正名之外,恐怕在民族实质内涵的文化和语言传承上,卡那卡那富将面临另一个更大的危机。

参考资料
  • 1    新网:台湾语言学家宋丽梅抢救将要凋零的卡那卡富语言   ..[引用日期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