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序言:暴风雪中的一亿二千万儿童
第一部 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
一、黄金和白银热
1、刻在剑柄上的十字
2、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
……
· · · · · · (更多)

丛书信息

猫头鹰学术译丛 (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沉默的另一面》,《新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未来》,《抵抗的全球化(上下)》,《后汽车时代的城市》,《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 等。

我要写书评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5 条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风君 2011-10-19 12:25:22

拉美的今天是否就是中国的明天?

谈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总喜欢和美国、欧洲或是日本对比,以此来衡量自己取得的成就。然而有一个角落却往往被有意无意疏忽,那就是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常年来,我们对这一区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地理性的常识和拉美人对足球的天赋上。至于经济政治形势,则近...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Victory M 2012-06-08 12:26:02

“我们保持了近乎愚蠢的沉默”

这无疑是一本应该著名的书,然而在我们的印象中,拉丁美洲只是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失败、足球天才众多的地方而长期被忽略,因此若不是2009年一则关于第五届美洲峰会上查韦斯赠送奥巴马赠送一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还会沉睡在书架上,拉丁美洲的历史、拉丁美洲人民的...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防守型前锋 2019-06-25 22:52:40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一点微小的感想与勘误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很早就知道,我甚至忘了了解的途径。今年在书店看到有新版问世,就购入,甚至在自己还没拆开封皮的时候,就推荐给朋友,还送了2本出去。 本书从导读部分,就很有趣。导读提到一位智利妇女将该书裹在婴儿尿布里逃离圣地亚哥,我猜这位妇女就是伊...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shumi2 2011-04-05 15:01:00

盲人摸象

本书写作于40年前。作者就其了解的历史,对国际垄断资本与政治利益团体,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力图呈现给世人一幅“真相”。 但是,盲人摸象,即便你摸到的大象的每寸肌肤都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你能勾勒出整头大象的三维影像,更不用提摸清其内部生命运行的奥秘了。加莱亚诺,...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芝麻 2020-12-09 11:33:57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自打新大陆被发现了,“美洲就变成了一宗欧洲的买卖”。当年皮萨罗们带着武器进军印加帝国的时候,身上掺杂着兽性的优越感。草食系印加帝国被征服,美洲大地一片悲歌,而同罪恶一起产生的是一整套洗刷罪名的理由:培根、迈斯特、孟德斯鸠、大卫休谟等拒绝承认新大陆“卑贱的人...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Lola 2020-04-21 11:45:40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黄金和白银热》翻译问题整理

《黄金和白银热》的12篇是中西对照看的,翻译挺让人头疼。把比较明显的问题整理如下,附带对原作的一点质疑,细小疏漏就不列了。中文版是在微信读书里看的理想国版本,无法注明纸版页码。西语原版PDF下载:[https://b-ok.cc/book/820800/517021] 本书译者有五位之多,仅在约占...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灰烬拾零 2010-08-31 18:44:45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笔记(未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旧殖民主义时代】 欧洲人登陆拉美后引进了原先不存在的甘蔗,并迫使非洲奴隶在近三个世纪内为欧洲市场生产蔗糖。由于没有天敌,野生化的甘蔗成为了生物入侵者,将大量森林毁灭。拉美甘蔗产业是欧洲推动蔗糖市场国际化的产儿。大规模的圈地以及高程度机械化应用,使种植园(...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低端XC亲自 2019-10-22 05:36:56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标题

3.5-/随机factcheck发现一些描述失实,可能部分因为五十年前信息渠道受限,但也有不少时候是很明显的立场滤镜,当然这些都否定不了国家间剥削存在的事实。理解了一些想象共同体的正当性,比如抵抗倾销和资本入侵,可能不完全是想象的;看到一些比赵家人和屁民利益相关度更低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15篇

内容简介  · · · · · ·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3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掀开拉美百年孤独的历史真相,深入审视拉美的政治经济环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本罕见的历史记述与调查。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用大量富有说服力而鲜少被披露的材料,剖析了拉丁美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五百年来得崎岖历史,揭露了这片大陆贫穷与动荡的根源。这也许是自马克思以来对原始资本积累的最好描述。

★本书自问世以来,曾被拉美数国独裁政府列为禁书,但仍不断再版,并陆续被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巴拉圭前总统费尔南多·卢戈、约翰·伯格、法国《世界报》等推荐。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

(展开全部)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3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掀开拉美百年孤独的历史真相,深入审视拉美的政治经济环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本罕见的历史记述与调查。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用大量富有说服力而鲜少被披露的材料,剖析了拉丁美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五百年来得崎岖历史,揭露了这片大陆贫穷与动荡的根源。这也许是自马克思以来对原始资本积累的最好描述。

★本书自问世以来,曾被拉美数国独裁政府列为禁书,但仍不断再版,并陆续被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巴拉圭前总统费尔南多·卢戈、约翰·伯格、法国《世界报》等推荐。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这些“血管”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本书试图揭开拉丁美洲孤独百年的真相,也让我们聆听失败者的声音:那些追求拉美独立富强的英雄和他们失败的革命。这是整个拉丁美洲悲剧的缩影。与书中所揭示的历史被官方掩盖和篡改一样,本书在出版之后不久即遭到拉美右翼政府的禁令,然而它却以几十种语言的译本走遍世界,被一代人长久地当作叛逆拉丁美洲的象征。它的论断带着时代的烙印,它的命运却已经融入历史。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1940—2015),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说家,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开始在《太阳周报》发表政治漫画,先后担任过周刊、日报的记者、编辑、主编。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入狱,曾流亡12年并被列入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8种语言,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已译为中文的著作包括《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火的记忆》《足球往事》等。

译者

王玫,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拉美国家政治和经济研究。

张小强,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韩晓雁,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拉美国家政治和经济研究。

张仓吉,曾任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驻拉美记者。

吴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拉美经济研究...

(展开全部)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1940—2015),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说家,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开始在《太阳周报》发表政治漫画,先后担任过周刊、日报的记者、编辑、主编。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入狱,曾流亡12年并被列入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8种语言,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已译为中文的著作包括《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火的记忆》《足球往事》等。

译者

王玫,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拉美国家政治和经济研究。

张小强,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韩晓雁,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拉美国家政治和经济研究。

张仓吉,曾任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驻拉美记者。

吴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拉美经济研究。

校译者

邓兰珍,曾任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目录  · · · · · ·

序言 暴风雪中的一亿两千万儿童
第一部分 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
黄金和白银热
蔗糖国王和其他的农业君主
权力的地下源泉
第二部分 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保加利亚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玛丽亚·卡罗利娜·德·赫苏斯这个巴西的灰姑娘,成了世界消费的商品,她离开贫民窟,周游全球,被采访、拍照,评论家们赞扬她,绅士们招待她,总统们接见了她。 岁月流逝。1977年初某个星期天的早晨,玛丽亚·卡罗利娜·德·赫苏斯死在垃圾堆和兀鹫之中。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位曾写过“饥饿是人体内的炸药”的女人。 (查看原文)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Visin 5赞

    2021-04-28 11:57:53

    —— 引自章节:七年之后

  • 通过计划生育,未来的革命战士被扼杀在子宫内,这要比将他们消灭在崇山峻岭或者城市街道上更卫生、更高效。 (查看原文)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细胞膜 2赞

    2013-02-20 14:27:33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理想国译丛 (共6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罪孽的报应》,《信任》,《金与铁》,《奥斯维辛》,《漫长的战败》 等。

喜欢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29.99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39.99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49.99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26.19元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46.99元

喜欢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人也喜欢  · · · · · ·

  • 22 有用 山出 2020-07-12 22:59:11

    拉美极左代表。本书的唯一意义就是听见不一样的声音,看看极左都是如何思考的。搞好了就是自己人的功劳,搞砸了就是欧美背锅。求着美国贷款的时候叫它小甜甜,还不上了叫人家资本家,贷款不签合同吗?有点契约精神不好吗?政治走马灯一样的乱,投资人必然要求高利润,因为说不定明天换个政府就赔本了。如果想了解拉美真相,推荐一本《掉队的拉美》,以及《拉丁美洲的精神》。资本一开始就带血,可是不赚钱谁来投资?感觉作者就是个... 拉美极左代表。本书的唯一意义就是听见不一样的声音,看看极左都是如何思考的。搞好了就是自己人的功劳,搞砸了就是欧美背锅。求着美国贷款的时候叫它小甜甜,还不上了叫人家资本家,贷款不签合同吗?有点契约精神不好吗?政治走马灯一样的乱,投资人必然要求高利润,因为说不定明天换个政府就赔本了。如果想了解拉美真相,推荐一本《掉队的拉美》,以及《拉丁美洲的精神》。资本一开始就带血,可是不赚钱谁来投资?感觉作者就是个宝宝,全书不停的描述苦难的哼哼唧唧,拉美在发展过程中的错误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都没有,可以说除了拉仇恨毫无建树。 (展开)

  • 24 有用 Nomaps 2019-04-25 13:19:01

    把这本书当做一种宣言,而不是一部科普或通识,这样会好接受得多。加莱亚诺通过文字进行呐喊、控诉,而这部作品的重要性也正是在其“历史性”,是一个派别鲜明的人用自己不折中的话语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历史进行刻画,而上世纪这部作品在拉美数国遭禁的境遇也融入了这一“历史性”,其流露出的政治情感在推向其走向拉美之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藏匿不了包裹其叙述本体的一个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

  • 10 有用 南河 2019-11-03 10:42:20

    【蜗牛阅读】本书是一个拉美作家对故土近现代所受掠夺的控诉。全书仿佛在论证“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但本书没有在为什么拉美优越的自然条件会成为其“怀璧其罪”而不是飞速发展的诱因上做过多探讨。《枪炮,病菌和钢铁》提供了拉美没有在农业文明时期没有发展出更先进文明的一种解释。地理大发现与全球殖民时代,宗主国发展状况和政策的不同或许是北美和拉美命运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 【蜗牛阅读】本书是一个拉美作家对故土近现代所受掠夺的控诉。全书仿佛在论证“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但本书没有在为什么拉美优越的自然条件会成为其“怀璧其罪”而不是飞速发展的诱因上做过多探讨。《枪炮,病菌和钢铁》提供了拉美没有在农业文明时期没有发展出更先进文明的一种解释。地理大发现与全球殖民时代,宗主国发展状况和政策的不同或许是北美和拉美命运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到了现代,剥削不再借助占领和军队了,无孔不入的资本就是新的武器。 于是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展开)

  • 0 有用 至乐居 2022-10-05 22:45:00 江苏

    我们了解的是资本主义的现在,我们不知道的是资本主义的过去。血淋淋的侵略、掠夺、剥削、压榨、颠覆……上演的都是人性的贪婪,扭曲,邪恶,自私,无耻……虽一家之言不可轻信,但哪怕可信度只有几分之一呢,与西方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也是背道而驰。

> 更多短评 1250 条

我要写书评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5 条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风君 2011-10-19 12:25:2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版

拉美的今天是否就是中国的明天?

谈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总喜欢和美国、欧洲或是日本对比,以此来衡量自己取得的成就。然而有一个角落却往往被有意无意疏忽,那就是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常年来,我们对这一区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地理性的常识和拉美人对足球的天赋上。至于经济政治形势,则近...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Victory M 2012-06-08 12:26:0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版

“我们保持了近乎愚蠢的沉默”

这无疑是一本应该著名的书,然而在我们的印象中,拉丁美洲只是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失败、足球天才众多的地方而长期被忽略,因此若不是2009年一则关于第五届美洲峰会上查韦斯赠送奥巴马赠送一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还会沉睡在书架上,拉丁美洲的历史、拉丁美洲人民的...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防守型前锋 2019-06-25 22:52:40

一点微小的感想与勘误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很早就知道,我甚至忘了了解的途径。今年在书店看到有新版问世,就购入,甚至在自己还没拆开封皮的时候,就推荐给朋友,还送了2本出去。 本书从导读部分,就很有趣。导读提到一位智利妇女将该书裹在婴儿尿布里逃离圣地亚哥,我猜这位妇女就是伊...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shumi2 2011-04-05 15:01:0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版

盲人摸象

本书写作于40年前。作者就其了解的历史,对国际垄断资本与政治利益团体,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力图呈现给世人一幅“真相”。 但是,盲人摸象,即便你摸到的大象的每寸肌肤都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你能勾勒出整头大象的三维影像,更不用提摸清其内部生命运行的奥秘了。加莱亚诺,...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芝麻 2020-12-09 11:33:57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自打新大陆被发现了,“美洲就变成了一宗欧洲的买卖”。当年皮萨罗们带着武器进军印加帝国的时候,身上掺杂着兽性的优越感。草食系印加帝国被征服,美洲大地一片悲歌,而同罪恶一起产生的是一整套洗刷罪名的理由:培根、迈斯特、孟德斯鸠、大卫休谟等拒绝承认新大陆“卑贱的人...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Lola 2020-04-21 11:45:40

《黄金和白银热》翻译问题整理

《黄金和白银热》的12篇是中西对照看的,翻译挺让人头疼。把比较明显的问题整理如下,附带对原作的一点质疑,细小疏漏就不列了。中文版是在微信读书里看的理想国版本,无法注明纸版页码。西语原版PDF下载:[https://b-ok.cc/book/820800/517021] 本书译者有五位之多,仅在约占...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灰烬拾零 2010-08-31 18:44:4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版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笔记(未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旧殖民主义时代】 欧洲人登陆拉美后引进了原先不存在的甘蔗,并迫使非洲奴隶在近三个世纪内为欧洲市场生产蔗糖。由于没有天敌,野生化的甘蔗成为了生物入侵者,将大量森林毁灭。拉美甘蔗产业是欧洲推动蔗糖市场国际化的产儿。大规模的圈地以及高程度机械化应用,使种植园(...  (展开)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低端XC亲自 2019-10-22 05:36:56

标题

3.5-/随机factcheck发现一些描述失实,可能部分因为五十年前信息渠道受限,但也有不少时候是很明显的立场滤镜,当然这些都否定不了国家间剥削存在的事实。理解了一些想象共同体的正当性,比如抵抗倾销和资本入侵,可能不完全是想象的;看到一些比赵家人和屁民利益相关度更低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15篇

  • 按有用程度
  • 按页码先后
  • 最新笔记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Visin (Jam poetą kresu)

    玛丽亚·卡罗利娜·德·赫苏斯这个巴西的灰姑娘,成了世界消费的商品,她离开贫民窟,周游全球,被采访、拍照,评论家们赞扬她,绅士们招待她,总统们接见了她。 岁月流逝。1977年初某个星期天的早晨,玛丽亚·卡罗利娜·德·赫苏斯死在垃圾堆和兀鹫之中。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位曾写过“饥饿是人体内的炸药”的女人。

    2021-04-28 11:57:53   5人喜欢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Visin (Jam poetą kresu)

    从殖民时期就传下来一种至今仍然存在的习惯,就是吃土。缺铁造成贫血,东北部孩子们经常吃的是木薯粉和菜豆,碰运气还可以吃一些干腌肉。由于这种食品缺少矿盐,孩子们出于本能,就吃泥土来弥补。从前,人们在惩罚孩子们的这种“非洲恶习”时,给他们套上牲口用的口套,或是把他们放在柳条筐里,高高吊起。 生产酸性水果的宏伟计划正在实施当中,但是从播种到收获还要耐心等待若干年。于是,革命政权发现把屠刀和凶手弄混了。蔗...

    2021-04-25 09:13:10   3人喜欢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落白

    这两者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范围内尽可能地表现自己。政治是种语言,艺术也是种语言,但是讨论是否某些语言比其他语言更有效的问题,这没有意义……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向我们灌输艺术和政治割裂的思想。这种割裂让我们相信理智和心灵各行其是,让我们相信,政治和艺术不是相互依存的,而实际上,人的正义感和美感像双胞姐妹一样密不可分。这个将政治与美割裂开来的世界,也正是那个封锁了边界的世界。

    2021-11-04 19:49:49   1人喜欢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豆瓣

    Visin (Jam poetą kresu)

    圣周期间,玛雅人后代的游行队伍中上演着一场可怕的集体受虐。他们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匍匐前进,在重现耶稣走向受难的各各他山(Gólgota)的漫长的爬行过程中,他们也像当时鞭打耶稣那样鞭打自己。在痛苦的吼叫声中,耶稣的死亡和埋葬变成自己的死亡和埋葬,象征着那美丽而遥远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危地马拉印第安人的圣周是没有复活节的。

    2021-04-12 08:57:40   2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