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怎麼治療?

曾經打開電視、手機,卻發現眼前的影像扭曲了嗎?走在路上,卻發現斑馬線變歪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這是不可逆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找上門,恐造成嚴重的視覺傷害!

陳瑩山說:「在歐美地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是失明的主要原因。」因為黃斑部病變只要一發生就「不可逆」,等視物變形才就醫,通常已造成嚴重傷害,使得預防黃斑部病變成為眼科醫學的研究重點。

「光」對於黃斑部如兩面刃

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是人體中最直接受光的部位。他說,「光」對於黃斑部如兩面刃,「光」會使得黃斑部退化,但要讓影像成影也需要「光」。

對著瞳孔,是直接受「光」最重要的地方;當光線一進到這個位置,可以透過感光細胞傳送到大腦,形成影像。然而,黃斑部受光後雖可成像,但光帶來氧化所產生的自由基,也會破壞黃斑部,形成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風險。

陳瑩山解釋,這是一種積聚性的光化學自由基反應,傷害不是立即性的,不會在 3 個月、3 年就形成,會在眼睛過度使用、逐漸退化的 10 年或 20 年後,就會出現影響。

他進一步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是一種退化疾病,好發 50 歲以上的族群,但現代人廣泛的使用 3C,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此外,台灣特有的高度近視群也有「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怎麼治療?

黃斑部病變分乾、濕兩種

此外,黃斑部病變非全部一樣,主要是依照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來區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乾性」和「濕性」。「濕性黃斑部病變比起乾性黃斑部病變更危險,因為不僅對視力影響更鉅,還有可能造成失明。」

陳瑩山指出,其中高達 8 成的屬於乾性黃斑部病變,指的是黃斑部萎縮變薄,症狀會隨著年紀而加重,只能靠著改變飲食,補充維生素 C、維生素 E 和鋅等抗氧化物來延緩症狀。

濕性黃斑部病變之所以嚴重,是因為位在黃斑部後面的血管層「脈絡膜」,若因血管增生造成黃斑部水腫或出血,可能在幾個星期內造成視力突然衰退,甚至造成失明。必須趕快進行外科性治療如眼內藥物注射,使新生血管萎縮,使出血吸收改善。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眼內藥物注射及雷射等。陳瑩山表示,眼內藥物注射的目的是消除黃斑部水腫、清除出血,也為了讓脈絡膜新生血管萎縮,結疤較小,病人的視力進步機會較大,是目前治療黃斑部病變的首選。

眼內藥物治療,是將藥物注射入玻璃體,直接將藥物導入病灶處,不需要經由外部全身性血管輸送,所以相對有效。目前眼內注射藥物主要為 Anti-VEGF 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還有一種為長效型類固醇。

陳瑩山提醒,對於已做治療的病患,應每 3 個月或半年定期追蹤,確認新生血管對於治療的反應,除此之外,新生血管對於治療就算有療效,有時也會復發,需密切追蹤檢查確認有無復發的可能性。

黃斑部病變怎麼治療?

外用內服預防黃斑部病變

他呼籲,對於黃斑部病變仍是預防遠重於治療,建議應「內服外用」兼具,才能確保眼睛健康無虞。

所謂內服,就是多攝取有益於黃斑部健康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增加黃斑部中和光線的能力。陳瑩山說:「像是蛋黃、青花椰菜、黃色蔬果,都可以均衡攝取。此外,含 Omega3、蝦紅素、花青素的食物也可以多吃」

外用則是「防光」。建議在紫外線強烈時,一定要戴太陽眼鏡或變色鏡片;若在室內用 3C,則使用防藍光鏡片,降低傷害。當然,最好是使用 3C 產品時,每 20 分鐘就能讓視線移開休息,分段使用比連續使用來得好些。

黃斑部病變怎麼治療?

居家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罹患黃斑部病變?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遮住單眼,類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許多黃斑部病變病患只發生在一隻眼睛,兩眼一起檢測,容易因另一眼視力正常而被忽視。

此外,陳瑩山也提供一個簡易居家檢測方法。「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躺在床上單眼輪流直視天花板幾秒,看天花板上的邊條,是否有哪一條直線變得比較不直,或區塊顏色較怪。若有這個現象,一定要趕快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除了會讓成像扭曲,也可能有霧霧的黑影在眼前,也因此常與飛蚊症混淆。陳瑩山提醒,飛蚊症所產生的黑點會飄移,黃斑部病變的黑影則是固定不動,兩者並無關聯。

黃斑部病變怎麼治療?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黃斑部病變並非老年人專利!情緒、壓力、緊盯3C讓青壯年出現視覺扭曲
愛吃油炸甜點「黃斑部病變」風險高3倍!4食材對抗惡視力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之最新治療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台灣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罹患此病的機率也大增。據估計在西元2020年,全世界年齡65歲以上的人將有八百萬人罹患此病,不僅視力受到影響,對個人經濟也是一大負擔。

症候:

視網膜位於眼球最內層,黃斑部是位於視網膜的中央區域,而中心凹則是黃斑部的正中央,負責中心最重要的視力。每個人都必須依賴黃斑部的功能來幫助閱讀、開車及辨識人的臉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初期,患者可能只覺得視線濛濛的,視野中央灰灰的看不清楚;當病變形成新生血管導致視網膜積水時,患者會覺得影像變形扭曲;等到新生血管造成出血或滲出物,中央視野變黑,只保留周遭視野,最後輕者喪失閱讀能力,重者失明。

分類: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據有無新生血管分為兩種:新生血管型 (“濕”性) 及 非新生血管型 (“乾”性)。據統計,新生血管型約佔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10%到20%;雖然比例不到兩成,但新生

血管型卻是引起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患視力失

明的主因。雖然非新生血管型也會引起視力喪

失,但是發生的比例遠低於新生血管型。

  • 新生血管型(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之眼底變化

預防、自我檢測:

另有些研究指出,防止過度強光照射及口服抗氧

化劑(如維生素ACE、鋅及硒),及吃富含類

胡蘿蔔素及葉黃素蔬果食物(如胡蘿蔔、芒果、杏

仁、甘藍、菠菜等綠色植物及生蠔、鮮奶、核

桃),一般是顏色較深的蔬果,視網膜衰退程度會

比較輕微。

黃斑部病變患者可以透過自我檢查(如安視樂

Amsler格狀視表,一般視網膜科門診都可以索取)

來評估自我黃斑部之功能,加上定期追蹤,可減少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帶來之後遺症。

黃斑部病變怎麼治療?

最新治療:

目前治療新生血管型黃斑部病變的目標主要是降低視力嚴重受損(失明)的機會,盡可能延長可用視力的時間:其方法是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已降低對持續性視網膜破壞及進一步結疤。隨著醫學的進步,新的治療對有些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可以達到視力進步的效果。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因子(Anti-angiogenic drugs)

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 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扮有重要角色。目前臨床上已經有些藥物經由眼內注射利用抑制血管生成因子(anti-V EGF)來達到治療效果。

Ranibizumab(Lucentis®)

Ranibizumab(Lucentis®;Genentech,CA,USA)是一種合成抑制VEGF的單株抗體,可以和所有VEGF-A的同種因子(isoform)結合。最近發表的第三期人體試驗發現ranibiaumabLucentis)對所有類型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每個月施打一次的情形之下有良好效果,不僅視力沒有惡化甚至有進步的情形;這是在傳統雷射光凝固治療和光動力雷射治療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2009年RanibizumabLucentis)在台灣已經通過衛生署核准使用於新生血管型老性黃斑部病變,且目前全民健保已於民國一百年一月一日開始有條件給付RanibizumabLucentis)用以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所產生的新生血管,,每位病患每眼每年可申請三針,最多可申請兩年;使用RanibizumabLucentis)眼內注射後,可完全穿透所有視網膜層,到達不正常血管所在的脈絡膜直接作用,在治療上讓患者有更安全有效的選擇。

Aflibercept(EYLEA®)

Aflibercept(EYLEA®,採視明)是模擬VEGF受體的重組性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其作用機轉是目前唯一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中,除了抑制血管新生因子(VFGF)還可額外抑制跟新生血管相關的胎盤生長因子(PLGF)。

依三期大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新型的抗血管新生抑制劑,一開始連續三個月每月注射治療後,,病患之後平均每8週施打一次,第一年治療針數相較其他藥物需每月注射來的少,而且而效果與安全性皆相當,對患者而言可以減少每月注射及往返醫院的壓力。

該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於民國10381日開始有條件健保給付在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在提出申請的兩年內,每人每眼可申請給付7針,第一次申請給付3針,第二次申請給付4針。

結語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盛行率逐年增加,所造成全人類在視力健康方面負擔不容忽視。病患必須自我警覺,若出現視力下降,應該盡早去眼科門診檢查;年齡五十歲以上之中老年人也應該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目前有許多新藥正在進行試驗中,也唯有更加認識這個疾病的原因,也才有機會提供病人更好的治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