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智慧型電子式電表怎麼看

大公用電的電表(KV2C)

其代號的意義

 01 顯示讀表當天日期

 02 顯示讀表當天時間

 03 電池使用時間

04 計量程式使用時間

05 上次抄表歸零日期

06 最高需量日期: 可以瞭解自上次歸零後,最高需量發生日期

 07 最高需量時間:可以瞭解自上次歸零後,最高需量發生時間

例:"7:15"代表該需量週期為電表時間7:00-7:15(以S社區9月,就應該是 07:05-7:20,因為社區電錶比標準時間慢5分鐘)

08 電表倍數

09 總用電指數: (總用電指數-前一期總用電指數)x電表倍數=有效電度

 10尖峰有效指數: 減去上期指數後,乘以電錶倍數,就是本期尖峰用電度數 (10,18,22項的總和應等於第9項,實際指數可能差0-2)

11尖峰需量指示:含小數兩位,乘以電表倍數,就是自上次歸零後,目前尖峰最高需量

 12 尖峰上期需量指數

13 尖峰本期需量指數: (13)-(12)=(11)

經常會有0.01的誤差

18離峰有效指數: 減去上期指數後,乘以電錶倍數,就是本期離峰用電度數

19離峰需量指示: 含小數兩位,乘以電表倍數,就是自上次歸零後,目前離峰最高需量

20 離峰上期需量指數

 21 離峰本期需量指數: (21)-(20)=(19)

 22週六半尖峰有效指數: 減去上期指數後,乘以電錶倍數,就是自上次歸零後,目前半尖峰用電度數

 23週六半尖峰需量指示: 含小數兩位,乘以電表倍數,就是自上次歸零後,目前半尖峰最高需量

24週六半尖峰上期需量指數

 25週六半尖峰本期需量指數: (25)-(24)=(23)

 27 需量間隔(分):台電採15分鐘的平均需量,因此可以看出離下一個需量週期還有多久

28 需量復歸次數:基本上一期歸零一次,不過,調整契約容量時,會再歸零1次

 30無效表指數:減前一期的指數,乘以電表倍數=無效電度

    功率因數=有效電度/sqrt(有效電度平方+無效電度平方)

 50 最後程式日期

90 中性線電流過高次數

以上數值均為電表初始時(顯示88888888)時的量測值

舉例來說,第27項的數值為13,代表初始時,該需量周期剩下13分鐘

但,每一個顯示約需要7秒,所以顯示到第27項時要多花約3分鐘的時間

所以,當你看到第27項顯示13,該周期實際上剩下10分鐘

另外,電表顯示幕右下方有個數值Kt

其實也頗有用處

當你看到顯示幕左下方有動態顯示0-4個黑色小方塊,計算其一個周期的秒數,令為S

電表倍數:a

則可以估算該周期的平均功率=(kt/S)*3600/1000*a

例如

Kt=1.8,a=80,S=54秒

則可算出該時段(54秒)的平均功率=9.6kw

如果S時間太短,可以多取幾個周期來平均

---------------------------------------------

101年1/5-101年2/8日監測結果如下

1.停車場通風未開,中庭及大廳照明未開:8-10.4kw

2.最大需量出現在離峰時間(6:45-7:15,max27.2kw,min24.8kw)(通風on,30min)

3.尖峰最大需量,Max:24.0kw,Min:22.4kw(通風設備on,10min,中庭,大廳燈on)

4100年6月的結果.通風設備於晚上7:00-8:35之間,每次起動10分鐘,休10分鐘

 原以為只會讓尖峰最大需量下降,

不過,實際上是全面下降,分別下降8KW(尖),6.4KW(離),8.8KW(半)

可能是因為,原先六(半尖峰),日(離峰)的最大需量也發生上述時段(通風+夜間照明)

如今,晚上的通風設備需量大減,所以,目前最大需量發生在早上(離峰,6:45,7:00)

至少扣除了夜間照明的需量

所以需量比較為

大廳冷氣+所有公設冷氣=通風(30min)+夜間照明>通風(30min)>通風(10min)+夜間照明

(32-35kw>25-28kw>21-25kw)

目前的結果顯示,未來還有下降8KW的潛力(契約容量由42KW改為34KW)

夏季炎熱難耐,冷氣已是生活必需品,隨著氣溫飆高、全台用電量也屢創新高,根據台電統計,歷年來單日用電前五名,全部都出現在今年7月,民眾對於用電創新高的當下或許無感,但許多人收到6、7月份的電費帳單時,心就涼了一半。

每兩個月結算電費,民眾經常收到帳單才想到節能,反覆上演「來不及省電」的遺憾。為了讓用電數據更即時,台電積極佈建智慧電表,2020年底前將達110萬戶,搭配「台灣電力APP」,每六個小時就能結算一次電費,可顯示每15分鐘的用電量,讓民眾即時了解家裡的用電狀況,未來更可搭配時間電價,讓半夜洗衣能省電不再是謠言。

雙向智慧型電子式電表怎麼看
台電將逐步汰換傳統機械式電表,改採智慧型電表。孫文臨攝

台電砸20億設智慧電表  年底前將達100萬具  2024年目標300萬具

傳統的機械電表只能記錄用電量而無法記錄用電時段,不僅難以計算家裡真正耗電的產品,導致不少家電被冠上「吃電怪獸」的惡名。若在外租屋,也常因為「誰用更多電」而爭執不休;更無法連接網路,即時提供用電數據,需要仰賴人力家家戶戶抄表,在即將進入5G時代的今日顯得相當過時。

雖然台電從2013年開始裝設智慧電表,但受限於頻段、規格等客觀條件,直到2018年才真正有全面性的採購、佈建計畫。2019年完成全台38萬具智慧電表的裝設,2020年7月底前已完成90萬具的智慧電表佈建,年底前目標達110萬具,若以每具成本2000元計算,約需耗資20億。台電配電事業部執行長王耀庭說,「目標在2024年要達300萬具。」。

王耀庭表示,智慧電表的佈建順序以用電量愈高者為優先,目前全台高壓用電戶已全面完成裝設,低壓用電戶則從每期用電900度、700度、500度分階段裝設,「這主要是以節電為考量,假設裝智慧電表能節省30%用電量,耗電愈多的用戶就能節省更多電。」

王耀庭進一步說明,智慧電表建置計畫遍布全台各縣市,其中以台北的24.6萬戶居冠,台東縣4000戶最少,「為提高智慧電網的建置效率,也以集中裝設為優先。」而金門作為「智慧電網示範島」,是第一個全面裝設智慧電表的縣市,3萬3000戶將於年底前完成啟用。

雙向智慧型電子式電表怎麼看
台電規劃於今年底前在全國建置110萬具智慧電表。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台灣電力APP搭配智慧電表  可知每15分鐘用電變化  

王耀庭指出,智慧電表與傳統電表最大的差異在於可連結通訊系統,以電表資料管理系統建置智慧讀表系統基礎建設(AMI),「不只是利用網路讀取用電資訊,省去人力抄表。」他說,台電也設計即時停電偵測,過去如果停電,需要用戶打電話通報,「裝設智慧電表後,台電可即時偵測停電,也可遠端進行停、復電的作業。」

此外,王耀庭表示,台電耗資1.5億開發「台灣電力APP」,可結合智慧電表,將從過去每兩個月結算電費,大幅縮短到每六小時提供用電資訊,提供每日電價,「詳細記載每15分鐘的用電變化,即時發現用電異常,找出真正耗電的家電產品,或是比較每日、每月等不同時段的用電變化,準確智慧用電,達到自主節電節能的目的。」

王耀庭說,過去使用機械型電表,沒辦法記錄各時段用電的時間電價,因此「半夜洗衣服較省電費」是謠言,目前仍有98%的用戶使用累進電價,「但建置智慧電表後,民眾可了解家戶用電時段,選擇合適的時間電價,讓『半夜洗衣服較省電費』成真。」

雙向智慧型電子式電表怎麼看
台灣電力APP未來可每六小時更新用電資訊,提供每15分鐘的用電狀況。台電提供

王耀庭說,台灣電力APP希望讓民眾對於自身用電有更充分的了解,舉例來說,今年7月全國用電量較去年7月增加17%,民眾未必認為與自身有關,但透過今年與去年的比較,就能看出是不是真的今年冷氣有吹得比較多,「也能跟社區內其他鄰居比較用電量高低。」

王耀庭強調,配合智慧電表來持續升級智慧電網,有助於發展再生能源的用電負載管理、儲能系統效能,「讓未來綠電的輸配售電,能朝向分散微型電網發展,讓電網更穩定、更安全,強化先進配電管理及監測。」他說,針對資安問題,台電也會嚴格來把關,對於採購中國大陸相關產品都有一定的限制及規範。

雙向智慧型電子式電表怎麼看
台電配電事業部執行長王耀庭指出,智慧電表的建置後,民眾即可從累進電價改用時間電價。孫文臨攝

新北市實證成果佳  每戶可節電達25% 獲選總統盃黑克松卓越團隊

事實上,全國人口最多的新北市從2018年起,即陸續篩選示範用戶安裝「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蒐集冷氣、冰箱等家電個別用電數據,民眾只要透過手機或電腦即可在HEMS節能服務平台看到家中電器的即時用電資訊。

新北市環保局在新聞稿中指出,相較現行2個月一期的電費帳單,更能讓民眾即時調整用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電費支出,結果也顯示,「示範用戶高達7成以上都能在炎熱的夏月有實質的節電,且平均可節電約20%~25%;甚至還有民眾因此發現電器異常而趕快汰換。」

新北市與台電智慧電表大數據及資策會數位所能源數據應用小組合作,開發用電資訊整合的「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NILM)技術」AI模組,並獲選2020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新北市環保局表示,若以全國600萬智慧電表用戶全數使用「用電指紋圖譜」來預估,將可年省19億度電,相當於新竹縣市一年的住宅用電量。

作者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