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 污 泥

[00:00.00] zuo qu : luo da you [00:01.00] zuo ci : luo da you [00:04.90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0:12.899] huang se de lian kong you hong se de wu ni [00:21.599] hei se de yan zhu you bai se de kong ju [00:29.689] xi feng zai dong fang chang zhe bei shang de ge qu [00:37.120] [00:40.31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0:48.840] mei you ren yao he ni wan ping deng de you xi [00:57.300] mei ge ren dou xiang yao ni xin ai de wan ju [01:05.670] qin ai de hai zi ni wei he ku qi [01:12.710] [01:16.500] duo shao ren zai zhui xun na jie bu kai de wen ti [01:24.790] duo shao ren zai shen ye li wu nai di tan xi [01:33.260] duo shao ren de yan lei zai wu yan zhong mo qu [01:41.650] qin ai de mu qin zhe shi shen me dao li [01:50.129] [01:52.34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2:00.510] huang se de lian kong you hong se de wu ni [02:08.889] hei se de yan zhu you bai se de kong ju [02:17.359] xi feng zai dong fang chang zhe bei shang de ge qu [02:25.279] [03:03.819] duo shao ren zai zhui xun na jie bu kai de wen ti [03:12.329] duo shao ren zai shen ye li wu nai di tan xi [03:20.820] duo shao ren de yan lei zai wu yan zhong mo qu [03:29.149] qin ai de mu qin zhe shi shen me zhen li [03:37.649] [03:39.879]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3:48.179] huang se de lian kong you hong se de wu ni [03:56.689] hei se de yan zhu you bai se de kong ju [04:05.109] xi feng zai dong fang chang zhe bei shang de ge qu [04:12.809] [04:51.179]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4:59.87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5:08.39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5:16.70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5:25.400]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5:33.558] ya xi ya de gu er zai feng zhong ku qi [05:40.590]

《亞細亞的孤兒》是羅大佑在 1983 年推出的專輯「未來的主人翁」當中,所收錄的個人創作曲。這首歌的歌名與台灣作家吳濁流在 1945 年完稿的長篇小說作品《亞細亞的孤兒》同名、講述一名台灣青年胡太明的故事:胡太明在日人統治下成長、在家鄉受到日人威權壓迫、從日本留學歸來後卻受到鄉人排擠,之後赴中國大陸又被視為外人般歧視。最終,主角在面對種種壓力、矛盾、破碎的情感,卻又無法找回屬於自己原鄉的情緒中被逼瘋了,全書以悲劇收場。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創作靈感就是源於這本小說。

然而,因為這首歌描述的孤立無援處境、以及背景旋律中如軍隊緩慢行軍的大小鼓營造出的淒涼感,這首《亞細亞的孤兒》在 1990 年也曾被選為朱延平電影《異域》中的配樂,由王傑演唱。《異域》這部片的主軸在描述民國 38 年、國民政府流亡來台時,被遺落在中國雲南一帶的孤軍:這支孤軍在中國共產黨軍隊的一路追擊下,不得已只好突破中緬邊境,在異鄉獲得一絲喘息。但是此舉引發緬甸政府不滿、同時也派出軍隊鎮壓。片中最後,主角一家在跟隨大眾登上前往台灣的飛機途中,回憶起過去的種種被迫逃亡、中華民國政府的作為、以及自身終將面臨的困境,憤而轉身離開人群,選擇留在這片異域。

(《異域》電影結局,劉德華飾演主角的好友小杜。安國是主角的兒子,該角色在片中因意外身亡。)

但是今天的重點不是在電影情節。我單純想說說在我心目中對二二八事件的看法(好拉對不起我懶)。

二月二十八號,曾經是台灣人「不可公開提及」的日子。曾經叫做介壽路的凱達格蘭大道、今天在其之上舉辦的共生音樂節,你可以在兩旁的帳篷聽到那些在一九四九年一定會被「抓去槍斃」的言論:台灣獨立建國、還原歷史真相、蔣介石殺人魔王、解殖、轉型正義等等。在二二八的今天,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走過了將近七十年的光陰、用了多少先人的血肉之軀,才好不容易種出這一小朵言論的自由,以及多元、民主的思想。

红色的 污 泥

(圖:凱道上的共生音樂節。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但是,不管說得再好聽,對於 1993 年才出生的我來說,二二八已是一個遙遠的歷史名詞。不管我堆上多麽慷慨激昂的言論,最後聽起來可能都會被解讀成無病呻吟、或是憤青式的蚍蜉撼樹。身為我們這一代人,或許不用再面對白色恐怖時期的巨大威脅;但對我來說,我們這代人能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地發現那些過去沒有人敢說、也不會寫在課本上的歷史事實,還原回到當時那個年代的民眾,他們看到了什麼?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的感受會是什麼?

在這個角度上翻看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以及之後出現的一連串行為,你會得到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你會發現,過去在你課本上輕描淡寫過去的人物名字、幾行潦草帶過的敘述,背後居然承載了那麼多人說不出口、言不由衷的苦痛。而當這些傷痛隨著歷史長河逐漸遠流,在當代大眾社會當中只剩下一股冷暖自知的哀愁時,你看這個世界的角度,又會比之前你所想像的不一樣了。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真理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LA LA LA ...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出自專輯

红色的 污 泥

��ϸ�ǵŶ��ڷ��п�����ɫ�������к�ɫ���������������ݳ�����ϸ�ǵŶ�

红色的 污 泥

��/�����޴���
��ϸ�ǵŶ��ڷ��п���
��ɫ�������к�ɫ������
��ɫ�������а�ɫ�Ŀ־�
�����ڶ������ű��˵ĸ���
��ϸ�ǵŶ��ڷ��п���
û����Ҫ������ƽ�ȵ���Ϸ
ÿ���˶���Ҫ���İ������
�װ��ĺ��� ��Ϊ�ο���
��������׷Ѱ�ǽⲻ��������
����������ҹ�����ε�̾Ϣ
�����˵�������������Ĩȥ
�װ���ĸ�� ����ʲô����
��ϸ�ǵŶ��ڷ��п���
��ɫ�������к�ɫ������
��ɫ�������а�ɫ�Ŀ־�
�����ڶ������ű��˵ĸ���
��������׷Ѱ�ǽⲻ��������
����������ҹ�����ε�̾Ϣ
�����˵�������������Ĩȥ
�װ���ĸ�� ����ʲô����
��ϸ�ǵŶ��ڷ��п���
��ɫ�������к�ɫ������
��ɫ�������а�ɫ�Ŀ־�
�����ڶ������ű��˵ĸ���
��ϸ�ǵŶ��ڷ��п���
û����Ҫ������ƽ�ȵ���Ϸ
ÿ���˶���Ҫ���İ������
�װ��ĺ��� ��Ϊ�ο���
��ϸ�ǵŶ��ڷ��п���
��ϸ�ǵŶ��ڷ��п���
��ϸ�ǵŶ��ڷ��п���

之前的答案被折叠了....

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这首歌出自罗大佑1983年的专辑《未来的主人翁》,当时台湾的正在发展和反思的十字路口上。

1990年电影《异域》,改编自柏杨先生的同名小说,恰如其分的用了这首歌作为主题曲。

故事讲述1949年远走滇缅的孤军,为心中的祖国而战,然而故土已经易主。为民国政府而战,然而政府已经将他们抛弃。

孤军,以及他们的后裔,时至今天,仍然是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无法取得国籍和身份。大部分转变为中缅边界的帮派或者犯罪者。辗转在窘迫和孤独之中。

这张照片,是08年环球时报上的一篇报道。彼时我少年心性,义愤填膺,曾经写下这样的文章:

时至今日孤军后裔辗转走上台北街头,唱起那首《亚细亚的孤儿》。这群没有根,没有故乡,没有国籍,没有归属的人,扮演了半个世纪的亚细亚孤儿,到今天,仍然生活在被遗忘的异域。仍然是故乡的游子,国家的弃儿,就像五十年前他们的父辈一样。而今天,他们来到台湾,已不只是为了圆父辈的梦,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有个国家.
国家!家国,家园。对于一个人是如此的重要。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叹息,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这首《亚细亚的孤儿》响起时,是电影《异域》的结尾,伴着歌声,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升起,那群孤儿凝望这代表信仰与家国的旗帜,任雨水打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说:
“国旗啊!看顾我们吧!”
谁来看顾他们呢!那是悲壮的一代啊!那在民国三十六年溃散的孤儿,他们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却永远失去了祖国。国还未破,山河却已不在了。“如果我只有三天可活,我要带着妻子和儿女,回老家去。”那些人都留恋自己的家园,却遭家园放逐。没有人比他们更热爱自己的祖国,然而这种热爱最后却变得那样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们被故土判为叛国。
家,太远了。如今离乡的孤儿还惦念着家吗?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所拥有的,就是真正的家园呢?
半个世纪来,我们的民族究竟在为谁而战,为谁而牺牲呢?
也许我们才是亚细亚的孤儿。
家,太远了......

“黄色的脸上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然而无论红色还是白色,这黑眼睛黄皮肤的谁不是祖国母亲的孩子呢?

这首歌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另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为国家所抛弃的,却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祖国。

延伸阅读

《异域》柏杨

电影《异域》1990 刘德华,庹宗华主演。

《家,太远了》—王杰

《大地的孩子》—罗大佑 《异域》电影第二部的主题曲

黄黄的尘沙 来自轮回  流浪的大地的孩子 遗忘你的是谁

茫茫的眼珠 望穿秋水 寂寞的父母的孩子 等待你的是谁

白云用四季来转换东南与西北 人们用温情与冷漠相逐与相随

出征的你总选择生命的无悔 归去的时候别忘了说声珍重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