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引用本文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保国裕. 提高蔗髓饲料营养价值的探讨[J]. 甘蔗糖业, 2004,(5): 34-41.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提高蔗髓饲料营养价值的探讨

摘要:蔗髓是蔗渣造纸或人造板筛分出来的蔗渣糠,约占蔗渣的30%。糖厂自实行节约热能方案后,作为燃料的蔗渣已普遍有剩余,为此,近年糖厂已注意开发利用蔗髓作更高产值的产品。其中利用途径之一是作反刍动物粗饲料,代替部分青草。因近年耕地面积日渐减少,种植饲料的土地更少,开发利用工业无毒废渣和农副产品下脚料是开辟青饲料的途径之一。本文从蔗髓的成分和结构剖析它可作粗饲料的有利因素和弊端,选用物理、化学、微生物方法提高其可消化性、适口性和营养性,以提高蔗髓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最终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蔗髓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得到迅速 发展,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却使发展畜牧业 需要的饲料更显得比例缩小。因此,近年已采取 “退耕还牧”的措施。但除把土地退耕种饲料外, 还可开辟工业无毒副产品或废品的利用和农村产 品下脚料如秸杆、蔗渣等粗纤维原料利用来代替 干草作饲料,则可以减少种植牧草的土地,缓解 饲料供求矛盾。

我国甘蔗糖业现已发展到年产糖1000万t, 制糖过程压榨蔗汁剩下的干蔗渣亦相当糖产品的 数量,即每年产1000万t(含50%水分的湿蔗 渣产量约是甘蔗的25%)提供作粗饲料,不是 蔗渣本身,而是蔗渣在不影响用作造纸、人造板、 燃料等用途之外,筛分出来的蔗渣碎,学名为“蔗 髓”,俗称“蔗渣糠”,它约为蔗渣的30%,即 如果1000万t干蔗渣可筛分出300万t干蔗糠, 将它用作饲料完全不影响制糖及其综合利用产品 的生产。然而却可增加可观的粗饲料来源,以每 头牛每日喂5kg粗饲料计,可解决几十万头牛的 粗饲料来源。然而,未经处理的蔗渣糠含粗纤维 与木质素等成分,牲畜消化吸收率不高,适口性 差,要使它代替青草还需作一些处理,这就是当 前引发科技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1 蔗髓的主要成分及结构

蔗髓的成分与蔗渣差不多,因为只是压榨过 程被压得较碎,其主要成分和水解后产物见表1 及反应式。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表1 蔗髓的主要成分及水解后产物

反应式: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蔗渣糠制饲料,不是利用甘蔗压榨剩下于蔗 渣糠的残糖,而是利用其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因 为这两种素与淀粉或蔗糖一样都是由单糖组成, 它们的分解产物都是单糖,都是由高等植物的叶 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这是蔗 髓可作饲料的依据。

但是为什么蔗糖有甜味淀粉加水煮成糊,而 纤维素却没有甜味,煮不成糊呢?原来它们组成 的基本单位是一样的,但结构不同,前者简单, 后者较复杂,淀粉是由50~500个葡萄糖组成的 直链或支链构成,但纤维素则是由1800~3000 个葡萄糖组成的许多纤维素链,链与链之间又有 氢键连起来构成(见图1 )。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图1 纤维素结构图

淀粉链中葡萄糖分子的排列由α-1, 4糖贰 键连接,而纤维素链葡萄糖分子的排列则由β- 1, 4糖贰键连接,见图2。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图2 淀粉与纤维素分子结构式

蔗髓与其他农副产品,如秸杆等粗纤维原 料,不能直接做饲料的另一原因是纤维素、半纤 维素与木质素等结合在一起构成细胞壁,它不能 直接被牲畜消化,并且阻碍着纤维素酶水解纤维 变成糖。这些细胞壁分3部分:胞间层、初生壁、 次生壁。胞间壁由木质素和糖尾酸组成,含纤维 极少;初生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胶着在一起,结 成一层木质化薄膜较难润胀;次生壁含纤维素比 初生壁多,木质素比初生壁少,很易润胀。次生 壁纤维素与其他成分聚集成束构成微纤维,如用 x光衍射可见到微纤维之间有大小间隙,起着毛 细管作用,又见微纤维内有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两 种不同结构,结晶区纤维排列致密整齐,无定形 区较疏松无规则,彼此结合力转弱,酶和化学药 剂,水等较易渗人,而结晶区则因结构紧密,不 易渗人。故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估计是从毛 细管进人,先侵袭无定形区(本文后段另详述) 因此要把纤维素分解变成单个葡萄糖比淀粉困 难。更重要的是如上面谈到的细胞壁结构中,纤 维素是与半纤维素、木质素胶着在一起,木质素 是较顽固的,阻挡着酶与纤维素接触,所以要将 纤维素水解变成糖,先要除去木质素。

2 提高蔗髓营养价值的途径

2.1 化学法预处理

2.1.1 碱处理

从上面了解到木质素对牲畜消化及纤维分解 都是不利的,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化学、物理 方法预处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成易消化 吸收的东西创造良好条件,才可以提高蔗髓的消 化性和营养价值。用蔗髓造纸其中一个方法是用 碱液在压力下蒸煮,目的是除去包围住纤维素、 半纤维素的木质素,蔗髓碱处理有在压力下蒸 煮,有常压蒸煮、常压碱液浸渍、常压碱半干混 合较长时间的碱化等多种办法。在不同程度的 除木质素或只起纤维润胀作用,以提高牲畜或酶 对纤维降解(消化)的敏感度。

用碱液处理粗纤维,脱去木质素,在造纸工 业上早已应用。氢氧化钠(烧碱)、石灰、壳灰、 草木灰等都是含碱性物质,把它溶解到水里,调 成碱液,碱液浓度一般为0.5% ~3%,或石灰 用量一般为对干纤维原料3% ~10%。根据实践 经验,认为,在上述范围碱浓度越高,越利于微 生物和动物利用。经处理后可酶解碳水化合物增 加越多,但工业化生产则要考虑成本及过碱时需 加酸中和。下面介绍碱处理的作用。

(1)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国外不少资料报 道用碱处理粗饲料以改进其营养价值:如德国报 道,将切碎的麦楷浸于1.5%氢氧化钠溶液中, 液量是麦楷的8倍,1~3天后,隔去溶液,水 洗残碱后喂羊,消化率为60% ~ 70%,较未处 理的提高40%。印度、西班牙用0. 5%石灰液处 理稻草,石灰液是稻草重8倍,浸一夜,滤去溶 液,风干后喂牛,增加了蛋白质进食量,氮平衡 显著提高。印度、西班牙等,以碱液处理麦楷喂 幼畜、羊效果好。几种粗饲料经与不经碱处理, 其纤维素的体外消化率比较如表2。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表2 纤维素体处消化率比较

(2)提高微生物对蔗髓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 降解作用。木质素在纤维细胞壁中是最坚韧,最 稳定的物质,对酸和微生物的作用抵抗力很强, 故一般认为完全不被动作所消化,同时在纤维细 胞结构中,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密切结合,形 成栅栏屏障,阻碍着微生物与纤维素、半纤维素 接触,因此木质系在利用粗纤维作饲料的制作过 程中,需想办法把它除掉或减低。同时,经碱处 理后的纤维素可以除低聚合度和结晶度,增加可 溶解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3)在碱液下浸泡,可以消毒,减少致病菌。

(4)改善粗饲料物理性状,使粗纤维变柔软, 提高适口性。美国佛州一间日榨1. 5万t的甘蔗 糖厂,古巴、毛里求斯、印度、日本等不少地区, 把蔗髓碱化后,加糖蜜、尿素饲养肉牛、奶牛。

蔗髓氨化也是碱处理的一种。20世纪60年 代末,已有将甜菜粕、棉子皮糠、枫木屑、玉米 秆等含氮量较少的农业副产废料,加以氨化制造 反当动物营养补充饲料。以后美国多个学术机构 研究蔗髓氨化,当时较成熟的流程是采用两步法 即第一步热水水解,第二步在升温时引人氨水(浓 度28%对蔗渣比为1:1),于101~103℃氨化1h, 蔗髓含氮从0. 5%升至2%以上;对照组用70℃ 热氨水浸泡,同样氨水用量,蔗髓含氮只有1% 左右。

用碱法造纸黑液尚含1%左右的残碱,代替 烧碱,在大液比下蒸煮蔗髓,也达到去除部分木 质素、软化、润胀蔗髓,达到提高消化率和适口 性的效果。

2.1.2 酸处理

用于粗纤维的酸,一般为矿物酸(盐酸、磷 酸),有机酸(醋酸、乳酸)等价格较便宜的食 用级酸。酸可以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水解为单糖 或低聚糖,尤以半纤维素易于水解。酸处理后虽 仍有部分未被水解的纤维素,但聚合度也比未处 理前降低,易于消化。前苏联水解研究所曾比较 了酸水解和酶解的差别,认为纤维素的酶解比酸 解慢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酶和酸者分子量大小 及其对于纤维素结构渗透能力强弱的不同。纤维 素酶的分子量是25000~67000,仅能渗透人纤 维中较大晶形区间的空隙,只有这部分能被水解 生成可溶性的糖。还有酶解生成糖的浓度增高 时,因酶受渗透压的影响,速度更慢。但酸分子 小,能渗人较小的孔隙,作用于酶分子所接触不 到的感应点上,因而效率较高。

大型造纸厂生产是利用酸法除木质素的,最 经济和成熟的是亚硫酸盐法。氧化剂也可脱木质 素,如过醋酸、过氧化氢、液氯等也可除木质素。

酸处理的优点:除水解得单糖速度与得率较 优外,如果使用木霉、青微素、黑曲等霉菌类作 酶解接触剂时,霉菌适宜酶解的pH为酸性((pH4 5),酸处理可调整加盐酸量为水解后pH4~5。 如用碱预处理则需用大量酸中和,增加成本;如 果不酶解单纯碱处理,则碱处理后蔗髓仍为微碱 性,此时,加尿素或铰盐,会引起尿素分解,而 挥发掉,损失含氮物。

2.1.3 物理法处理

为磨幼、加热、蒸煮、爆破裂解等预处理。 蔗髓是蔗渣筛分出来的“糠”,虽比蔗渣幼细很 多,但对牧畜的适口性和粗纤维分解尚未够理 想,四川农科院畜牧所,曾比较过不同细度的稻 草,用纤维素酶解后,纤维素的分解失重比较如 表3。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表3 不同细度稻草经分解后失重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纤维酶解后分解失重,随 着磨细度而分解多,即磨得越幼,纤维分解效果 越好。这是因为磨得越幼,纤维素与酶的接触面 增大,如果磨得很幼时,使部分纤维素结构碎裂, 纤维素的感应点显露出来,便能接触到酶的作用 而被分解。

磨的幼度虽然越幼越好,但考虑经济成本, 认为能通过25目/英寸筛的幼度为适。此幼度可 采用305、400和480型粉碎机粉碎,305型每 耗电1kW·h可粉碎蔗渣3~5kg,而400型则可 粉碎蔗渣5~8kg。大规模生产时采用砂轮磨湿 磨,,是仿制纸的简易磨,用离心水泵壳改装, 内装2个砂轮,磨距可以调整,磨距在0. 1~0. 2mm 之间,磨出来的蔗渣糠幼度在0. 2mm以下,用 4.5kW电动机带动,每小时可以处理蔗渣糠 20kg。

加热兼磨幼预处理。国外资料介绍,有的先 磨幼再加热,有的先加热后磨幼。比较结果,先 加热干燥使粗纤维变脆,磨幼效果较好。以先加 热至2000C, 25mim再磨幼,纤维颗粒76%小于 53}m。但要注意应隔绝空气,否则在空气中加 热200℃较易着火。

蔗髓蒸汽裂解膨化

蔗渣蒸汽膨化裂解,是利用有压力的蒸气在 一定压力、温度,使部分容易水解的成分先降解 为醋酸,作为催化剂,再加上蔗渣从膨化器中突 然降压排出,粗纤维组织内部产生新的快速脱水 而使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分开,并降解其 聚合度成低聚化合物。蒸气裂解膨化设备,我国 农业大学有研制,用于裂解粗纤维原料制饲料的 纤维膨化机。

加拿大斯代克技术公司(Stake Technology) 为螺旋连续热压式裂解设备,主要由3部分组 成,即①人料器,为专门适用于蔗渣压缩比,不 同螺纹距的螺旋叶,使人料蔗渣越往里越紧密如 “塞子”的密度,足以承受反应区的压力,而不 会“反喷”;②反应器即热压器,蔗渣在通人蒸 气的压力有15~20Pa时,反应时I司5~10min。 据称消化率约50%;③排料器。从热压反应区 反应完毕的蔗渣,经排料螺旋输送至快开阀,由 于释放产生压差,闪急蒸发爆发膨胀,使蔗渣组 织分化,而离解,进人旋风分离或收料器,把产 品与蒸汽分开,并回收蒸汽。裂解出来的预处理 蔗渣十分幼细,添加尿素拌匀,便是很理想的饲 料。

巴西瓦利多霍沙里奥糖厂的蔗渣饲料加工车 间的膨化机为5m3压力膨化机,外加保温层,上 下两边是2个40 m3贮罐,年生产能力2万t(每 天20h, 300天计)。每次可装蔗渣800~1000kg, 膨化机反应压力为16~18kg/cm2,温度200~220 ℃,4~6min,迅速打开底部出料阀,靠压力释 放把蔗渣冲人贮罐。据称蔗渣价一般化为1. 5美 元/t,每生产It膨化饲料生产能耗等费用约为 3美元,合共成本约4. 5美元/t,而市场售价为 16~20美元/t(含运费)认为生产蔗渣饲料是 有利可图的。

其他物理方法也有许多报道,如用γ射线照 射,适宜剂量可提高其感应性,使用剂量为1× 108和2.5×108拉德(Rads)照射麦秆后,消化 率从原来只40%,增至近70%,无氮浸出物量 也增加。

其他物理方法,还有用高速电子处理,碱与 γ射线双重处理,光化学处理(亚硝酸钠和紫外 线)等,都是实验中,试验结果经预处理后对消 化率和微生物分解有所提高,但以上设备或运行 成本都较昂贵,故还未能应用于生产。

2.2 微生物处理

近代研究与生产应用于粗纤维原料制饲料的 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通过木质素分解 菌或纤维素酶把粗纤维脱去部分木质素和把半纤 维素、纤维素降解就成较易消化的低聚物;其二 为青贮类型,即简易的通过自然发酵或接人菌种 发酵,使蔗髓及其添加物的可发酵养分转化为乳 酸或蛋白质。密封式无氧发酵主要是乳酸菌起作 用,青贮后产生乳酸起抑菌防腐与增加营养作 用;若是堆放疏散发酵则为有氧式发酵,主要是 酵母与霉菌起作用,把含碳低聚物转化为菌体蛋 白。

自然界中,分解植物纤维的微生物种类很 多,引起树木腐烂的微生物中,真菌有250种, 除7种属于子囊菌纲和不完全菌纲外,其余均属 于担子菌纲。在担子菌纲中,多孔菌科有184种, 草菌科(Thelephoraceae)有41种,伞菌科 (Agarlcaceae)有11种,齿菌科(Hydnaoceae)有 7种。所有这些担子菌都菌丝的生长和抱子的开 成而广泛散布,它们能降解木质素,有些可利用 木质素为唯一的碳源。有许多还能分解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其他物质。除白腐菌外,一般褐腐菌 和软腐菌较少利用木质素。土壤中微生物能降解 木质素的也不少。霉菌中的(Haplographium) 属,单包枝霉属(Hormodendrum)和青霉属中许多 种类,细菌中极毛杆菌属也有一些种类已被证明 有这种作用。

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类型也复杂。担 子菌纲中的多孔菌、层孔菌等尾的一些种类和霉 菌中的木霉、曲霉、漆斑霉、青霉各属的一些种 类较为突出。细菌中则纤维杆菌、纤维粘菌等许 多属种。草食动物消化道内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 很多,特别是瘤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类型复杂, 作用很强,而且还有许多原生动物也能利用纤维 素。

半纤维素是一种易降解的物质,许多能降解 纤维素、木质素的微生物也能降解半纤维素。曲 霉、青霉、根霉、木霉等都有许多种类,其降解 半纤维素的能力很强。细菌中则以极毛杆菌属中 的一些种类较为显著。

我国近年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以木 霉和黑曲霉居多。

植物纤维在自然界和在草食动物的消化道 内,在各种微生物的协作下具降解是很迅速的, 但是如将其中一种纤维素分解菌纯粹培养后其降 解能力常显著下降。因此最好有多菌种协同酶 解,如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2004年发表论 文,降解稻草秆就用三个菌株((M1M15M19)的黑曲 霉。

纤维素酶实际上是多种酶的复合物,目前知 道的它是由Cx、C1酶和β-葡萄糖昔酶组成。 这3种酶必须同时存在,单独一种都不能使天然 纤维素很好地分解。这种作用称酶的协同作用。 酶解时首先渗人微原纤维之间的孔隙进人无定形 区,先由Cx酶在微原纤维的一些特定位置上把 纤维链技术打断,C1酶则伸人到里面去将纤维素 链间的氢键打断,使纤维素分成一段段,再由Cx 酶和β-葡萄糖昔酶分解成葡萄糖。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图3 C1和Cx酶对纤维素分解协同作用示意图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图4 Cx和β-葡萄糖普酶把分段的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示意图

纤维素是由β-1, 4糖昔键将葡萄糖分子缩 合在一起的,C1酶能将天然纤维素随机切断不 溶性纤维素分子的β-1, 4糖昔键;Cx酶则只能 分解经处理过的可溶性纤维素,但它可以切断任 意位置上的β-1, 4糖昔键。也能从非还原性末 端开始切断。β-葡萄糖昔的作用是把以上两种 酶分解变成的纤维二糖转化成单一葡萄(图5)。

甘蔗目前耕種面積已迅速縮小原因最可能是
图5 几种酶的作用

3 几项实例

上述微生物法处理中,提到两种类型,从长 远发展,应使用纤维素酶与木质素酶可以开发大 规模的纤维素转化成糖生产酒精或蛋白质或低聚 糖等产品。但从近期要开发蔗髓饲料,作为短平 J决解决当前畜牧业青饲料严重不足的矛盾,笔者 认为可先用简易而有效的方法。选择下面几项实 例就是这个目的。即化学、物理、微生物多种方 法结合,以起互补相互相承作用,而只单独用一 种是难以达到经济可行的效果。

3.1 国内实例

3.1.1 造纸黑液碱化蔗髓制牛饲料

利用造纸黑液碱化蔗髓制牛饲料,由江西省 玉山追日集团(前玉山糖厂)承担,由1993年 开始进行,利用造纸黑液和小型造纸车间淘汰出 来的蒸煮器,蒸煮造纸筛分出来的废渣——蔗 髓,经碱性黑液蒸煮的蔗髓质地变软,纤维润胀, 比未蒸煮易于消化吸收和提高适口性,再加上糖 蜜、尿素等增加碳源和氮源,利于牛在反当胃中 的纤维素酶杆菌把纤维转化合成为菌体蛋白。该 项目经过5年从小型到扩大试验,进行了两批牛 饲养试验,先在幼牛安全性试验,证明无任何毒 性,生长正常后,再在浙江省偕州健力良种肉牛 示范二场进行40头成年牛饲养试验,以该场沿 用的氨化稻草作对照,饲养结果黑液碱化饲料比 氨化饲料,牛增重提高了22. 74%。产品经省饲 料质量监督检验测定,绝干饲料计,含粗蛋白质 17%,含热量629kJ/100g。成本比氨化饲料降 低25% 。 1999年4月已由江西省科委主持技术 鉴定,鉴定前该厂已与浙江省偕州健力良种肉牛 示范二场签订了合同,包销该厂生产全部该种饲 料产品。

3.1.2 酸、酶法糖化蔗髓

20世纪70年代,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 究所(简称蔗糖所)用造纸筛出的蔗渣糠通过稀 酸蒸煮后,加人用蔗糠、滤泥、酒精废液作培养 基,培育的纤维素霉曲,一起在砂轮磨中边磨边 强化酶解,然后接人白地霉菌种,利用酸水解和 酶水解的糖,通气发酵增殖菌体,用简易的曲筛 过滤分离菌体及经降解的蔗髓渣,用挤压机压成 条装制成含蛋白质约20%的饲料商品,可供鱼 及牛饲用。

3.1.3 碱化蔗渣+糖蜜+尿素,青贮(厌氧发酵) (名为“甘光一号”)

糖厂榨蔗产出的蔗渣加碱碱化,加糖蜜混合 后,运到该场在山丘掘深长条形的青贮沟中密封 厌氧发酵3个月至半年,沟底有隔筛使发酵过程 产生的水溶物不会污染饲料,发酵过程产生乳酸 使饲料软化和提高营养效价,尿素在喂该饲料 前,用水充分溶解尿素后,才均匀混合到青贮饲 料中。

3.1.4 压成块状作商品便于运输、贮藏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国家 农牧渔业开发项目“牛羊复合营养舔块饲料产业 化生产技术”,由动物营养与工业机械技术人员 共同合作研究,研究尿素与盐颗粒的粉碎,及与 粗纤维料混合、用热压机压成块状,解决吸潮、 疏松和储存及营养配方与固体拌料、压制模具、 压制时排气等问题,生产的舔块产品成型率大于 98%,耐湿度大于90%,每小时单机生产量0. 3~ 0.5 t。

3.2 国外实例

除上面提过的国外一些做法外,尚补充如 下。

3.2.1 用微生物降解法生产甘蔗渣饲料

美国专家S. Matsuoka,发明了用微生物降 解生产甘蔗渣饲料,可使甘蔗渣成为消化率高的 饲料。

第一阶段,混合接种物的制备。方法是:将 2.1 kg麦数和0. 9kg米糠混合,装人桶中,搅拌 均匀,加人7kg左右37℃的温水,并将湿度调 至70%左右,然后,向其中添加共生担子菌、 硝化菌属、黑曲霉及青霉属等生物。与麦数和米 糠混合后,置于室温下培养几小时,使可接种到 甘蔗渣中。

第二阶段,用混合接种物降解甘蔗渣。过程 是:先将1000kg的甘蔗渣和700kg的酒精混合, 装人水泥池中,再用10kg混合接种物接种,在 37℃的条件下,培养24h,即可得到适口性良好、 消化率高的、可饲喂奶牛的甘蔗渣饲料。

在用微生物降解法生产蔗渣饲料,在蔗渣中 加人酒糟,因为蔗渣在酒糟中吸收水分,利于微 生物降解蔗渣组织;酒糟中所含的蛋白质,可成 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促进其对蔗渣的降解。接 种物中的硝化菌属,可氧化其它微生物产生的氨 或硝酸生成的氮;淀粉水解及蛋白质水解微生物 如黑曲霉,可水解淀粉生成各糖分,促进共生担 菌的生长,结果是不仅分解蔗渣中的纤维素,而 且分解了木质素。这样,蔗渣饲料就成为反当动 物的优良饲料了。

3.2.2 蔗渣+(糖蜜尿素)+食盐

古巴从1975年起农村已用下面方法饲料肉 牛。近年已增加到年产100万t,配方大致是糖 蜜先与尿素混合均匀,糖蜜与尿素比为9:1;然 后以对蔗渣干重30%加到蔗渣中,再加人对蔗 渣0. 2%的已溶解食盐,用机械搅拌均匀,送到 农村喂牛大致每天放上述饲料8kg/头,要再加 上约0. 6kg/头的精料(鱼粉豆饼之类)。这样的 配料喂牛,牛增重约0.8kg/d。

3.2.3 蔗渣+磷酸后打包发酵

古巴有些地方用喷洒稀磷酸液蔗渣,搅拌均 匀后打包,进人仓库贮存3~12个月,不给见阳 光,让其进行发酵,据考察成员称蔗渣蛋白质可 提高到约6%,磷酸的作用除酸化水解得糖外, 尚有对微生物起补充营养作用。

3.2.4 蔗叶+乳酸+氨,青贮(厌氧)

古巴收获甘蔗用机械化,用风选办法吹走蔗 叶,蔗叶量大而集中,然后切碎,加人乳酸至pH3. 5 (作用:酸化及抑菌),然后加氨水或NaOH碱化 (用量为每吨干蔗叶加氨水30kg或NaOH 20kg ), 拌匀后送去青贮密闭发酵20~30d,据称纤维消 化率可提高到50%~60%。

3.2.5 蒸煮裂解-氨化-压粒,工厂商品化流程

法国的德希尼公司,就是将蔗渣(糠)在气 压13kg/cm,的不锈钢热压器中蒸煮,喷放裂解, 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到70%以上,然后加氮处理 以提高氮含量,再经干燥、压粒,为氨化颗粒饲 料产品,工业化生产商品饲料。

参考文献

[1] Pathak A.N.Gho se T.K.,Proc.Biochem.1973,8(4):35
[2] 黎锡流,保国裕等.甘蔗糖厂综合利用.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8
[3] 宁安东等.黑曲霉M1M15M19降解稻草试验.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3)
[4] 保国裕.蔗渣蒸汽裂解膨化技术及其应用甘蔗糖业(制糖分刊),1987(4)
[5] 保国裕.发展蔗渣饲料的探讨.广东蔗糖指挥部战略规划会议资料,1987
[6] 沈耀娥,保国裕等.甘蔗糖业副产品可开发利用的饲料资源和利用途径.广东饲料资源调查小组办公室,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