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 鏡檢查 費用

乙狀結腸鏡分為軟式或硬式兩種。軟式乙狀結腸鏡是一條幼長且可屈曲的內窺鏡,前端置有鏡頭,可即時將腸道影像傳送到螢幕,讓醫生觀察腸道內壁情況,診斷病變。軟性鏡的長度約60cm,可檢查由肛門起至乙狀結腸的範圍。硬式乙狀結腸鏡是一條不帶鏡頭且不能彎曲的金屬管,長度較軟鏡短,只有25cm,可檢查直腸。而乙狀結腸鏡檢查則通常由軟式內窺鏡進行。

徵狀

  • 大便有血
  • 慢性腸瀉
  • 便秘
  • 排便異常
  • 腸內有瘜肉
  • 腫瘤
  • 不明原因之腹痛

檢查前準備

  • 一般須停用抗凝血劑,例如保栓通,利血達,可邁丁(必須由醫生建議)
  • 檢查前兩日,病人需進食低纖餐,避免進食多渣和需時消化的食物,例如蔬菜、果仁、生果、麥包及麥皮等
  • 檢查前一日,可進食流質食物如粥、湯等
  • 檢查前六小時禁止飲食
  • 檢查當天,護士會跟醫生指示,為病人放瀉

檢查過程

  1. 醫生會根據病人需要注射鎮靜劑及止痛藥
  2. 醫生會將乙狀結腸鏡由肛門放入乙狀結腸,過程中病人可能有腹脹或排便的感覺

診斷和治療

乙狀結腸鏡檢查可用以輔助以下程序:

術後注意事項

  • 病人應臥床休息至鎮靜劑藥效消失,方能離床活動
  • 如出現腹痛、嘔吐或大便出血,應立刻告知醫護人員
  • 由於醫生檢查期間會打氣入腸內,病人檢查後會排放氣體,或/及有輕微絞腹痛
  • 如病人有做切片檢查,應預約覆診觀看檢驗報告
  • 如病人有進行切除瘜肉, 按醫生指示:
  • 繼續流質飲食,停用抗凝血劑
  • 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 避免劇烈運動
  • 建議留港10天

風險或併發症

  • 腸道出血及穿孔(<0.6%)
  • 注射鎮靜劑可能導致低血壓和呼吸困難
  • 腹脹或排便的感覺,通常一小時內消失

醫療程序須知

治療成效

此程序預期成效可獲取關於病變組織的診斷資料。有需要時,醫生會抽取病變組織進行化驗,或作止血或瘜肉切除。

可能引致的風險及併發症

1. 程序期間:

  1. 注射的鎮靜藥物可能會引致低血壓、呼吸困難等徵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休克或昏迷;年長病人,出現這些徵狀的機會較高。
  2. 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腸穿破的機會率為千份之二;但如以乙狀結腸內視鏡作治療時,腸穿破的情況會高出幾倍。
  3. 腸穿破會導致腹膜發炎。患者須於全身麻醉下進行剖腹手術,修補或切除穿破的腸;據統計,術後死亡率約為百份之五。

2.程序後:

  1. 會有腹痛、腹脹等情況。多屬暫時性,將於一小時內緩解。
  2. 切口或切除息肉的部位可能出血,但通常情況輕微,一般會自然止血。

程序前須知

  1. 醫生解釋施行程序的原因、程序及可能發生之併發症,病人明白後便簽署同意書。
  2. 如懷疑或已經懷孕,請於程序前通知醫生。
  3. 請告知醫生及護士所有以往病歷(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曾進行過的手術、最近所服用的藥物及因藥物或麻醉而引致的併發症。如正服用影響血液凝固的藥物,例如阿士匹靈(Aspirin)、華法林(Warfarin)、拜瑞妥(Xarelto)或 百達生(Pradaxa)、鐵丸及中藥,請儘早通知醫生。
  4. 程序前須先將腸道完全清潔,避免糞便阻礙觀察乙狀結腸的情況。檢查當天,有需要時,醫護人員將按醫生指示施行放瀉。
  5. 手術前6小時不可進食,禁食期間可飲用少量白開水,直至檢查前2小時。檢查前2小時不可飲食。
  6. 請脫下身上所有衣物(例如內衣褲、假牙、飾物和隱形眼鏡等),然後換上手術衣。
  7. 程序前請先排清小便。

程序過程

  1. 病人須作左側臥,雙膝向上屈曲。
  2. 醫生會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或麻醉藥物。
  3. 醫生把乙狀結腸內視鏡由肛門放進乙狀結腸內。檢查過程中,病人有機會感到輕微腹脹及排便感,屬於正常現象。
  4. 檢查過程約需十五分鐘。

程序後須知

  1. 接受麻醉/鎮靜劑後或會感到輕微頭暈,病人應臥床休息,待藥力消失後方可起床活動,而藥物可能需要三至四小時才完全消失。
  2. 由於麻醉/鎮靜劑會對病人的協調和判斷能力造成短暫影響,因此程序後 24 小時內,應避免駕駛、喝酒、作出任何重要的決定,或簽署法律文件。
  3. 程序後可即日回家,在此情况下,你必需由一位成年人陪同離開。
  4. 由於醫生在進行程序期間把空氣打入腸內,以增加觀察範圍,所以病人程序後會有氣體排放出來。
  5.  程序後出現短暫性腹脹或腹痛屬正常現象,此現象通常會在數小時後逐漸減退。
  6.  若腹部有劇痛或大便排血,請即通知醫護人員。
  7.  如病人於檢查當天有進行瘜肉切除,建議留港十天。

檢查後跟進

  1. 病人應主動查詢檢查結果及日後覆診日期,並依照醫護人員指示完成藥物療程。
  2. 在檢查後如病人出現輕微不適,或對檢查結果、服藥有疑問者,應於辦公時間內致電3405-8288向本中心查詢;如出現嚴重不適,如大量出血、劇烈腹痛等,請立即致電本中心24小時緊急聯絡熱線或到附近醫院急症室求診。

備註

本單張只提供有關手術/程序的基本資料,並列出常見的風險或併發症;可能發生的風險或併發症不能盡錄,亦可因人而異。如需詳細資料或個別查詢,請聯絡你的醫生。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的人群裡,完全健康的族群約佔兩成,實際患病的人約有一成,其他七十%的人則是處於疾病前緣,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亞健康者儘管尚未出現臨床上常見的病症,但由於生理年齡的老化等因素,身體正默默地發生變化。

篩檢的目的,就是要在還沒出現明顯症狀的人群裡,及早揪出可以根治的早期癌或高風險前癌病變,並透過治療讓生理恢復到健康狀態。而這些癌變在初期時,幾乎90%以上都不會用症狀來告訴你的。

迷思破解1

痔瘡、血尿都會影響糞便潛血檢查準確度,
陰性也不代表萬事OK!

在台灣,我們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的個案(糞便中被檢查出有出血),每二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大腸癌,每十二個人裡就有一個長了瘜肉。然而,不論是大腸內的瘜肉或是大腸癌早期病灶,專業的內視鏡醫師可以用大腸內視鏡方式處理,根治並非難事。

不過,糞便潛血檢查後,「陽性=大腸癌、陰性=安全過關」嗎?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喔!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度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比方患者本身有痔瘡、血尿或生理期等情形,都會讓檢驗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報告顯示陽性不一定代表有癌症。反過來說,檢查呈陰性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沒罹癌。針對某些高風險族群,積極接受「全大腸內視鏡檢查」更有助於精準檢驗。

迷思破解2

大腸篩檢別只做一半!
全大腸鏡檢查才完整

目前常規的大腸內視鏡檢查方式主要分為「全」大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雖然兩者都是由肛門進入腸內,但檢查範圍不同。

1.全大腸鏡檢查: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一路到盲腸,檢查範圍是全大腸約1公尺長。

2.乙狀結腸檢查: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到降結腸,範圍只有左側的大腸,檢查長度僅約50~60公分。

早期因乙狀結腸鏡檢查事前準備只需灌腸,但全大腸鏡需要嚴格執行飲食控制並服用清腸劑徹底清腸,加上以前許多人誤以為全大腸鏡風險比乙狀結腸鏡來得高,因此過去常以乙狀結腸鏡做為第一線篩檢。但大腸癌其實好發於直腸、乙狀結腸和升結腸等位置,如果接受乙狀結腸鏡,等於檢查只做一半,效果當然不好!想要了解完整大腸的健康狀態,唯有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

迷思破解3

不只腸癌,
便秘或長期腹瀉原因也能靠鏡檢揪出來




由於全大腸鏡是從人體的肛門處伸入,順著大腸呈ㄇ字型、逆時鐘的走向來檢查,檢查範圍如上述所說從直腸最後到盲腸處。因此除了可以觀察腸道有無腫瘤或瘜肉之外,還能一併觀察管腔結構及黏膜的情形,判斷是否有大腸憩室、大腸潰瘍、或發炎、出血等問題,對後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處置是有效的篩檢工具。

另外,若出現(1)排便習慣改變、(2)莫名便秘或長期腹瀉、(3)糞便形態發生變化,像是糞便變細或解血便、(4)不明原因體重減輕、(5)慢性腹痛、(6)檢查發現貧血、(7)影像學檢查疑似有大腸病灶等,在經由專業醫師判斷之下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亦有助釐清病因。

迷思破解4

當大腸鏡檢查為正常,別忘追蹤!
建議平均5年做一次

當大腸鏡檢查結果為正常,或只有小瘜肉且醫師已將瘜肉切除的情況,一般建議五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追蹤即可。通常只有在檢查發現(1)「進行性腺瘤」,即比較容易進展為大腸癌的腺瘤性瘜肉、(2)仍存在惡性腫瘤的疑慮,才需要短期再做一次鏡檢。

至於其他腸道疾病追蹤的頻率,則需視個別狀況與嚴重度而定,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的朋友們,待報告出來後可和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及追蹤時程。

迷思破解5

麻醉狀態下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
不會提升腸穿孔風險

「聽說做無痛大腸鏡,病人因為麻醉所以不會感覺疼痛,醫師比較容易捅破腸子?」只要是受過專業訓練、技術精良的醫師,在執行大腸鏡檢查時,不會因麻醉與否而有穿孔風險上的差異。因為醫師將內視鏡送入腸內時,並不是依靠受檢者對疼痛的反應來調節手勁。且無論是一般內視鏡檢查或是無痛鏡檢查,技術熟稔的醫生都會輕柔優雅的執行檢查,真碰到技術上的困難時也不會勉強施行。

但大家也要了解,大腸鏡本身仍屬於侵入性的檢查,不管選擇無痛或一般方式,即便技術再進步,做全大腸鏡檢查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根據文獻指出,平均約有五千~一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發生腸穿孔等併發症。

方冠傑醫師的健康叮嚀

當醫師提醒您應進行大腸鏡檢查時,都是在經過評估後所做的建議,這時和醫生討論檢查的細節與方式才是上策,可別因為聽別人說大腸鏡檢查很不舒服而逃避。更何況現在還有無痛大腸鏡可考慮,睡一覺醒來後檢查也完成了;而這種麻醉和外科開刀手術的麻醉方式不一樣,以現在的醫療技術而言,基本上都是相對安全的。

【一般大腸鏡vs.無痛大腸鏡,檢查費用是多少?】

如果有符合臨床上適應症,一般大腸鏡檢查的費用健保會幫你出,但如果只是想單純健檢,自費約在3,000元左右。至於無痛內視鏡,由於目前全民健保並不支付麻醉費用,所以執行無痛大腸鏡的鎮靜麻醉等相關費用,一律得自掏腰包。一般大腸鏡麻醉費用,約落在2,500元~4,500元之間,包含檢查時所使用的藥物、醫材、技術及檢查後恢復照顧等項目。以上實際費用,也會依每家醫療院所略有不同。

到底何謂照腸鏡?衞生署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網站指出腸鏡有兩種,分別是大腸鏡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查,兩者都是經肛門把可屈曲的內視鏡放進大腸內,然後由醫生觀察大腸內壁黏膜的情況,過程需時15分鐘至1小時。

兩者最大分別是軟式乙狀結腸鏡長度只有約60厘米,檢查範圍只覆蓋至整段降結腸,而大腸鏡的長度則達160厘米,可檢查整條大腸,準確程度較乙狀結腸鏡高,但收費亦較貴。

如果腸鏡檢查後未有發現任何瘜肉,應每5年進行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而大腸鏡檢查就應該每10年進行一次。

圖片來源﹕衛生署

食物及衛生局推行的自願醫保計劃,獲認可之「標準計劃」保障延伸至日間手術,不論是在醫院或腸鏡中心進行腸鏡檢查,相關的外科醫生費可獲賠償最高$5,000。

此外,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整合了3間私家醫院及3間診所照腸鏡收費表,為大家比較相關計劃的價錢。


私家醫院價錢

寶血、浸會及養和3間私家醫院的腸鏡檢查收費約$8,250至$10,420不等,但要注意每間醫院提供的服務細項都略有不同。

私家醫院價錢#項目寶血醫院(明愛)$8,250腸鏡檢查套餐包括︰內視鏡室費用(45分鐘)、醫生費、兩種鎮靜藥物、護理費、 日間病床(6 小時)、報告一份附相片香港浸信會醫院$9,970結腸內視鏡檢查套式計劃包括︰護理評估、內視鏡檢查室、日間病床、專科醫生、鎮靜劑及一次醫生解釋檢驗報告養和醫院$10,420結腸鏡檢查計劃包括︰內鏡專科醫生、內視鏡檢查室、靜脈注射鎮靜劑(兩類藥物)、氧氣吸入、心臟及血氧監察、敷料、視像系統收費、內視鏡收費、檢查DVD一隻、檢查照片一張、取活組織測試幽門螺旋桿菌酵素、使用日間術後復原病床、二氧化碳注氣(30分鐘)、結腸沖洗(2公升生理鹽水)荃灣港安醫院$10,715日間大腸內窺鏡檢查套餐包括: 外科醫生手術費、醫院服務費、護理費、手術期間常用藥物費用港怡醫院$18,600結腸內窺鏡檢查 (大腸鏡) (監測麻醉) 包括: 醫生費、瘜肉切除、化驗費、護理費、住院費、多於3粒活組織檢查

更新至2020年7月

註:上述計劃均不包括施行特別程序,例如切除瘜肉、痔瘡結紥等,詳細收費可向有關醫院查詢。

5間醫院檢查計劃所包含的項目大同小異,大部分都包括醫生費用、日間病床、內視鏡檢查室費用、鎮靜劑等,不過浸會、荃灣港怡醫院和港安醫院就會對檢查相片/DVD額外收費。另外,養和的檢查計劃包測試幽門螺旋桿菌酵素,其他醫院則不會在套餐中提供此服務。


腸鏡中心收費

至於診所收費,葵芳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九龍半島醫學有限公司以及卓健醫療專科中心的大腸鏡檢查收費介乎$7,800至$9,500,但要注意每間診所包括的項目皆不同。

診所價錢#項目葵芳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7,800腸鏡檢查套餐包括︰內視鏡室費用(45分鐘)、醫生費、兩種鎮靜藥物、護理費、 日間病床(6 小時)、報告一份附相片九龍半島醫學有限公司$8,800*結腸內視鏡檢查套式計劃包括︰護理評估、內視鏡檢查室、日間病床、專科醫生、鎮靜劑及一次醫生解釋檢驗報告卓健醫療專科中心$9,500大腸癌篩查計劃包括︰詳細病歷調查、2次醫生會診、大腸鏡相關的病理化驗項目及檢查程序、進行檢查所需之基本輕瀉藥、靜脈注射鎮靜劑、檢查用之儀器及設備、醫生解釋報告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中環)$12,800大腸內視鏡套餐包括: 1至3粒瘜肉及活組織抽取、靜脈注射鎮靜劑費、活組織鉗、相紙報告連相片、醫生收費、手術室費、化驗費、儀器費、瀉藥、術前醫生診症費雅蘭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10,800大腸內視鏡套餐包括︰1至3粒瘜肉及活組織抽取、靜脈注射鎮靜劑、活組織鉗、相紙報告連相片、醫生收費、手術室、化驗、儀器、瀉藥、術前醫生診症及胃內視鏡幽門螺旋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