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有信史的时间不长,最早的城市是台南,建于明郑时代1661年-1683年,现在在台南仍找得到许多当时的遗迹,台南也因此在台湾各都市中拥有较稳重淡定的气质。在清政府统治期间1683年-1895年,大量福建广东地区人民渡海来台开垦。清朝末期台湾的政治中心逐渐北移至现在台北,并于1885年建省。

清朝时期台湾整个就是乱,号称“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乱”,不是械斗就是民变。清朝时台湾有三大起义,每次起义都是清廷联合台湾岛上其他人去镇压的。话说得好听一点是起义,但起义跟我有利益冲突,我就抵制你,甚至跟你对抗,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开荒立足下来,如果有人想出来打乱我平静的生活,不抵制怎么行?所以不同组合间斗来斗去,也常被政权统治和利用,这演变到后来,台湾人还是好内斗,可是有时候发现内斗的成本太高,所以斗来斗去到超过可接受的范围之前,通常就会自动收手。

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开始了五十年的日本殖民时期(1895-1945),日本人将台湾作为南进基地,不断掠夺台湾资源,但相对也将台湾打造为样板殖民地,开始规划基础建设,现在台湾仍然有许多还在利用的公共建筑物是日本殖民时期留下,一些城市规划也还有当年的影子。

1945年台湾光复,因为国民党的腐败,以及国民政府与台湾民众政治与经济上认知的不同,导致了228事件,开启了白色恐怖时期,导致了本省人与外省人间的互不信任。1949年,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失利,有60万外省族群随着国民党来台,台湾各族群这60年来经历的就是从冲突到和解的过程。

台湾的经济发展在90年代达到颠峰,外汇总量曾达到世界第二,但金钱游戏带来的社会败坏也曾被美国时代周刊专题以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的“贪婪之岛”形容。在2000年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趋缓,反而让许多人开始反省过去追逐金钱而失去的东西,从那时候起台湾人越来越崇尚“个性化”,各种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社会运动也在那时候起快速发展。

这种看起来就很不寻常的职业是怎么出现的?这要从传说中槟榔西施老祖宗 ——谢家姐妹花说起。当时姐妹花老妈因为家里槟榔生意不好就让家里三姐妹秀朱、秀花和秀兰从工厂回家帮忙,这时候是 1974 年,三姐妹都还不满 20 岁。

那个年代卖槟郎的都是老大妈老头子,顾客们一看到年轻貌美的三姐妹就把持不住了,争先恐后地去买,家里的生意也因为三姐妹变得奇好无比 。别的槟榔摊一看他们家生意变这么好,也开始纷纷效法,让自家女儿也回家帮忙,于是在小范围内,槟榔西施就多起来了。

台灣文化 介紹

展开全文

90 年代,台湾社会发展得很快,高速公路越来越多,槟榔从零嘴摇身一变,成了计程车或客运、货运司机们在漫长车途上的提神神器。也是从这个时候槟榔业开始迅猛发展,槟榔西施成为了一种大家都默认的职业。

不过随着竞争越来越大,部分槟榔西施的穿着也变得越来越暴露,当时非常淫乱的业界氛围下,有少数槟榔西施没有抵抗住金钱诱惑,成为性工作者。

为了抵制这种不良风气,在 2002 年台湾有关部门颁布法律规定槟榔西施穿着不可以太暴露,否则要罚款;此外社会也开始用力宣导“不吃槟榔,拒绝口腔癌”的观念,在社会强烈打压下,正如 CNN 在报道里说的那样,台湾槟榔西施文化恐怕要走入历史了。

你今天想去看,在台北已经很难找到她们的身影。但是槟榔西施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二:铁窗

铁窗是个跟随台湾已久的城市景观,它代表了台湾的景观与台湾人在生活上很重要的一部份。

台湾人装铁窗的原因不外乎 - 防宵小、防止儿童发生坠楼意外。以都市景观与审美的角度来看,加盖凸出与粗糙的铁窗破坏了整个都巿的景观,更破坏建筑体的外表。但在传统意识上,大家认为装铁窗是保护身家财产,是种安全感,所以大家都不假思索的装铁窗而忘记装铁窗后所衍生出来的后果。

虽然台湾也有很多漂亮的铁窗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但是大多数的铁窗还是有潜在性的危险,而这些危险中就属火灾最常发生。在大火发生时,人们好像作茧自缚般的被铁窗框住,无辜的生命最后因为铁窗而遭到无情的摧残。

台灣文化 介紹

但台湾的铁窗文化似乎还有更多的意涵,道出台湾的在地文化与人民对外在环境与都市景观的态度。

铁窗是个时代下的产物并深植在台湾人心中的建筑奇观。在过去台湾物资缺乏与选择稀少的时空里,人们是在没有选择的状况下才会去装铁窗。

但台湾在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文化洗礼与经济上的发展后,我们除了应加以改善老旧的铁窗之外,大家也要意识到过去盲目装铁窗的观念是需要被改进的。铁窗景观更可以在精心与有计划的包装设计下来提高它在观光或是在城市经济上的附加价值。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三:原住民

台湾的原住民直至1624年荷兰人统治台湾以后,才进入文字纪录时代,在此之前的史前住民因为缺乏文字纪录,后代无从了解其生活文化,唯有透过史前文化遗址才能了解一二,因此台湾的史前文化遗址是台湾的重要文化宝藏。

从1896年第一个台湾的史前遗址(台北市芝山岩遗址)被发现以来,至今台湾全岛被发现的文化遗址已有一千多处。台北市的“圆山文化遗址”、“芝山岩文化遗址”;台中县清水镇的“牛骂头文化遗址”;南投县埔里镇爱兰台地上的“大玛璘文化遗址”;台东县卑南乡南王村的“卑南文化遗址”等均为新石器时代之重要代表遗址。

北县八里乡的“十三行文化遗址”则代表了平埔族——凯达格兰族的祖先文化;台南县永康乡的“茑松文化遗址”是平埔族——西拉雅族的祖先文化;花莲县丰滨乡的“静浦文化遗址”则是阿美族的祖先文化......

台灣文化 介紹

目前台湾学者从台湾原住民的多样性来看,多数主张南岛民族原以台湾为基地,然后扩散至南洋群岛。原住民的文化值得重视、保护与推广,

原住民是台湾的一部分,是过去台湾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历史、爱护他们,但如今大多数的台湾人都不是原住民,是不是可以拿原住民来代表台湾?这值得思考。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四:三太子

在台湾民间信仰中人们将哪吒奉为神祇,俗称为三太子,统帅宫庙五营神兵的中坛,故又称为中坛元帅、中坛太子、哪吒元帅。传说哪吒脚踏风火轮,行动非常便捷,故许多职业驾驶人如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游览车司机等,往往奉其为守护神,并放置一尊小型的哪吒像于车上,祈求行车平安顺利。

太子爷(老一辈台湾人对哪吒的尊称)信仰在台湾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哪吒被台湾道教列为主要神祉祭祀,全台湾有哪吒庙四五百座。

现存的哪吒行宫坐落在宜宾翠屏山腰,重建于1991年。通过海峡两岸的共同考证,认定翠屏山的哪吒行宫为中国唯一的哪吒(三太子)祖庙,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络绎不绝。

台灣文化 介紹

现如今在台湾更加流行的是“电音三太子”,这是一种结合电音和台湾传统的民俗艺阵三太子的表演。电音三太子的原形是台湾传统艺阵的"大仙尪仔",它会咬着奶嘴随着电音跳舞,骑着改装摩托车行进,是台湾本土特有文化,也是新兴次文化代表。

电音三太子源于庙会的三太子阵头,早年皆以传统锣鼓为背景音乐,后来加入流行动感音乐,传统民俗结合现代节奏,意外地受到年轻族群欢迎,成为另类流行图腾。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五:台客

台客最开始指的是台湾本土土生土长的人,他们身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台湾人 ”特质,也可以理解为台湾的"本土化"气息浓重的人。在以前这个词的意思可能等同与"土",是乡土气息重的意思,但是现在的台客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含义。

近年来文化界和媒体界重新诠释了"台客"这个名词,展开了新的包装与行销,将"台客"一词完全翻转,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应该是身兼综艺节目主持人与文学作家两种身份的鬼才蔡康永。

他所主持的两个谈话性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和《两代电力公司》在台湾的电视台收视率很高,且雅俗共赏,具有话题指针性意义。蔡康永借力使力,延伸"台客"话题,再赋予新意,使其变成节目的亮点,把"很台"变成很炫的意思,节目果然大获全胜。接着,摇滚歌手伍佰等人出版《台客出来!--台客摇滚百万惊险辑》,并举办声势浩大的"台客摇滚演唱会",正式引爆"台客"风潮。

台灣文化 介紹

又如综艺界的小S就被认为是"台妹",而在她身上所具有得不是"乡土气息",而是融入了个性当中的率直、泼辣、大胆等特质;而台湾乐坛的陈升、张震岳等更是台客的最佳体现者,当红的艺人中组合5566更被评为是"台客"的最佳代言。

总之,台客一词现已经不是贬低的说法,它包含着很多积极的意义,是台湾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认可的表现。

台灣文化 介紹

每个人对文化的定义和感受都不同,无论身在何处,下次不妨也试试看,停下脚步去思考,你认为的“台湾文化”到底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哦~

什么是台湾文化?

说到台湾文化你会想起什么呢?

看亚洲各国文化中,台湾或许没有一个鲜明的文化标记。

浅显地来比喻:在国外说到日本,他们会联想到樱花;

韩国可能他们会说到泡菜;中国会说有长城。

那台湾呢?有什么样的食物、建筑或是风景,

能让台湾在国际间独树一格,马上被想起、被提起的呢?

这篇文章就此整理出十个最具代表性的问答,希望能藉此刺激更广泛的讨论,

与更深入的思考激荡!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六:机车

在台湾,开汽车不如开机车,骑着机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既能感受自然风带来的喜悦,又能把风景收入眼底。

机车”原本是台语骂人的话,骂人只骂一半,硬ㄠ而成的新名词。说“某某很机车”就是形容他很罗嗦,像机车一样让人心烦。而且在台湾机车是不能开上国道的,所以也有形容别人“不上道”的意思。

整个台湾区区不到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有1400万摩托车穿行在繁华都市、海岛乡间。

台灣文化 介紹

据估算在台湾平均每1.58人就拥有一辆机车,如扣除老人小孩等不适用骑行工具的人群几乎要达到每人一辆摩托车了;其中又以女性骑行者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景线,台湾地区的摩托车使用上60%是女性,这是和其他地区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化,温婉的台北姑娘与轻便的机车构成了台北街头别样的风景。

台湾的摩托车使用文化相当深,台湾人与机车的感情早就融入血液当中了。机车已成为台湾岛内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是反映岛内生活的一面镜子。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七:夜市

台湾的夜市文化是一种市民文化,这里夜市不是为了开店做生意而产生的,也不是一个大杂烩式的餐饮市集,更像是一个居民的生活圈,是属于当地居民的一个共同生活元素的一部分。

台湾的夜市从北到南到处都是,不是那种路边随意乱摆摊子的夜市,大家自觉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做生意,加上政府的配合,每到晚上7点半以后,会选择一条或几条密集不宽的小街道,封闭起来,不再让汽车通行,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夜市小吃街(区)。

台灣文化 介紹

每个夜市都可以营业到夜里12点前后,而且自觉自发性的收摊与整理,不用担心地面的清洁,因为所有去逛夜市的台湾居民都不会乱扔垃圾,乱吐痰在地面上,一定是扔到或吐到指定的垃圾桶内。这条夜市街在隔天一早,又会变成热闹闹的车水马龙了。

若想多快好省地浏览台湾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门功课。各大夜市中,不仅有享誉国际台湾美食小吃,也有内地的各地风味,还有世界各国的美食文化,甚至有精美手工珍奇商小品等,在台湾各大夜市中都能一览无余。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八:茶文化

台湾茶文化一词泛指与台湾相关的茶史、茶叶、茶艺等,台湾茶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是台湾民众传统的饮料之一,与台湾的人文风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较于大陆绚丽的茶艺和日本严谨的茶道,台湾的茶文化就像融入日常生活中那样简单轻松,对许多台湾人而言,晚饭后加入围坐在一起喝喝茶或者闲暇时到亲朋好友家品茶聊天,都是十分平常的事。他们追求的茶文化其实就是“茶事”,是一种与生活结合的艺术。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十大名茶系指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

此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台湾也行成了以茶为核心的茶文创行业,各地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一茶、一器、一饰之间呈现当地茶道民俗、茶道艺术、山水旅游等茶产业衍生品的独特魅力。

台灣文化 介紹

台湾文化特色代表之九:小确幸

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的评论说,台湾是个典型小确幸的社会,就其长,小确幸的要求既小、容易得到满足;这满足,又生活随处即是,既不须往高大上挤,不同人又可有不同风光,人人乃尽可在自己的小确幸中生活,“生活性”因此成为台湾当前文化的基底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