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 麻疹 口服 药

药品百科

如何读懂药品说明书 - 通用名和商品名 - OTC - 中药百科 - 18类常用急救药品

杀菌消炎药

抗生素等
抗感染药

β-内酰胺类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头霉素类
  • 单环β-内酰胺类
  • 碳青霉烯类
  • 氧头孢烯类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

其它抗生素

  • 氨基糖苷类
  • 大环内酯类
  • 多肽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
  • 林可酰胺类
  • 四环素类
  • 酰胺醇类(氯霉素类)
  • 利福霉素类

合成抗菌药

  • 喹诺酮类
  • 磺胺类
  • 硝基咪唑类
  • 呋喃类
  • 甲氧苄啶
  • 噁唑烷酮类

其它

  • 抗真菌药物
  • 抗结核病药物
  • 抗麻风病药
  • 抗病毒药物
  • 抗寄生虫药

对症

  • 咽喉炎
  • 胃炎
  • 气管炎
  • 扁桃体炎
  • 流感
  • 带状疱疹
  • 单纯疱疹
  • 肺炎
  • 尖锐湿疣
  • 阴道炎
  • 尿道炎
  • 肾盂肾炎
  • 痢疾
  • 更多消炎药

肝胆胰用药

  • 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肝癌
  • 黄疸
  • 胆结石
  • 胆囊炎
  • 胰腺癌
  • 胰腺炎
  • 转氨酶增高
  • 更多肝胆胰用药

胃肠药

  • 腹痛、腹泻
  • 消化不良
  • 食欲不振
  • 胃炎
  • 肠胃溃疡
  • 便秘
  • 便血
  • 呕血
  • 恶心呕吐
  • 返酸打嗝
  • 结肠癌
  • 食道癌
  • 胃癌
  • 痔疮
  • 更多胃肠药

呼吸系统用药

  • 上呼吸道感染
  • 咳嗽咳痰
  • 咽痛音哑
  • 肺结核
  • 肺癌
  • 咯血
  • 哮喘
  • 更多呼吸系统用药

解热镇痛药

  • 感冒药
  • 祛暑药
  • 发热头痛
  • 癌症疼痛
  • 创伤性疼痛
  • 风湿痛
  • 肌肉关节痛
  • 痛经
  • 牙痛
  • 抗痛风药
  • 更多解热镇痛药

神经系统用药

  • 神经衰弱
  • 失眠多梦
  • 偏头痛
  • 神经官能症
  • 眩晕、耳鸣
  • 抑郁症
  • 晕车、晕船
  • 痴呆
  • 癫痫
  • 神经炎
  • 肌无力
  • 精神分裂症
  • 面瘫
  • 脑动脉硬化
  • 帕金森
  • 更多

心脑血管用药

  • 高血压
  • 高血脂
  • 动脉硬化
  • 心绞痛
  • 心律失常
  • 胸闷胸痛
  • 心慌心悸
  • 中风偏瘫
  • 冠心病
  • 心功能不全
  • 心肌病
  • 心力衰竭
  • 更多

血液疾病用药

  • 白血病
  • 贫血
  • 止血药
  • 溶血栓药
  •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 更多血液疾病药

泌尿系统用药

  • 尿路结石
  • 尿频、尿急、尿痛
  • 肾癌
  • 肾病综合征
  • 肾炎
  • 水肿
  • 利尿药
  • 尿毒症
  • 尿崩症
  • 遗尿症
  • 更多泌尿系统药

免疫功能调节

  • 干燥综合症
  • 红斑狼疮
  • 类风湿
  • 免疫抑制药
  • 免疫增强药
  • 更多免疫调节药

内分泌及代谢

  • 糖尿病
  • 肥胖症
  • 痛风
  • 激素药
  • 甲亢
  • 胰岛素
  • 口服降糖药
  • 性激素
  • 更多内分泌及代谢

维生素营养药

  • 维生素
  • 复合维生素
  • 叶酸类
  • 补钙、补锌
  • 补铁、补硒
  • 微量元素
  • 营养药
  • 肠内营养药
  • 肠外营养药
  • 矿物质类药

妇产科与计生

  • 子宫收缩药
  • 子宫舒张药
  • 促子宫成熟药
  • 阴道炎
  • 激素避孕药
  • 外用避孕药
  • 终止妊娠药

五官科用药

  • 眼科用药
  • 青光眼
  • 口腔科用药
  • 牙痛
  • 耳部用药
  • 鼻部用药
  • 咽喉用药

抗肿瘤药

  • 抗代谢
  • 烷化剂
  • 抗生素类
  • 抗肿瘤辅助药
  • 天然抗肿瘤药
  • 植物成分药
  • 激素类

其它药品

  • 皮肤用药
  • 抗过敏药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
  • 疫苗
  • 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
  • 解毒药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 国家基本药物 - 中药图典 -《药理学》-《医院药学》

主讲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飞 副主任医师 董正邦

冬季气温低、气候干燥,且大风多,使空气中散布着大量的细菌孢子和灰尘。当我们皮肤接触到这些,就容易引发荨麻疹,特别是在北方,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使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更易让皮肤受到刺激。那么,什么是荨麻疹,有哪些表现,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防治呢?

荨麻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成片的风团,多为红色、肤色或苍白,带有明显的瘙痒,犹如被蚊子咬了个大包。病情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人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的人数天才消退,还有的人此起彼伏,反复消退后再发,不过皮疹消退后不会遗留痕迹。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乏力、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

临床上荨麻疹病因复杂,有些和过敏有关,但约75%的患者找不到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对于知道病因的患者来说,有效远离过敏原十分重要。患者可能会问,“管住嘴”就真的能躲过荨麻疹吗?并非如此,因为荨麻疹的过敏原比较多样化,食物只是其中一类,如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部分热带水果,如菠萝、芒果、榴莲等也容易引起过敏。除此之外,粉尘、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物,以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因素;青霉素、头孢等药物;机械刺激、冷热变化、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昆虫叮咬、植物、精神状态、内分泌改变、遗传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建议荨麻疹患者平时注意寻找自己的过敏原,或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的过敏原检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家里整洁、避免挠抓皮肤、减少热水烫洗、少穿化纤衣物、多开窗通风透气等,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熬夜和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好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此外,平时可以留心记录自己每天接触过的物质、吃过的食物和药物,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旦发生荨麻疹,可以根据记录查找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如果两次及以上接触同一物质后都发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避免再次接触。若没有发现明确过敏的食物,一般无需过度忌口。

目前,临床上有很多口服抗过敏药物,对于及时控制荨麻疹的症状很有效果,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匹斯汀、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能够比较快速有效地控制荨麻疹的症状,一般可在药房自行购买,适合大多数患者常规应用或备用。而且这类药不属于激素,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也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建议在夜间服用,尽量避免服药后开车或高空作业等。

病情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选用雷公藤多苷、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可能引起肝脏损伤、血压血糖异常、感染风险增加、肥胖等不良影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因抗组胺药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应尽量避免口服这类药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就诊,让医生选择相对安全的药。

用药后,即使症状控制的相对稳定,也不要着急停药。通常情况下,建议荨麻疹患者在好转后继续服用一周左右,如果病情稳定未再反复,方可考虑停药;如果症状出现时间超过6周以上,即转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抗过敏药的疗程将更长,通常需要3~6个月,甚至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此时用药更不能着急停,应待症状控制稳定两周后再开始逐渐减量,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需提醒的是,少数荨麻疹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可能出现喘不上气、瘙痒难耐、腹痛腹泻,甚至是低血压、晕厥等严重过敏症状,这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责任编辑:陈鼎】

荨麻疹吃什么比较好?

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多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和碱性食物,对于病情的康复是有帮助。 比如:葡萄、海带、番茄、黄瓜、胡萝卜、薏仁等。 同时患者也应少辛辣、油腻的食物,最好不要饮酒,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荨麻疹怎么治疗最快的方法?

荨麻疹本身属于过敏性皮肤疾病,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冰敷的方式实现快速止痒的效果。 不过我们建议大家不要直接食用冰块敷在患处,而是用干净的棉巾浸在5℃左右的冰水中,然后再将湿棉巾敷在患处,这样可避免冰块冻伤患处皮肤或产生应激反应加重荨麻疹症状。

Zyrtec R是什么药?

一種抗組織胺製劑,使用於緩解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等所引起的各種過敏徵狀包括:流鼻水、鼻塞、皮膚搔癢、眼睛紅癢等。 1.通常一天一次。 2.必須遵醫囑常規服藥,不可自行更改劑量或自行停

怎样治疗_麻疹?

没有针对麻疹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 可以通过支持性治疗,保障良好的营养,摄入足够的液体,使用世卫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治疗脱水,从而可减少出现严重的麻疹并发症。 这种补液补充因腹泻或呕吐而流失的液体以及其它基本成分。 应使用抗菌素治疗眼耳部感染和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