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保險比較 2022

懷孕保險比較 2022

為何需要懷孕保險?

原因一:生小朋友可洐生巨額醫療費用

先簡單重溫一下那則新聞。一對年輕夫婦一直希望生小朋友,結婚數年後太太終於懷孕,夫婦兩人滿心歡喜準備迎接小生命的來臨,卻在懷孕34周時收到壞消息,醫生進行產前檢查時發現胎位不正,嬰兒臍帶有纏頸的風險。

由於當時公立醫院接連發生孕婦分娩時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的個案,他們最後決定到私家醫院剖腹分娩。夫婦平常積蓄不多,收入扣除供樓及日常開支後已經所餘無幾,只能勉強籌到7萬元作為醫療費用。

原以為一切順利,誰知太太剖腹誕下女兒後,大量出血並流血不止,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前後一共進行5次手術、輸血接近40次,最後賬單總數接近40萬。太太沒有購買保險,他們無力償還醫療費用,最後只好尋求傳媒協助,希望醫院能夠酌情減收醫療費用。

原因二:醫療保險未必保障分娩風險

話說回來,如果太太當時有購買醫療保險,是否就會獲得賠償呢?也不一定。要視乎他們購買的是哪一類醫療保險,因為大部份基本的醫療保險都將懷孕或相關的併發症列為不保事項。以市場上其中一間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為例,保單條款列明,「此保單不承保任何直接或間接、全部或部份由下列原因所造成之住院、治療、手術或其他費用。(包括)懷孕、流產或分娩、終止懷孕、或任何有關的併發症。」

這件事提醒我們兩點,任何手術包括分娩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如果選擇在私家醫院分娩卻沒有保險,一旦發生事故,醫療費用可以遠遠超過原來的預算。另外,不是每一種醫療保險都保障懷孕或相關的併發症,必需清楚了解保障範圍及保單內容。

懷孕保險比較 2022

甚麼是懷孕保險?其保障範圍如何?

那麼市場上有沒有專門保障懷孕、分娩或相關併發症的保險呢?現時坊間所謂的懷孕保險,主要都是一些高端醫療保險計劃,除了賠償住院及手術等費用外,部分還會提供有關分娩或妊娠併發症的保障,如異位妊娠、葡萄胎妊娠、因產後出血而要切除子宮等。部份計劃保障範圍更包括自然分娩及剖腹產,產前檢查及產後護理等。

而大部分自願醫保的高端版都不包括與懷孕相關的併發症。

比較市面3大懷孕保險

以下列出市面 3 間保障妊娠併發症及/或自然分娩及剖腹產的保險計劃,並以 30 歲非吸煙女仕的保費作為參考。

  保險公司 A 保險公司 B 保險公司 C
一般住院及手術賠償
住房及膳食費、手術費、醫生費等 全數賠償 全數賠償 全數賠償
產科保障
產前檢查 HKD 110,000 HKD 109,200 不包括
自然分娩 / 剖腹分娩 (非醫療所需) 不包括
產後護理 不包括
妊娠併發症 (包括醫療所需的剖腹分娩) 全數賠償 HKD 218,400 全數賠償
等候期 一年 一年 一年
每年保費 (沒有墊底費) HKD 66,065 HKD 38,926 HKD 13,046

如何挑選適合的懷孕保險?

究竟應該買那一種計劃好呢?表面看來,保障當然愈多愈好,如果保障範圍包括自然分娩或非醫療所需的剖腹分娩當然很吸引。不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讓我們先了解清楚保障內容和保費。

從表一可以見到,保險公司A的保障是最高的,自然分娩的賠償額高達11萬,不過計劃包括一年的等候期,即需要繳交二年的保費、13萬多才能獲得保障。對比,保險公司B的保障稍低,亦有一年等候期,保費卻便宜接近一半。最後,保險公司C的懷孕保障只包括妊娠併發症,但保費最低,兩年保費不足3萬,差不多是保險公司A的計劃的20%。可見,計劃是否吸引實屬見仁見智,投保前也要好好平衡保費支出、可獲得的保障及自己的需要。

保額越大越穩陣?先衡量個人風險

這裡筆者想帶出一個基本但重要的保險概念。購買保險是透過付出保費,將風險 (Perils) 轉嫁給保險公司。保費的高低視乎風險發生的機會率或頻率 (Frequency),及風險發生時的嚴重性 (Severity)。見下表。

懷孕保險比較 2022

那麼發生的機會率及嚴重性愈高的風險是否愈適合購買保險呢?未必。

試想像一下,如果保險公司預計短期內(例如一年內)會賠償100萬給你,他會收你多少保費呢?一定不會少吧。否則保險公司就蝕本了。

其實最適合轉嫁給保險公司的是發生機會率或頻率較低,但發生時可致嚴重影響的風險。

舉一例,年幼子女的父母如果離世,可能影響到小朋友的生活,但眾多父母同時離世的機會及頻率不高,保險公司就可以將風險有效地分散給所有投保人,所以保費相對合理,不會太高。但對於個別家庭來說,父母離世對家庭的影響可以很大,因此這種風險適合透過人壽保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同樣道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賠付自然分娩屬於發生機率及頻率高的風險,所以保費較高。因為投保人寧願繳付較高的保費,卻不選擇保費較便宜而只保障妊娠併發症的醫療保險,很可能是因為想得到自然分娩的賠償保障。(當然不排除有部分人根本沒有比較,不知道有其他保險選擇)。另一方面,妊娠併發症則屬於發生機會較低,但後果可以很嚴重的風險。因此,保障金額雖然較高,保費反而不是特別昂貴。

當然,最終選擇總會有個人的考慮因素,不過希望以上的資料可以有助大家更清楚,更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計劃。

資深財務策劃師,獲頒「2009 年香港傑出財務策劃師大獎」全港總冠軍及 SCMP / IFPHK 年度最佳財務策劃師(2009)。

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 (CFP) 及國際金融風險管理師 (FRM) 資格。林氏為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前董事會成員。他亦曾為 SCMP、信報、經濟日報、明報及蘋果日報等傳媒撰稿和接受訪問。

聯絡作者:

本文章內容由 林正宏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懷孕保險比較 2022

懷孕前是否需要幫媽媽和寶寶買保險呢?之前有買醫療險的話,還需要再另外保嗎?懷孕相關保險百百種,有必要每一種都保嗎?突然發現懷孕了,現在買保險來得及嗎?
別擔心!懷孕前保險究竟有沒有必要、需要投保的話又推薦哪幾種,以下就來仔細介紹!

懷孕前投保有必要嗎?3點告訴你必要性!

1.多方考量,不厭其煩

一般來說,投保的好處是遠大於壞處,因為哪怕是身體健康的人,也無法保證在懷孕時是否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像是子宮外孕),更別說懷孕前要考量的諸多問題:是否為高齡產婦?家族有沒有遺傳病史?傳染疾病的抗體等。這些狀況都會增加懷孕時的風險,也因此,若有懷孕的計劃,將「保險」考量進去確實可以幫助度過突發狀況發生時的困窘,所以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就顯得十分重要。

2.醫療險?婦女險?婦嬰險?仔細考慮

一般的醫療險許多人都有投保,這類的保險通常只要發生醫療行為就會給予理賠,而後面兩種與懷孕相關的保險,一種主要針對婦女本身,是專屬於婦女的保障,結合住院醫療、重大疾病及生育補助等的綜合保險;而婦嬰險則能在母體懷孕時,保障生產過程可能產生的風險、生育保險金,額外保障了嬰兒可能有的先天性重大殘缺,如先天性心臟病等等,不過,雖然保障的內容變多了,同樣地保險金額也增加了,時效短、資格的審核也較為嚴苛,一般來說胎兒必須在28週內、甚至有些保單內容還會限制懷孕婦女的年齡,理賠上的限制也較多,像是該胎所衍生的醫療問題,例如剖腹、住院等等,有些保單若沒有配套,可能就會產生無法理賠的尷尬狀況。

3.保單配搭,量力而為

一般來說,比較推薦的方案都是提高醫療險,因為其餘兩個險種的基礎保費都較高,而且新的保單就意味著新的開銷,儘管在配套方案上變的人性化許多,可以依照自身狀況做搭配,保險額度也是以個人能力所能支撐的水平為準,但還是需要仔細衡量自己在懷孕期間所需的開銷,以及後續寶寶誕生後的種種花費,「如何配搭」是很重要的學問,甚至當夫妻兩人無法做決定的時候,找專員討論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不管是提高醫療險的額度,又或者購買婦女險、婦嬰險等短期保單,都務必要記得額外確認能夠理賠、給付的項目有哪些,像是嬰兒先天重大殘缺、懷孕期間的各種突發病症等等,清楚了解給付項目,遇到狀況時才不會一頭霧水因此吃虧唷!

懷孕前保險推薦2這種,實支實付很重要!

1.一般醫療險

如果不願花大筆的資金做不同組合的保單配套,那麼推薦可以直接提高原有的醫療險額度,較高的醫療險額度在理賠上所能給予的上限就越高,但費用卻低於婦女險或婦嬰險,後兩者的高單價使得花費同樣的金額,卻無法買到高額度,後續若真的出了問題,能提供的幫助反而有限。

2.婦嬰險

但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可以搭配比較多樣的保單,那麼婦嬰險會是不錯的選擇,短期的保險帶來相對多的福利與保障,配套能同時保護孕婦與寶寶,雖然價格並不如醫療險來得實惠,但能提供給幫助也相對較為完善。

不過無論選擇哪一種保單,都建議選擇「實支實付」!相比終身醫療險來說,實支實付在雜費上的理賠相當完善,健保改制之後許多開銷都需要民眾自行吸收,但如果選擇了實支實付,這些雜費的支出也能納入理賠範圍喔!

規劃好懷孕前保險,生產更安心!

說完以上幾種保單類型之後,是否更了解懷孕計劃中,應該如何規劃保險的項目了?其實懷孕與生產皆有風險:子宮外孕、葡萄胎、前置胎盤、產後大出血、萎縮性胚胎……各樣的問題都可發生在懷孕到生產的這段期間,也因此,找到可靠且值得信任的保險專員,仔細了解其建議,挑選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保單,未嘗也不是種好選擇,規劃好懷孕前保險,不僅能讓妳生產更安心,也能在必要時刻幫妳一把!